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人来说,孤独是一个非常不友好的字眼。因为在他们心里,孤独就等于寂寞,等于失意,等于迷茫,等于消沉,等于人生低谷……即使从人的本性而言,也没有人会愿意主动去选择孤独。作为一种群居性的动物,孤独的时间长了,或许就再也没有办法回到人群中了。
可是,人生匆匆几十年,有些事情,只能一个人去做;有些关口,只能一个人去闯;有些不平坦的路,只能一个人去走 。当孤独来临时,真正令人痛苦的不是选择孤独,而是逃避孤独。因为一旦逃避,孤独就会像黑夜一样,慢慢吞噬你。而主动选择孤独,你就会成为自己的太阳,照亮黑暗。
今日,与大家分享一首史上最孤独的唐诗,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响彻天地,仅22字,就写出了孤独的至高境界,无人能及。全诗如下: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为古典诗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历代的文人墨客都喜欢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孤独、歌唱孤独、诉说孤独……对于孤独,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不同领悟。当这些见解和领悟化成美丽的诗句,流传后世时,更多的人对孤独便有了一个深刻而全新的认识。
那么,孤独的至高境界是什么呢?陈子昂这首《登幽州台歌》或许能略解一二。作为一个著名诗人,陈子昂的才华自然不用多言。然而,自古才华太高的人,人生总是充满了坎坷艰险。历史上,陈子昂才华出众,一度得到了武则天的重用,但也因此遭到权贵的嫉妒和打压,最后惨死狱中。去世时,年仅41岁。
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既武则天通天元年。在接连遭受挫折后,诗人壮志难酬,心情无比悲愤,于是登上蓟北楼,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虽然,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个人命运的一种感叹,但其意义却远远超越了诗作本身,更超越了诗人所处的时代,具有了跨越古今的感染力。
整首诗抒发了一种生不逢时的哀叹,情绪感伤,语言奔放。首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仿佛横空出世一般,令人惊叹。诗人如同站在历史的一座高峰上,俯仰天地,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他极度自负,觉得这片江山等到他了。在古人与来者之间,他是被等到的那个人。可同时,他又是最孤独的那个人。
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几十年转瞬即逝。对于宇宙而言,生命如此渺小卑微,一代又一代的幻灭着。纵观古往今来,放眼历史长河,有几个人物的生命是发亮的?是会被后世永远记住的?所以,极有抱负的诗人,多么希望自己这个渺小的生命能够永远发光,能够做出一番大事业,能够被历史铭记。
然而,时代却没有给予诗人这样一个机会。他虽然才华不凡,怀抱家国之志,可是却处处碰壁,壮志难酬。所以,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作写到这里,一股深重的悲怆之情扑面而来,令人无比感伤。诗人的这股热泪,是空怀报国之志而不能施展的呐喊,苍凉悲壮。
整首诗长短不齐,展现了唐诗在发展初期的面貌,有一种粗犷而苍凉的美。在诗中,诗人表达的虽然是个人壮志难酬的一种哀叹,但却显示了人类个体的渺小以及宇宙的浩瀚。对于世人而言,他是无比孤独的。可是,他的这种孤独已经超越了其本身,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