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怯怯地站在我身边,等待我的批评。
我翻开她的作业本,指着作业中的错误之处,看着她柔声道:你看,上次作业中给你指出来的错误没改正,这次又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出了错要及时改正,才不会一错再错,是不?
她眼睑下垂,不说话,只是连连点头。
其实你声音很好听的,以后回答问题就大声回答,会就会,不会就告诉老师不会。要大大方方的,大大方方地回答问题,大大方方地读书,是不是?你声音真的很好听的。
说到这里,发现她在连连点头、连声“嗯嗯”的同时,眼圈红了,明显看出眼里浸出了泪水。
上课铃声正好在此时响起,我把作业本给了她让她回教室去了。
等她离开,我的心颇不平静。
作为老师,我尽量给内向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尽量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尽量提问简单的问题,以让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同学的认可,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期望他们都能向好的方向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炳很内向,如果只提问举手的同学,那么炳永远不会被提问得到,所以,我常常要主动地提问她。
昨天在课堂上提问炳背诵古诗,她站起来半天不吭气儿——不背诵,也不说不会背。问她会不会背诵,她也不吭一声。总之是低着头,无论你对她说什么,她一概不做回应。
平时让她回答问题时她声音就非常小,还低着头,几乎要把头埋到桌子低下。所以她回答时我是看不到她张口了没有的,实在听不到她蚊子般的声音,就提醒她声音大一点,可是,任你如何耐着性子鼓励都无济于事。有是,我为了不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进度,就让她同桌把她回答的内容大声复述一遍。而这次呢,别说小声了,连气儿都不出一声。我真有点生气了,不由得抬高了声音:你若会背,就背出来;不会背诵,就告诉我不会背诵,不能浪费大家时间,中午到办公室单个儿给我背诵吧。
中午放学,我左等她不来,右等她还不来。于是到教室找她,发现教室空无一人。她,随着放学的铃声,已离校了。
今天上午上课时,我再次告诉她,中午到我办公室单独背诵。谁知,中午她又是没有过来。一个女生,竟然这么大胆,这还了得!
下午,班长正好来办公室,于是让她去把炳叫过来,并要求:让炳立刻马上到我这儿来!说这句话时正好有同事听见,她好意劝告我:炳啊,你就当她不存在吧,(大脑)不够数!语气中满是对炳的不屑,同时也是善意地提醒我不值得为这样一个不够数的学生伤脑筋。
我别过脸去,低声问身边的班长:你们小学时炳表现怎么样?老师对她什么态度?
班长也小声回答:小学时候吧,老师只关注学习好的同学,从来没提问过她,也不管她,就当她是空气一样。她特别内向。
本来准备着把炳叫过来训斥一顿的,听到班长如是说,于是,改变了主意。于是,等她过来后,也就有了上面的一幕。
可是,我又没批评她,她为什么流泪呢?
我不过就是说她声音好听嘛,说她声音好听也会流泪吗?
会,非常会!
从班长的话语中能推测出来,小学几年来,她在学校是如空气般的存在,老师看不到她,同学也不会亲近她。
她就这么孤独地生活在边缘状态。
忽然,她被看见了,并且,被当面肯定了。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你的声音很好听”。
于是,泪水自然留下来了。
她逃避,再逃避,哪怕冒着被老师批评的危险,也愿意呆在自己的空间里隐藏了自己。她习惯了、也宁愿让老师当自己如空气般存在,也不愿意跟老师正面接触,更不知道如何跟老师正面接触。想想,她不得不来面对我时该是如何的忐忑不安啊。
反思我自己,总认为自己能够带着一个平常心去看待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
其实,我太高估自己了。
有多少孩子,也是仅仅需要我的 “你的声音很好听” 之类的肯定之语啊。
可是,我做到了吗?我了解到他们的内心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