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还是说说我自己吧,我不喜欢读书,从小就不喜欢读书,一看到书我就头疼,眼睛不自觉的漂移,文字完全进入不了我的脑海里。但是我却能耐心地把教科书啃完,可以说自己是中国典型的应试教育的“果实”。
最近在看一些时间管理类、逻辑思维方法类的书,甚至去听一些课。但是效果呢,基本没看到,我是兴趣地听了,但是浮躁地忘了……是因为自己从没有正视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我要去读?为什么我要去听?难道不是为了提升自己吗?但是我在干嘛呢,浮躁,听完就听完了,没有下文了。
今天把这本《专注力的管理》读完了,在这本说中提到的方法和思维模式,刚好最近都有接触过,但是没有实践过,方法有了,剩下地就是不断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去练习,去培养习惯。
找到合适你的很重要,毕竟每个人的工作性质不同,内容不同,理想和目标不同,但不要忘记自己初衷是什么→提升自己,了解自己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工作和学习都徒留于表面,徒留于形式,没有深挖,所以这也是自己一直以来为什么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学到的原因,因而也导致自己的各种焦虑。
思考,生活和工作中好像我们都一直不停地在思考,而这些思考的成果是短暂的,因为没有将其转化为你的知识,就好比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努力想解决办法,最后办法想到了,问题解决了。对,问题是解决了,但也只是简单的问题解决了,也许这个解决方法会一直保留在你的记忆里,但是真正有价值的是你思考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思考的产物。
困惑感是你真正学习一个东西的原动力,人类的一切只是本质上都是源于困惑
所以先从收集你的困惑(如何收集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开始。
如何培养自己的专注力呢?
- 目标
- 能力
- 心态
给自己制定合适的目标,培养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摆正自己的心态(分析心态,对症下药)
有人说,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呢,就是没做到对吧,那就从现在开始把你懂的渐渐去刻意练习,刻意去培养成一种习惯。
想起自己当时考研,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这些方法论,只是在不同的阶段给自己指定了不同的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那个时候并没有觉得徒留于形式,从开始进入不了状态,到渐渐每个阶段的计划都能按部就班的顺利完成,这就是无形之中刻意练习后的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