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从动物性走向人类理性
过去3个月,我摄取知识养分的习惯,从被动地听变为了主动地读。听大师精心打磨的课程固然收益颇丰,但是始终觉得仅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听这些课程,总会听了前面忘了后面,似乎能说出一些道理,但这些道理却总是有一种道听途说的感觉。书则不同,它可以系统性地展示一个知识模块,自己阅读,自己思考,最终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虽然未必如大师们总结的那么深入,但是却可以清晰地见证自己的成长过程。开始听课,已经是一个人从动物性走向人类理性的过程,也就是认知开始的过程。开始阅读和写作,则是认知过程的进一步升华,走向更高阶的人类理性。611同学,一起读书吧,从学会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
书的简介:《如何阅读一本书》
本书第一次出版时间是1940年,作者艾德勒当时任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院,他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1970年,范多伦帮助艾德勒对原书内容进行了大幅修编并共同署名。范多伦的经历更富传奇色彩,美国电影《益智游戏》即是以其经历为原型。博学多识的范多伦曾任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参加风靡美国的电视益智节目时,曾连续14周拿下冠军,但是最后被爆出联合节目主办单位作弊而被学校解聘。后来,艾德勒邀请范多伦一起工作,才有了1970年的新版《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历久弥新,即便是过去了近80年,书中所提及的阅读方法也丝毫不见过时。
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
世界上任何一种技能,都需要通过受教育和学习而获得,无论是身体的运动,还是大脑的思考。阅读作为一种技能,也是如此。我们从幼儿园开始,老师教我们认字,让我们掌握了阅读字句的技能。当我们进入中学,考试的要求需要我们能够阅读一篇文章概括出中心思想,我们的阅读技能进一步提升。但是,自此以后,大部分人的阅读能力就停留于此,只有少部分人通过系统性地阅读,掌握了阅读的更高级的技能,这也是这本书所要教会我们的。大部分人由于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阅读完整的一本书,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概括出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所以大部分人都害怕看书,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完整地阅读一本书,因此也就对阅读望而却步了,包括我在内。在碎片化信息冗余的时代,碎片化的知识纷至沓来,让我们感觉似乎又具备了学习的能力,但是,这些碎片化的知识,不会帮助甚至会阻碍我们阅读技能的提升。因此,如果你还没有完整地阅读过一本书,还不具备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更高级技能,这本书就是你所需要阅读的第一本书。
一段话概括这本书
阅读一本书之后,能够用一段话概括一本书,也是这本书所强调的技能。一如书名,这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将阅读划分为相互包含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认识字,看懂句,读懂段落,即为基础阅读,也就是大部分人的阅读水平。但是,当我们拿起一本书,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检视阅读,也就是粗读,包括浏览书名,封面,作者简介,推荐序,作者序,目录,附录,索引等。检视阅读的目的,是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投入精力去深入阅读。最关键的问题是,这本书是否与自己相关,不相关的书无法激发自己的主动思考,那就是用于打发时间的闲书。对于一本与自己相关且值得阅读的好书,我们就可以采用分析阅读的方法深入阅读,找出这本书想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作者给出的答案,进而评判这本书。一本书只是一个作者的观点,是作者的价值判断,可能公正,也可能偏倚,如果想要让自己更加深入地对这一主题形成系统性的正确观点,需要阅读2本以上同一主题的书籍,这便是主题阅读。对于一个熟练的阅读者,阅读的四个层次是逐层递进,又相互包含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一次完成。
主动的阅读
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呆滞,昏昏欲睡的状态下阅读,这种状态是我们很多人的状态,读书就犯困。产生这样的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主动阅读。主动的阅读,是将一本书所要解决的问题,与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带着问题去阅读,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思考作者解决问题的逻辑。阅读越主动,收获就越多,反之亦然。因此,如果你还在看书时昏昏欲睡,先放下书,停下来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找到答案,再开始你的主动阅读之旅。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至少要提出四个主要的问题: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这本书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作者是如何阐述问题的答案的?作者说得有道理吗?光是知道这四个问题可能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提出更多的问题。养成提问题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阅读的速度
阅读不是越快越好,读得太快,囫囵吞枣,看上去是阅读了不少书,实际上收获甚微。相反,读得太慢,也不一定是好事,应该根据书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许多书其实连略读都不值得,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阅读,掌握大意即可。有少数的书需要用相当慢的速度,才能完全理解。每一本书,不论是多么难读的书,在无关紧要的间隙部分就可以读快一点。而一本好书,总会包含一些比较困难,应该慢慢阅读的内容。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大学以前,语文课都在教我们如何进行基础阅读,但是到了大学阶段,便没有人教我们更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因此,大部分人的阅读水平,停留在了高中甚至初中阶段,因为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跨越基础阅读的层次。大学的老师默认我们已经具备了自己阅读一本书的能力,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并没有掌握,所以我们陷入了阅读的两难境地,知道要阅读,但不知道如何阅读,最后就放弃了阅读。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快速地浏览一本书,包括书名,封面,作者简介,序言,目录,附录,索引等,然后挑选几个与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来读一读,就能够帮助我们从糟糠之中筛选出真正有营养的谷核,也就是值得深入阅读的书。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先不要停下来思考,略过那些不懂的内容,不要让自己被困住了。在第二遍深入阅读的时候,你对那些不懂的内容可能会多一些了解,但是在这之前,你必须至少将这本书从头到尾读一遍才行。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分析阅读,需要遵循如下的规则:
规则1: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阅读的是哪一类书,最好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规则2:使用一段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3:将书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规则4:找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规则5:找出关键词的定义,与作者就这些关键词达成共识。
规则6: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语句找出来,明确全书的主旨。
规则7:从重要语句的关联中,架构出一本书的论述逻辑。
规则8:找出作者对问题的解答。
规则9:在评论之前,你一定要准确地理解了作者的观点。
规则10: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规则11:尊重不同的观点,在做任何评论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要能面面俱到,而自己并不预设主观偏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围绕同一主题,反复采用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尽可能多地从不同作者的视角看问题,努力找到问题解决的正确方向。
评价本书
从书名来看,这本书似乎是一本介绍如何阅读的工具书,实际上理论性极强,属于一本关于阅读的学术论著。对于刚开始看书的人来说,有较大的阅读难度。但是,这本书从结构上来讲,完全符合了作者所提出的一本好书应该具备的所有特征,清晰地呈现给了读者,包括清晰的目录,概括的序言,详细的附录及索引,严谨的行文逻辑等。这本书讲述的是阅读的道,而其他关于阅读的书籍,更多地强调了阅读的术,因此如果要进行关于阅读技能的主题阅读,这本书是一个极佳的起点。
读后感
现代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以“识不识字”来定义了,而是以是否具备阅读和学习能力作为标准。无法阅读与无法深入学习的人,难以应对未来世界的需求。
刘圆利
上海
2018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