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家庭是贯穿大多数人一生的,家庭教育是一个人一生很多事的因,也是一个人作为家庭一份子产生的果,是每个人的因果
父母通常是用想象中美好的模具来要求我们。每个父母,总是拿着自己的判断,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单方面的要求我们配合。父母总会带着臆测,认为我们不懂,希望用自己多年经验去帮我们规划,认为自己的思路是对的,我们的思路总是充满天真幼稚、不可取的,总是幻想我们能站住他的肩膀上看世界,总是期待用“愚公精神”完成原始积累,期待着实现代际突破。
但我感觉那不是真实,真实是多数人不能走的更远,反而是原地踏步或退步,代际传递更可能如此。就如父母用现有的资源成功率是1%,那我们掌握着父母同样的资源,成功率就能上升吗?我知道不可能,我们依然面临着只有1%成功率的窘境,甚至更低。
我认为养孩子是风险投资,有些人偏好风险,有的人偏好平稳,所以才有一方水土一方人的说法。父母的认知、性格等各方面组合不同,在不同环境、事情中组合出的我们肯定唯一、独特。我感觉,养孩子很难规划,但是却可以做个保底,所以我认为好的教育是以保底思路进行的,只用提供一个最低的下限,保证我们发展的不会比下限低就好,至于上限看各自拼搏。
其实偶尔我有的时候会在思考园丁好不好,我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那我不禁要问,我们是真的能被修剪,父母、老师一个个都是园艺大师,不修剪我们就会长残?也许会、也许不会。但我希望我给我的孩子最少的修剪,能让他最大意愿的发扬自己。这过程可能会有很大损耗,可能会失去一些,但我目前愿意尝试,也做着随时调整自己的准备。
我们要最大限度的去尝试挖掘。每个家庭的组合方式、环境不同,造就了无数不同配方的人。成长中,我们对自我的认知会非常匮乏,特别是年轻时,对自我的认知尤其简单,很大可能会在大的尺度上存在认知偏差,那我们在偏差的认知上想完美挖掘自己,只能是天方夜谭。
世界上工作、生活的方式如此繁多,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跟中奖没区别。我们生活在如此复杂的世界上,我们想过的好,我认为我们得勇于尝试,保持空杯心态,脚踏实地的去尝试,找到一个相对最优解。
讲一个麦穗的故事:“有一天,苏格拉底带他的门徒们来到一片麦田里,要求他的弟子们去摘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第一个人走在了麦田里,看到了一颗又大又好的麦穗,可是,当他想拾起的时候,总觉得前面会有更好的麦穗等着她。于是,她错过了第一穗麦子。走着走着,她又看见了另一穗又大又好的麦子,可是她还是没有捡起,总觉得还会有更好的在前面等着她,于是,她又走了过去,直到最后,一穗麦子也没有捡到,只落得两手空空而归。
第二个人也走在了麦田里,一路上她不停地看到自己满意的麦穗,于是不断比较哪个更好,不舍得丢掉任何一个她看好的麦子,直到最后才发现自己怀里已经拥有了许多的麦穗,这让她很苦恼,因为在众多的麦子中,她始终不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于是,犹豫中无法取舍任何一颗麦子。
第三个人也是走在了麦田里,麦海茫茫,她遇到了一颗自己非常满意的麦子,于是,她毫不犹豫地就把它拥在了怀里,一路走过,遇到许多比它更好的麦子,但是,她始终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总是会看到这颗麦子的与众不同,所以,她一直快乐着。
有人研究了下,认为将麦田区分成3块,用1块去发现最好的作为样本,剩余2块去寻找,就摘取第一个比样本一样或更好的,剩余的都不理会。
人的一生很长,也很短,长是因为你有足够长的时间去完成要做的事情,短是因为你没时间做好全部的事情。人的一生有不同的阶段,在最初的30年,我希望是在追寻自我的最大可能,挖掘自己的最大潜力,积蓄自己的最大能量,不要错过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也不要纠结最优解,只要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我们在发光发热就好。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