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因为你没法去定义别人的生活。
记得刚进大学时,有人说,“没有谈过恋爱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你决定不生孩子,许多长辈会感叹,“没有孩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也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文章标题:“一生中必做的几件事”;还有曾经风靡一时的文艺表达:“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殊不知,这些语句,表达了社会对我们的期待,并且以与“人生”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来建构这种期待。
这些表达,把事实上不必需的生活方式化为人生必需的期待,我们一旦不能实现这种期待,就会隐隐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更可怕的是,消费主义社会会通过许多种形式,让你觉得这种期待是内心的真实需要,而非社会强加的。
如何分清社会强加的需求和内心真实的需要,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思索的问题。
虽然我们目前不一定能找到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但至少,当别人强加于我们许多类似的观点时,我们可以反问一下,“谁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你怎么定义完整?”多一些反思和反驳,我们会获得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