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意进军训营的小朋友最后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的父母支持了他的决定。孩子回去的当天不看电视不看手机,一直在看书,也表示以后也会这样做。我们相信孩子会珍惜并合理安排好自己争取的机会,当然父母也要给予相应的引导和陪伴。
我的上篇随笔引起了两个留学生家长的共鸣,他们是我的好友,他们的回应,让我感到一个孩子有拒绝的能力真的好重要。他们说因为孩子留学在外,他们总是会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不断带给孩子。后来他们到孩子身边,才发现自己其实给孩子增添了好多烦恼。带去的衣物、药品一堆堆放着,要收纳要整理,衣物不合用、药物没用上,两家的孩子都不忍心拒绝父母的好意。搬家时又觉得扔掉是对父母关心的一种辜负,于是物品就只能随孩子的每次迁徙搬进搬出,费工费时的。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孩子们的这份善意是否也反映出我们没有被拒绝的勇气呢?我们有真正给到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权利吗?被拒绝时会觉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好心被辜负吗?从孩子呱呱坠地,我们就满腔关爱的把我们认为很重要的、益于孩子成长的食物、玩具、书籍甚至学校、培训课、兴趣班一股脑儿地送到孩子的面前。反思一下,这样真的好吗?现实中的很多父母,连我在内,有时会觉得自己养了一只“白眼狼”,孩子们不仅没有感恩,还常常因爱成仇成恨。
我曾经问过儿子这类的问题,他的回答让我大跌眼镜:我要苹果时,你常常给我香蕉,还给我讲一堆应该吃香蕉的道理......我的心啊,稀碎!
反思下来,从孩子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做父母的就一定要多倾听多鼓励。其实我们一开始都做得挺好的,从孩子的哭声中可以分辨出孩子是饿了还是病了,然后给予相应的照顾。可是后来,孩子的成长伴随着需求的多样化,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耐心,我们真的不容易做到呀!
“哭什么哭,我买的这个玩具不是和你要的那个差不多吗?”
“你怎么这么多花样?今天非要穿裙子。”
“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最受欢迎的钢琴老师我都给你请来了,你还在磨洋工”
“你有什么理由不把成绩搞好,家里的什么事情都不要你做”
“最好的学校最好的班,你还要我怎么做,你才可以好好学习”
熟悉吗?这些对话我们常常可以听见。父母付出越来越多,孩子不仅不领情,反而渐行渐远,亲子关系会从疏远到隔离。
所以我建议父母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多倾听孩子的要求,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引导。当孩子明白自己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要求,不用担心被父母指责和忽视的时候,他们就会乐于和父母沟通了。同时我们也要在倾听中提高自己的解码能力,多问多核实,不要想当然,这样亲子间就会有商有量,做到有效沟通。密切的亲子关系,在家庭教育中至关重要。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会变少,家长的影响力在减退,要关注孩子的要求,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一定要告诉孩子并相信他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要允许孩子犯错,和孩子一起对错误进行分析和推演,避免重蹈覆辙。对高年级的孩子要做到不求不助、有求必应,何时帮助、如何帮助由孩子决定,这样一步步就让孩子独立起来、成熟起来,我们才可以真正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