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发现一个非常好玩的工具,用来分析虚构类作品中的角色特别有效,迫不及待的想和你分享,那就是——角色视角。
角色视角的意义就是,一个人在成长的一系列过程中,总要担任这样或那样的角色。如果他能很好的胜任这个角色,那么这一段就会是一个喜剧,如果他没有很好的胜任这个角色,那么这一段就会很煎熬。
我们用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来举例子。
他说经历的角色分别是
猴子
美猴王
孙悟空
学徒
师弟
弼马温
齐天大圣
孙行者
斗战胜佛
他一开始的时候是一个猴子,而且是一个很聪明的猴子,这一点,在他勇于第一个跳过水帘洞就可以看出。在他跳过水帘洞之后就发生了第一个角色的转变,由猴子变成了美猴王。
在做美猴王时,他生出了和佛祖一样的疑惑,为什么人要有生老病死,然后他很勇敢的去寻找解决之道,数十年如一日,终于拜师学艺。这个时候他就,由猴王变成了孙悟空,角色增加了徒弟和师弟。
七年入门,他的资质非常的好,从师傅敲他三下就能领悟出。夜半三更,要传他手艺,三年终于学成。
待他被赶出师门。他已经成为了一个实力强大的散仙。他这一段做的事情抢到如意金箍棒,大闹地府。
这是第一段的故事他,已经解决了当年的问题,他已经长生不老了。
接着被太白金星招安,封为弼马温。15日之后才发现自己居然只是个养马的,非常生气。回到花果山之后,两个独角鬼王建议他自封齐天大圣。
这时天庭下兵镇压。但孙悟空实力强大。于是第二次招安。
天庭这次的举动很荒唐,居然招一个猴子去管桃园。如果这样他还不监守自盗的话那他真是对不起自己。而且他又一次发现自己有明无实,大闹蟠桃会之后,回花果山做自己的齐天大圣去了。
天庭再次派兵围剿,这一次被抓上天,扔到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49天。反而促成其火眼金睛。终于没逃出如来的手掌心被压在了五行山下。
这是第二阶段的故事。可以看出比第一段的故事要复杂多了,因为他反复徘徊于:能力强大的猴子,齐天大圣,天庭的招安,这三种角色之中。他的举动,都是由这些角色冲突所驱动的。
然后就到了他保卫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了。这一阶段我最喜欢的,是他两次,脱离取经的队伍。
第一次是他,刚刚拜师不久,杀了几个强盗,就被,唐僧驱逐了。
第二次是三打白骨精,唐僧看到他杀了几个人,然后又把他驱逐了。
其实这两次的驱逐都可以看作是唐僧,作为取经人,和孙悟空作为保卫取经人,这二者角色的冲突。
从这两次的举动就可以看出,唐僧的底线就是不能杀人。其实如果你站在唐僧的角色来看的话,这件事情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唐僧是十世转生的金蝉子。他最害怕是什么?不是丢调性命,而是自己的修行被败坏了。如果他这一世死了,那大不了他再重来一世。所以在他的价值观里,修行大于性命。
而孙行者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是带罪之身。观世音菩萨唯一交代给他的任务就是保护好唐僧。在他的价值观里师傅的安全大于一切。而且他本身就神通广大。杀个生什么的,在他看来根本就不是事儿。
两次都是以,孙行者的认错而告终。第一次还被戴上了金箍。这也是,他有齐天大圣到孙行者的一个改变。
角色的转变是需要很大的努力的。而且不一定每一次的转换都能成功。
用角色的视角来分析人物的心路历程,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希望你也能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