十五岁的迪伦,是跟随妈妈一起生活的单亲女孩。现实生活中,她的生活一片狼藉。在家里,她与母亲无话可说;在学校,她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也因为转学而离开了她。像大多数青春期少女一样,她压抑、痛苦、无奈、迷茫……迪伦难以忍受,于是决定逃课去看望她父亲。
然而,就在火车穿过隧道时,突然灯光熄灭了、四周一片死寂、触手所及之处都是杂乱的东西和黏糊糊的液体,迪伦拼命压住内心的恐惧,摸索着爬出车厢,走出隧道,一大片荒原出现在眼前。这里没有市政、没有街道、也没有农舍,有的只是野花、野草、低矮的灌木,她意识到火车发生了事故,她是唯一的幸存者。她茫然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无助感包裹着她。
在隧道边上的山坡上,她惊喜地发现了他,崔斯坦。两人开始了一段探索之旅,而慢慢地迪伦发现了不对劲,终于,崔斯坦说出了真相,“迪伦,你不是事故中的唯一幸存者。你是唯一一个没有逃出来的人。”
而崔斯坦是她灵魂的摆渡人,是帮她引导灵魂,穿越荒原,避过野兽,恶魔,沼泽,险山恶水,最后把她安全送到另一个世界的使者。
他们来到一片荒原,除了凄厉的风声,还有夜行动物的吼叫声。迪伦感觉到空中有无数黑影在头顶盘旋迂回,千万只无形的手抓住自己,力道极强,像钢针一样扎在自己身上,撕扯着她的衣服,缠进她的头发里,要把她往下拖。崔斯坦拼命地把她往上托,拽着她疯跑,让她躲进安全的小木屋,自己独自留下与魔鬼恶斗。
崔斯坦最终回来了,带着满身的伤痕和疲累不堪。他告诉迪伦,荒原是两个世界的中间,他的使命就是引领她的灵魂穿越荒野,让她免遭恶魔的毒手,克服一切艰险困难,最终把她带到另一个世界。但荒原其实是迪伦的心像,那些咆哮的动物就是恶魔。迪伦要跨越的其实是她心里的荒原。迪伦要去看望父亲,她心里一直觉得通往父亲的路偏远、多山、荒凉,所以荒野也就成了这个样子;当迪伦生气时,荒原就会阴云密布;迪伦心里越阴郁,荒原的夜晚也就越黑暗。
而崔斯坦在迪伦对自己的关爱中,麻木的心逐渐苏醒,他开始反思自己,发现自己一直生活在监狱里。他的生活是永无止境的轮回。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灵魂还是人?或者是别的什么东东?自己长什么样子?……
接着,他们穿越了陡峭的山谷,克服了魔鬼疯狂的攻击,有毒的湖水,越过沼泽地,迪伦最终越过分界线,来到另一个世界。这里平和、安详,可以平静地生活。但崔斯坦不见了。原来崔斯坦过不来,他们原本属于不同的两个世界,终究无法在一起。
他们两个在这段旅途中,相知、相许、相爱,然而,命运从最开始就决定了他们两个的道路是不同的。迪伦走入了新的世界,而崔斯坦需要接受任务,去引导下一个灵魂。他们纵然深深地爱着对方,却无法长相厮守。
迪伦想和崔斯坦在一起,于是她想法设法,拜访了崔斯坦摆渡过的灵魂、翻阅了档案册、找到了最老的灵魂,最后找到了那扇门。尽管面临可能魂飞魄散、灰飞烟灭的结局,但迪伦依然义无反顾地独自一人上路了。她勇敢地、信念坚定地克服一切困难,并尝试通过控制自己的心绪,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回到了荒原,找到了崔斯坦。接下来,迪伦建议崔斯坦和她一道回到现实世界,她要和他永远在一起。他们一路帮助、拯救被恶魔打劫的灵魂,最后他们回到出事的隧道里,回到车厢事故现场,最终迪伦找回了自己的生命,并成功地把崔斯坦带回人世。两人终于真真正正地在一起了。一开始迪伦被崔坦斯摆渡,结局V型反转,她也摆渡了崔坦斯。
《摆渡人》是由英国作家 Claire Mcfall 所著。该书一举摘得五项世界文学大奖,版权销售33个国家,是令千万读者灵魂震颤的心灵治愈小说。
其实作者阐述的是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往何处。周国平说:一个人的一生要有两个朋友:一个是自己,即更高的自我;另一个是大师或好书。在小说中,摆渡人也许就是世界上的另一个女主,只不过以一种更超然的形式存在,映射出的是那个蜕变前的女主自己。
根据心理学理论: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呈现。你眼中的外在世界其实呈现的就是你的内心世界。你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你看到的外在世界就是怎样的。
1923年,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动力论中的结构理论提出: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精神的三大部分。此概念的提出用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
“本我”(完全潜意识)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
“自我”(大部分有意识)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部分有意识)是良知或内在的道德判断。它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其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化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有三个作用:一是抑制本我的冲动,二是对自我进行监控,三是追求完善的境界。
在故事的后半部分,女主已经成功挣脱了原来自我的束缚,成功迈出了迎接新生的一步,而摆渡人从一开始的拒绝、后来也一同尝试直到最终达成,这个摆渡者被摆渡的历程,也同样说明了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女主的肉身是本我,灵魂是自我,那么摆渡人的角色就是超我,三者构成了女主完整的人格,自我(灵魂)是永久存在的,而超我(灵界的虚幻)和本我(真实的肉身)又几乎是永久对立的,为了协调本我和超我之间的矛盾,自我就需要进行调节:压抑、否认、退行、抵消、投射、升华。
这个故事再次证明:唯有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想自我超越、自我治愈,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爱自己、肯定自己、认同自己、赞美自己。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建议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或处于人生彷徨、迷茫期的成人阅读原著或观看此影片。大千世界,茫茫人海,你偶遇的某个人、某句话、某本书、某件事、某个场景、某个课堂、某部影片,或许就是你灵魂的摆渡者;而有一天你也可能成为别人灵魂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