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拿到周国平的散文集《各自的朝圣路》就被封面的几句话吸引:“
世界上有多少个朝圣者,
就有多少条朝圣路。
每个人正是靠自己孤独的追求加入人类精传统的,
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
你其实并不孤独。”
于是我想,我们每个人是不是也都朝着各自的方向走向我们各自的朝圣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会在意我们的亲人朋友对待我们的态度。总期待付出全部的爱时,对方会回报全部的爱。
有时就会发现,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我们很多时候会发现,以往非常要好的无话不说的两个人,会越走越远,越来越少谈心。因而会怀疑对方,对我们的这份感情是否变心,甚至有时会因此做出不好的行动。
但每个人的一生中各自的目的地,目标都是随着状况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的。我们自己尚且不能确切地说出我们将要走往哪里,要到哪里去,又怎能要求别人跟我们说明?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下,用不同的方式生存着。当想到这一点后,我们的内心就会多了一份柔软,一份宽容,一份敬畏。
再亲密的两个人,他们也有各自的心思,各自的密秘,这是无可厚非的。
我只想说,不管是对待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要抱着一份敬畏之心,怀着尊重之心去对待去相处。
再要好的两个人都象是在黑暗中并肩而行,各自有各自朝圣的路,也可能是同一朝圣的路,但相信每个人都走得不容易,都值得尊重。
就像作者提到的:“我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让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义或者似乎有意义。”这就是作者的朝圣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朝圣路,我们懂得自己理解自己有时都感困难,所以不可能要求自己去理解别人,也不可能要求别人理解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做好自己,对身边的所有众生怀有一种敬畏之心。
2,
读了一篇周国平的散文《超越的死和经验的死》,这是一篇光于生与死思考。生与死,也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很多人也会对生与死的思索和评论。
在我们农村,总有对死者或鬼魂存在都有一定的说法。像每年的节日:清明节,六月初五的鬼节,还有中元节等。这些都是告诉我们:鬼魂是存在的。
有的人还说,他曾遇见鬼魂。这是不可能的事,可他们说得有声有色,是实事一样。这些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证明真与假,因为鬼魂不是人人能看到的!
我总觉得,人们所说的看到鬼魂,是他们的幻觉,鬼魂无可能真实的存在的,如果真的存在,为什么他们死后?一切归零。
如果不存在,为什么他们的影子,却时不时出现在我们面前,梦里?俗话说,人死万事空。不是吗?对于一个人死后,他还能带走什么?生存的人尚且无能改变什么,死后又能怎样?
对我们的梦,我们平常偶尔看见的鬼魂,应该解释为是我们对他们的思念而产生的幻觉。
传说中的,鬼魂是神通广大的,那么那些死去的人,他们必定会保佑他生前的亲人朋友平安幸福,可为什么世上还总有那些灾难发生?传说中鬼魂,他们法力无边,这只是许多人为了劝说世人要孝顺所杜撰出来的小说故事罢了。
我们还是好好的承认人死万事空。要好好地过好今生今世的每分每秒,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哄。
3,
周国平在《人人都是孤儿》中提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茫茫宇宙间极其偶然的产物。造化只是借了同样偶然产物的我们的父母的身躯把我们从虚无中产生了出来。”
“从茫茫宇宙的角度看,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开。”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偶然,而离开却是必然的。就算是至亲至爱的父母也无能为力,每个人都像孤儿一样,来到世上,也因此每个人都渴望爱也渴望被爱。
作者说,只有在我们的心中有这种思想,那么就会以大悲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而且也只有这样才拥有广阔的胸怀,才不会自私。
大家都会想,我们有父母亲,怎么会是孤儿呢?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可是在疾病,在意外面前,他们也无能为力。所以,父母给我们的爱是温暖的,但也不是必然的。爱是永恒,但这爱却不是万能。爱能让我们躲开孤独,忧愁,但爱治愈不了我们的疾病,阻止不了死神走向我们的决心,我们是永远永远的孤儿。
读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使我们对生命,对生与死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也有了深深的启示。
总之,我们要好好地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用一颗敬畏之心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