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扮演人格的惯性推动下,你了解真实的自己吗?
别急着告诉我答案,在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在逐渐的一步步了解自己。这个时候如果给你一个能让你真真实实做自己的线上社交场景,或许对你的征途大有裨益。
加入这个初创团队前,对我触动最大的是被两位创始人问及的三个问题
1.为什么城市人口这么密集,人们还觉得空虚?
2.为什么一到线上,人们都变得更加着急?
3.你多久没发一条真心实意想发的朋友圈了?
社交火了,人心远了?
似乎所有人都津津乐道于移动社交工具的爆发,说它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的成本降低了、距离拉近了。在社交平台上我们只需要轻轻一点,无论是大V还是小咖,我们都能迅速获取他的动态。但就是这样一套习以为常、而且似乎也无懈可击的逻辑,在这几个问题面前、瞬间崩塌了。
成本低了、距离近了,人们反而觉得更加空虚?的确,在线上想要完成两个陌生人的连接是非常容易的,大量的社交软件都可以轻易的做到,但是我们可能忽视了最重要的环节—“交流”。各位可以回想一下,社交APP发展了这么多年,你的朋友里有几个不是从工作、生活圈认识的,从这一点看,目前线上社交APP的运行效率是非常低的;由于前期推广中犯下的错误,导致大量的用户无法用正常的心态直视“陌生人社交”,导致一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大量抱着“不单纯目的”的用户,他们的存在势必会对正常用户产生一定的骚扰;另一方面,没有有效地将用户的社交场景分开,导致朋友圈鱼龙混杂,在“怕麻烦”的心理机制影响下,用户的分享欲望自然降低了。
为什么多数人感知不到问题的存在?
刚才说到分享,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在“谁能看谁不能看”的问题上耗费的时间,是不是比编写内容还要长;打开你的通讯录,有多少人想删但没删;更多时候在社交平台你是不是扮演了一个接收者;你是不是也不止一次收到动机不纯的问候?为什么你在经历了这样的不愉快之后,你仍然默默忍受了呢?
首先,在用户面前,差异化的成熟平台并不多,你没得选;其次,所有的同属性APP模式趋同,一键关注、附近的人、摇一摇,所有这一切让你误以为社交就该是这样的;最重要的一点,多数人都被自己的社交圈子绑架,人之常情、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眼中显得光鲜亮丽,希望线上塑造的形象能为线下的生活工作产生助力,长此以往人们很容易难以准确判断自己的需求,因为无论在线上线下,你做的都不是自己。
我们这样想、于是这样做了
在twinkle,我们果断去除了搜索好友、附近的人之类的功能。现实生活已经让人如此蛋疼,为什么不给线上世界留一片清净呢?不喜欢的人,就不会出现在你的线上世界中,你也不用发布一些违心的内容来向他们证明或者塑造一些什么。有了这样一个纯净的环境,你可以随意发布任何的观点,分享你觉得有趣的事情,这不会对你的真实生活产生任何负面的影响。在这里,你可以做自己,这就是我们对于自由的理解。
在twinkle,我们同时去除了一键关注功能。如上文所说,一键关注看似简单易行,但是大量的一键关注后,你扮演的角色更像一个新闻客户端的用户,你真的甘心只做一个信息接收者吗?我们对社交的基本认知是:社交首先是互动,之后才可能会产生认可、进而结识朋友。在twinkle,没有足够互动,陌生人是没有添加好友的权限的。各位不妨回想一下,你现实生活中的好友难道不是一步步互动,最后无话不谈的吗?为什么到了线上一切就变得如此着急呢?所以、如果你也像曾经的我一样,找不到社交的乐趣所在,不妨试着、慢下来。
忙够了,来歇歇脚
说到底,我们是想用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用户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进而了解自己对这个花花世界的需求到底在哪里。跳出社交的范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有时候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一味的被时代推着向前走。这个时候,相比喧闹的现实社会,我们只想给你提供一个线上的清平世界歇歇脚,让你可以“做你自己、想你自己、懂你自己”。
以上就是我们这帮自由主义重度“患者”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只不过用产品的方式表达给各位。小团队、没多少人、没多少钱,但就是任性的想带你发现一些你本应了解,却被生活蒙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