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39)】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和党员证书:
“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是中华革命党最高领导机关使用的印章。该印章为石质,通高11厘米 ,边长6.3厘米。
“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
中华革命党是民国初年孙中山组织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他总结失败的原因是党内精神涣散,党员成分不纯,不服从他的指挥。
为了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发起建立中华革命党,被选为总理。
中华革命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政治,建设完全民党为目的”,规定党员入党必须按指模、立誓约,保证“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
中华革命党本部是其领导中枢,地址设在东京。“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即刻于当时。
直到1919年10月10日 ,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更名为中国国民党,规定“所有印章、图记……改用中国国民党名义”,此印停止使用。
孙中山三次组建中华革命党
孙中山一生三次组建中华革命党。这三次改组活动在孙中山革命奋斗经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次:兴中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兴中会的社会基础不广,成员素质较低,具有秘密小团体色彩,难当大任。
1895年10月广州起义及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开始注重扩大革命群众基础,开始号召各省同志组织革命大集团。
1900年10月以后,孙中山留意结识留学界志士及爱国华侨。1903年9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秘密创办青山革命军事学校,之后到达檀香山,先后在希炉及火奴鲁鲁建立了革命团体。革命团体会名不用兴中会原名,而用中华革命军五字。
中华革命党的创立也在1902年至1903年8月之间。1905年7月,孙中山就曾提议把即将在东京成立的革命团体命名为中国革命同盟会,后来在讨论通过时,去掉了“革命”二字,才定名为“中国同盟会”。
第二次:海外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中华革命党”的名称便沉寂无闻。为整顿革命组织及与东京同盟会诸人激烈的矛盾冲突,孙中山再次重建中华革命党。因为某些事,孙中山对东京同盟会同仁产生反感和不信任。
第三次:国民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
1913年孙中山发动反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他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国民党组织严重不纯,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
于是,他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7月8日, 在东京举行大会,正式宣告中华革命党成立。
“立誓约,订新章”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并接受遵约履行手续的王统等人为新党首批党员。
这天,王统、黄元秀、朱卓文、陆惠生、马素首立誓约,成为中华革命党第一批党员。誓约全文如下:
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务达民权民生两主义,并创制五权宪法,使政治修明,民生乐利,借国基于巩固,维世界之和平,特诚谨矢誓如左:
一、实行宗旨;二、服从命令;三、尽忠职务;四、严守秘密:五、誓共生死。从兹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中华民国省县(捺指模)
中华民国年月日
孙中山指出,“附从孙先生”及每人加按指模,本意想借此加强党的集中统一,纯洁党的组织。他说:
“立誓约,订新章,一切皆有鉴于前车,而统一事权、服从命令为主要。”
中华革命党的这种帮会色彩,使许多人难以接受。一些老同盟会员指出,以党魁统一事权,近于专制。
至1914年4、5月,先后入党者达四五百人。
孙中山手书的《中华革命党总章》提出了该党纲领,明确规定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承了中国同盟会时期的民权、民生主义的革命内容;同时把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党纲的重要内容。
“中华革命党本部之印”,见证了孙中山三次组建中华革命党的过程,见证了孙中山拯救革命的决心和信心。岁月悠悠,千百轮回,这一个印章融入了无数古人的努力与不懈,让后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