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1000 吴志红/心理学/人性
见:“1、你可以好,也可以坏。做好人时毫不犹豫,下狠手时也干净利落,而所做一切都可以促进善的一面,这是将“好与坏”整合的一种至高境界。”
“2、健康的心智,是“我既可以A,也可以-A”,这意味着整合和灵活;相对分裂的心智,是“我只可以A,不可以-A”;而最有问题的心智,是“双重束缚”,也就是“我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
“3、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它们本来就是超越了“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
感:平时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你可以好,你不能坏”。
比如作为一个农村里长大的70后,我的童年、少年和别人的童年、少年就有一些不一样。记得和一大群小伙伴出去割草时,她们是见什么吃什么,感觉她们眼里的菜园什么都是好吃的,能偷吃就偷吃。我就几乎从来没有偷吃过,因为爷爷总是教育我们:小闺女家,别学的摸摸触触的,手长丢人。我很听爷爷的话。
这种以为自我很高尚的感觉一直占据着心灵。其实现在感觉自己比别的小伙伴少了很多童年、少年的乐趣。
仅有的一次在暑假里和小伙伴偷人家的花生还被人家告上家门来,吓得我回家时胆战心惊,老怕要被妈妈揍。
可是我做坏事后胆怯的看妈妈的脸色,妈妈好像并不是特别生气,只是说了我不能“没有一点规矩,不能好吃嘴乱摸触”,感觉得到妈妈心里甚至是有一丝高兴的,感觉妈妈有一种释放了一口气的感觉。
思:这件事的印象一直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后来我一直总结自己从小为什么在这方面特别老实,这些品质甚至影响着我的整个人生。
爷爷的教诲:不能学坏的,只能学好的,让我就停留在了,你只能好,不能坏的简单层面。他们并没有教会孩子怎么去整合“好与坏”,可能是他们自己也不会整合“好与坏”。所以我常常不知所措,表现的不自信和迷惑矛盾。
于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我就常常处于“既不能A,也不能-A”的双重束缚中,这样的人生少了很多大气,也少了很多灵活性。
从小就缺乏“你可以好,也可以坏的”教育,所以人变得特别笨,想想自己也是像爷爷一样教育女儿的,这样一点也不好。
人在成长过程中,会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你只能好,你不能坏”,会让孩子面对真实的世界时缺乏应变能力,有时常常延展到“你不能A,也不能-A”的局面。就像我是最近这二年才明白人世还是那么多的不一样。
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天真幼稚的中年人,想要成长进步,就必须打破天真幼稚的全能自恋。
人生中做一个方正、善良的人是大多数人的追求,可是一定要有“你可以好,也可以坏”的认知。
就像投资行为中的佛系持币一样,你很省心,很轻松,可是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卖,就是做不到低买高卖。
人生没有一定的公式,像海瑞一样的方正也只有海瑞能做的,所以海瑞能够留名千古;像王阳明一样的知行合一,比坏人更坏才能做好人,需要极高的智慧和能力,普通人同样很难做到。
平衡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身心处于最健康的状态,才是“你可以好,也可以坏”这种心理的最好形式。
行:这篇文章学习后确实解放了很多人的内心。我要做的就是转发,转发给家人朋友,让她们一起解放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