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觉得,人们遇到难题和打击的时候容易悲观失望,甚至一蹶不振,往往是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才很难走出困扰。当然不是说没有兴趣爱好是造成悲观失望的原因,只是说如果有了兴趣爱好,能够沉醉其中的话,就不会太在意其它的事情,即使境况很惨,也会走出来的,绝对不会一蹶不振。所以我认为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是可以凭依的东西,可以让自己在任何境况中都得到庇护。
兴趣爱好是和任何别的人都没有关系的,不需要别人配合就可以做。不管际遇如何都无法影响,只要真的热爱就不会失去。除非本身就不是真的喜欢,那样的话才会主动放弃。除了自己放弃,没有人可以从你心中夺走。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认为只要是需要他人参与和配合的事情,都是不可靠的,你根本就无法掌控,那就意味着是可以失去的。可是你主动地喜欢什么,却无人夺走,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你放弃。
曾经说到读书的时候,经常听人说静不下心来看不进去书。这个对我来说是不存在的事情,因为即使比较烦恼的时候,只要开始看书,就可以静下心平静下来。所以我给别人说一看书不就静下来了吗,他们说心不静的时候根本看不进去。后来知道了那是因为阅读对他们来说并非一个特别的爱好,而是用来打发时间,或者看故事消遣的事情,心烦意乱的时候当然看不下去了。还有人说没时间看书,也是因为并不喜欢阅读而已,不然的话看书会成为第一重要的事情,即使很累都会看会书再睡,才会安然进入梦乡。
很多人都说从来也没有对什么人和事情或者什么物品狂热过,都是温吞水似的无所谓,很无所谓。我是完全相反的,喜欢什么的时候都会很有激情。恋爱和友情自然不用说了,都会很真诚投入,不过一旦失望的话就会彻底失去热情。对衣服鞋子也很有热情,有时候真是买得停不下来,一般女人好像都是这样吧。而我最有意义的热情是阅读,自从童年接触到读书这件事情之后,直到现在热情没有减过,只有越来越热爱,读的书越来越有价值。后来又加上了对艺术的热爱,文学和艺术可以放在一起,是到死都不会改变的热情。
从很早以前我就发现了阅读对我的意义,每当我感到悲观失望,心情焦躁的时候,只要看到文字,就会慢慢平静下来,恢复热情和希望,愿意继续活下去,就像从来也没受过打击。初中时候发现这个现象之后,遇到烦恼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找书看,后来就成为一种本能似的,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阅读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不读书就会死,一天不读书都感到面目可憎。后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难以解决的问题,焦虑或者悲伤,都先放在一边开始读书,就不会觉得过不去了。即使阅读无法给你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给你思考解决问题的心境,事实上也会给你方法的。
没有发自内心的兴趣爱好的人,不开心的时候只会一味地不开心,纠结在遇到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他们的问题需要别人配合才能够解决,所谓的解铃还须系铃人,但是系铃人是指望不上的,甚至会给你再打个结。我告诫自己,不要在自己的愿望中怀着对别人的期许,但这其实是很难得,真正这样的话也是很无趣的。人不会对自己在意的人毫无期许,但如果你不苛求什么,但对方却会在意你的心愿的话,会很开心。
在《天才艺术家:委拉斯贵支》中看到一句话:“最有可能是在皮奇亚诺的著作中委拉斯贵支发现了关于艺术审美评论方面的用语和格言,例如‘艺术是一种智慧的处事方式’。”我不知道原作者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委拉斯贵支又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对于我来说,不喜欢把艺术当作一种处事方式来世俗化,但如果必须这样说的话,那我也有自己的理解。就是不要纠结于世俗的事情,不要为那些事情烦恼,要真的超脱出来,把精力和时间用在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世俗的事情自然就无法困扰自己了。当然要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可以理解并做到这一点,不然的话根本不知所云。
很早以前看到陈丹燕说“有了喜欢的书,就有了风雨飘摇中的小木屋”,对于热爱阅读的人才是这样,没有热爱就不会有喜欢的书。进一步说,也就是对事物发自内心狂热的爱,感受美好的能力,向往美好的心情。有了这些才能真正抵御这个世界的恶意,不然的话即使没有人伤害你,遍地鲜花,你也熟视无睹,觉得无所谓。反而更多地想着那些可怕的事情,那样又如何会有发自内心的快乐呢?
这两天我想到其实我心理排污能力是很强的,接触到了解到的那些阴暗面,那些不好的东西很快就能够排除掉,不会持续影响我。曾经当我在思考为什么我能够做到这一点,超越个人经验而存在的时候,想到了读书开阔了视野和境界,但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灵向往和热爱美好的东西,因此才能吸收美好的东西,而把丑陋的东西排除掉。能够发现和感受美好,向往美好,真的是需要天赋的,这种能力并非谁都有,因此他们找不到人生意义,被负面的东西影响。用丢弃心中美好的东西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或许可以保护自己吧,但也失去了珍贵的感受美的能力,无法体会心灵真正的最为美妙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