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我谈到了,留学路上的那些的坚持和努力是多不重要,想想看:
当一件事,已经需要被坚持了,那这件事十有八九不会被做好,真正能做好事的因素是你喜欢做这件事,让自己根本就停不下来。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维度,探讨一下留学路上我们最应该磨练自己的是:
耐心
看起来特别简单的两个字,能真正在留学这段路上做的真正的耐心,是需要不断训练的。因为这段看似并不平坦,但前方却蕴藏着更多可能的路上,最该打磨的就是自己的耐心,要有特别多的耐心才有可能在这段异国求学的路上走得更平稳,过得更愉快。也是你是否在留学几年后,能否比别人留学更为划算的一个最关键的环节。
关于耐心,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相关背景知识来自维基百科)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是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饼干、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
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然而现在有疑问提出,自制力,而非战略策划能力(strategic reasoning),是否是影响行为的因素之一。可是没吃掉奖励的人,通常都比吃掉的成功,因为他们都能克制自己,因此自制能力很强。
实验过程:
最初实验的原型是在一个叫特立尼达的小岛上,Mischel注意到生活在这个岛上的不同族裔彼此拥有对比鲜明的行为模式,尤其在鲁莽,自制,以及获得快乐的能力上。在这个小实验中(样本总量N=53)
当地的一个学校里一些7-9岁的孩子(35个非洲族裔,18个印第安族裔)可以选择立马得到一颗糖果或者一周后得到10颗糖果。Mischel记录到族裔间和年龄间的显著行为差异,而社会经济差异因素在该实验中则未显示出显著影响。
非洲族裔的孩子通常没有父亲(而在印第安族裔中很少发生),这一变量显示出与延迟满足强烈的相关性;来自完整家庭的孩子通常表现出更强的延迟能力。
Walter Mischel先后把六百多名幼儿园斯坦福大学附属托儿所进行了这个实验。只有30%的孩子坚持了15分钟。
这个故事的关键并不在于最后有多少孩子长成成功人士,关键在于告诉我们,四岁的时候,每个人的耐心程度竟然就已经大不相同了。也许耐心是天生的——尽管我个人并不相信。更可能的解释是,每个人天生的耐心程度大致相同,只不过,来自于周遭环境以及身边成年人的行为模式等等的因素短短四年的影响,已经使孩子们的耐心程度千差万别。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那么,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四岁的时候就有了明显的不同。
记得当时我在餐馆打工,期间有不少中国留学生来餐馆吃饭,于是我就留意他们在周末的饭桌上都在谈论些什么话题,大多数的留学生讨论的话题大抵是,课业压力如何大,自己还有好多的作业没有完成,每天都会学习到很晚才会休息,老师有多么变态,自己学的课程有多么不容易。实习的留学生,大抵会讨论一些公司待遇,以及如何被法国同事们各种看不起,自己如何不适应,每天都是满满的负能量。我当时就想,我除了每天的课业外,还得为生存再付出一份努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很可能就会半途而废。要知道在巴黎的中国餐馆打工,里面也存在着各种不为人知的,现在看起来有些可笑的人际关系,那里的关系其实特别的基础,远没有达到职场上的那种勾心斗角,那种暗地里把你算计到极致的程度,因为,餐馆的群体,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有些餐馆的师傅,本身心态就不平衡,心中充斥着各种愤怒,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些小事,就会对你发火,我曾经打工的一家餐馆,就发生过餐馆厨房的三位师傅,因为煮错了饺子,而大打出手,导致所有的客人都通过一个小窗口看直播的事情。
从那时起,我就认为,在餐馆打工一定是打磨自己耐心和磨炼自己心态的一个平台,我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不跟他们发生任何争吵,尽可能做好自己手头的事,而减少别人对自己的指责。留学本质上也是一种耐心打磨最好的平台,面对的未知不光来自于生活上的,还有学业上、生存上、还有各种需要你自己做决定的选择。在这段路上,记下所有见过的人,需要很大的耐心;发现每个人的优点,更需要耐心。
有一本书——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提到所谓的真爱,就是耐心,而所谓的耐心,本质上就是时间的投入。无论是谁都起码应该对自己更耐心一点。任何与我们共享了某段时间的人,不论我们喜欢也好讨厌也罢,都已经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他们还是多点耐心罢。我们做的每件事情,都因为时间这位朋友的存在,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无法剔除,对它们也还是多点耐心罢。
当我在餐馆那些看似复杂的环境中,用另外的一个视角去看跟我一起工作的师傅、变态大姐的时候,我内心中的怒火也没那么大了,而我最初的心态是:
∙他们就是一群没文化的人
∙素质差
∙丢海外中国人的脸
∙这样的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当我以发现他们优点的角度再看他们:
∙人不可能没有优点
∙有些师傅,其实也是有生活经验的,只是脾气太暴躁
∙有些大姐其实内心还是有闪光点的,只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导致她变成了现在这样
∙有些师傅其实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就是心胸太小,总想说了算。
就在今年,我的印象笔记里,出现了一个新的笔记条目,开始记录身边人、朋友圈所有朋友们的优点,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罢,让自己多了比别人更多的那一点耐心。
耐心究竟从何而来呢?首先,所有的耐心都来自于了解。有个马拉松运动员,叫山田本一(1984年和1986年的世界冠军),似乎能够告诉我们答案。他在自传中如此说道: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从留学的角度看,我们不妨把留学所学习的阶段,化成这样一个个小目标,把自己的学业上的负担,分解成这样一个个小的目标的时候,从而形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微目标的时候,你就会有耐心,有了一些耐心,有了更多耐心,去完成一个个微目标,最终达成最后的那个让你抓狂不已的大目标。
由此,我们可以找到耐心的定义: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当你具备耐心的时候,那些眼前的困难都会被看成是留学这段总路程上的一个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当中,又把这个阶段分成了若干个微小的目标,在这段路程中,需要克服的是懒惰、孤独、抱怨、烦躁、甚至是放弃。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获得耐心的方法:(其实特别的简单)
** ∙时间
∙观察
∙思考**
在这段人生最美的路上,希望你也多一些耐心,多去感受在这段路程上所有美好的瞬间,因为瞬间会串成点,点会串成线,线就串成了永远……
禅定时刻
在坚持如此稀缺的年代,通往牛逼的道路一点也不拥挤,多一点耐心,你就能在这条路上变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