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是件挺费时费脑的事,如果没有人期待要看,读后感可能就会不急着写,总想有空儿补上,明知后面也不会有什么空儿。忙是一种借口,总是让我忽略最重要的事。对于自己,还是了解的,一旦开始,就不会有多难。不过是一只鸟接着另一只鸟,质量另当别论。
这本书在书架上已有几年。之前翻开过,没能读下去。原因一则是不喜欢沈从文多长句的文字风格,二是景物描写与背景介绍太过冗长,迟迟读不到故事的起承转合。
这一次是因了上班路上于喜马拉雅听到沈从文的《情书》一诗。文字美极,被深深吸引。所以决定再看《边城》。
开始依然艰难,直到第三章,翠翠和二老初见,故事慢慢展开,我也不觉深陷。二老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一来一往几句对话,就在这两个年轻人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及至翠翠回家嗔怪爷爷没去接她时也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我不禁鼻子一酸,好一个灵动活泼浑然天成的翠翠。关于翠翠的外貌描写并不多,单是皮肤黑黑的,一对眸子如水晶。可是够了够了,即便什么也没有,只这名字就够了。后来“大鱼咬你”这几个字又反复出现,因着生活的单调,那一次相遇总让翠翠反复想起,甜而美的想起。
前年的端午节是二老说“大鱼咬你”,去年是大老送鸭子给翠翠和爷爷。爷爷提起旧事,说到鸭子,翠翠微带恼着的神气说我不记得,我不记得,我全不记得。而提到大鱼,则是嗤地笑了。少女的心事藏也藏不住。更佩服的是沈老如此细腻的描写,只消几个字,几句对话,一切明了。
而偏偏这弟兄二人同时爱上了同一个姑娘,这是本文最主要的情感冲突。另一个则是翠翠和爷爷的祖孙情深,翠翠不想因为长大嫁人离开爷爷,所以一直都没有表露心迹;爷爷害怕自己先走一步丢下翠翠,定要选一个称心女婿,不敢贸然做主。
而这兄弟俩,大老因为提亲迟迟没有得到回复,和弟兄商量后决定公平竞争,都为翠翠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又因为嗓子没有二老好,二老坚持都由他来唱,选谁则是翠翠的事。浓浓手足情,即使是在这件事情上,也能体现出边城人品性的美好!
可是性子刚直的大老只一晚就改变了决定,要离开家乡。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成全二老,虽然心有不甘,可最后答案只能是一个人。不幸也随之降临,大老遇难。
某些时候作家必须残忍,必须让某一个人,甚至是好人离开,否则故事就不会那么精彩。而生活必然也是残忍残酷的。作家则要抽离于残忍残酷之外,在云端冷眼望这一切。
一切都在大老死后变得不一样。顺顺和二老都觉得大老的死与爷爷有关,因了他的犹豫不利索,再想娶翠翠,也犹豫着忌讳着什么,二老索性也离开家下了河滩。爷爷更是心生内疚只能用一切都是命来自我安慰。更是无法接受顺顺和二老的冷漠态度,在听了“二老要娶别家女子”的传言后心生烦扰,在一个雨夜离开人世。
翠翠则在老马兵的陪同下一个人守着渡船,守着爷爷的坟墓,似乎在等什么人回来。而那个人也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
整部小说最触动我的几点:
1.翠翠的单纯无知,不谙世事。在那样一种山清水秀的环境人长成,一丝未染,纯洁无暇。却又受了灵山秀水的熏陶,聪明灵动。一切喜怒哀乐全是天性使然。完全是一只乖巧惹人怜爱的小兽。
2.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勇敢。老船夫因为有公家的补贴,再不要过渡人的钱,反而还免费提供凉茶,药,特产等。二老只是因为单纯的感情宁可要一个破渡船也不要一个新碾坊。弟兄二人都爱上同一个姑娘,也要光明磊落地公平竞争。唱三年六个月的歌,也在所不惜,又是一种别样浪漫。这些无一不让人感动。
3.文字的美。写歌声的美:翠翠在梦里仿佛越过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写生活的自在,日子的悠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写少女的心事:她有时仿佛孤独了一点,爱坐在岩石上去,向天空一片云一颗星凝眸。写祖孙情深只通过对话:“翠翠,我不去,你同小狗去好不好”“要不去,我也不想去”“我去呢?”“我本来也不想去,但是我愿意陪你去。”“好的,你就陪我去。可不要离开爷爷。”
4.结尾。无限想象的空间,故事还没结束,每个读者都可以随着自己的心意安排一个满意结尾。我当然希望二老尽早回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每一部伟大的作品都有其伟大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都与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最美好的品质有关。唯有这些能跨越时空与国界,为所有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