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体验”这个词是马斯洛说的。
对,就是那个提出人有六大层次需求的马斯洛。他说,我们每个人都像爬楼梯一样,先满足了最低级的需求(吃饱穿暖),再一级一级往上爬(安全、社交、尊重),去追求更高的目标(自我实现)。
而最高的那一层,就是“高峰体验”:一种短暂的极乐的境界。不仅实现了自我,还超越了自我。
说得玄之又玄,连马斯洛本人都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这个词。其实在我看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高峰体验”——
比如,读一本书到精彩绝伦之处,恨不得拍案而起、大吼三声,或是热泪盈眶、心弦颤动,浑身涌起一层又一层鸡皮疙瘩……
这也算是阅读的“高峰体验”吧?
回想我渐渐碎片化的阅读生涯,这样的体验也还是有好几次。因为越来越难得,所以越来越难忘。
1
《北京法源寺》
李敖
“死就是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当我发现,风云际会,多少种原因配合在一起,而自己的表现方式竟是一死的时候,我就愿意一死。”——谭嗣同
李敖真的好傲,而且这种傲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或许他是真相信自己的白话文独步天下、三百年内都无人可比吧。
十几年前读了他的《北京法源寺》:薄薄的一本书,竟敢囊括“生死、鬼神、僧俗、朝野、家国、君臣、忠奸、中外、强弱、公私、情理、常变、去留、因果”这么多个主题,且几乎每一页都像是兴奋剂打入你的血脉。
绝不撩拨,直接煽动。
大段大段的论述,连段都不分,一口气读下来,你觉得自己激动得快要死去。
从此,谭嗣同成为我心中的男神。《北京法源寺》成为我念念不忘的奇书。
2
《鸟,看见我了》
阿乙
“其实我应该跟他们说,我知道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和巴赫,但是我一紧张,就做了三十二年的体育老师。”
阿乙是个蛮小众的作家,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他的书。可是如果你跟他一样在小地方憋屈地生活过,被命运无情地摆弄过,或许你就会震撼于字里行间阴郁的力量。
他笔下那些生活在蜗牛壳里的人,大都怪异而不合常理。他们的人生像鞭炮一样,往往以毁灭的方式炸响。轰然一声,让你耳膜生疼。等你回过神来才会惊觉:这,不就是我吗?
3
《追风筝的人》
卡勒德·胡赛尼
“你想要我追那只风筝给你吗?”
他的喉结吞咽着上下蠕动。风掠起他的头发。我想我看到他点头。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听见自己说。
然后我转过身,我追。
太多人赞过这本书,为它洒下的泪都可以成河了。但我仍然记得当初连夜看完它时的感受:浑身冒着汗,心脏怦怦跳,眼泪横流……
我长长地叹出一口气,发了好一阵呆,然后用发着抖的声音向先生复述了整本书的故事。不讲不行啊,澎湃的心潮需要找一个出口。
最喜欢胡赛尼那种波澜不惊的讲述风格,不刻意煽情,动人之处却又不“端着”。人生中有太多本该痛哭流涕的时刻,结果我们只是默默吞下巨大的悲伤。那些堵住你胸口、让你无法说出的话,都在这本书里了。
4
《人类简史》
尤瓦尔 · 赫拉利
“历史的铁则告诉我们,每一种由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都绝不会承认自己出于想象和虚构,而会大谈自己是自然、必然的结果。”
尤瓦尔的这本《人类简史》就像霍金的《时间简史》一样,都是学术界的网红著作。看《时间简史》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尤其是前半部分:你会觉得你的三观不停地在被颠覆,你看待世界的眼光不停地在被刷新……
你的阅读“高峰体验”根本停不下来。
不要被这个宏大的名字吓住了。如果说看《时间简史》还可以秀一点你的智力优越感,那么看《人类简史》就是在不断领略作者的智力优越感。穿越时空,像先知一样洞察过去与未来,找到自己的局限和可能,这感觉实在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