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大佬、新品牌的创业者,都自称产品经理。这个看上去有那么重要吗?
著名产品人梁宁老师说:“我觉得产品能力是人生的一个底层能力。拥有产品能力,能让你有一种踩在地上的自信和踏实感。”
产品能力是做什么的?它是训练一个人:判断信息,抓住要点,整合有限资源,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并且获得回报。
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当你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系统,你就有了应对和消化的能力,在与他人的链接中,给予自己和他人更多的确定和可靠。
从今天的主题入手,我们该如何观察和判断一个人呢。
很多人仅仅靠着直觉、第一印象、简单的交流或接触来过早地判断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对我们寻找长期合作伙伴或是进入一段长期关系是过于片面,甚至草率的。
在开始长期关系前,如何有框架地去观察一个人,进行你们是否适配的判断,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常常会被我们最有感觉的那个点影响,萌生某种情绪,进而导致你出现强烈的认知偏差,觉得ta就是那个“对/错”的人,可在你没有感受到的地方,还客观存在着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偏差。
产品经历的专业视角,就能带你相对完整地度量你对一个人的认识程度。
用产品经理看待产品的专业化方法,去指导判断一个人,就是从外到内的五个层次,它们分别是:感知层、角色框架层、资源结构层、能力圈和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
我一一为你介绍。
首先是感知层,一个产品,你看到它的第一眼是什么感受,就跟你看到一个人的第一印象一样,这个人的长相、身高、衣品、身材怎么样,这个就是最外层的感知层。
第二层是角色框架层。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角色里,并且被角色驯化。飞机上空姐对你彬彬有礼,这是她的工作,是她的职业素养。
我们谈论哪些内容,知道哪些东西,都会被你的角色所控制,而基于角色化的接触,都是非常浅层的关系。
学生时代还好,而上班大家则都是基于角色在做彼此的交流。
我们还都在接受各种服务,打车、购物、吃饭等等,其实都是角色所设定好的沟通方式和交付内容,然后再与你进行沟通与讨论。
如果你和别人在角色扮演里对接,那你们就被角色牢牢捆住,就没办法达到彼此深入的了解和深层关系当中。
接下来一层就是深层关系——资源结构层。
它包括一个人的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资源,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可能都处在同一个角色里,比如学生,但是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包括精神资源。资源会推动每个人去往不同的地方,最终成为不同的角色。
如果你判断一个人,仅仅是基于感知层和角色层的话,就会像一个只抓表面数据的产品经理,这样的产品经理是不可能变得优秀的。同时,你也没办法与别人建立深刻的关系。
在深度关系之外,就是接下来的两层,这两层关系密切,我一起来讲。
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就是一个人真正的内核。ta对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在什么情况下,ta的存在感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什么时候ta感到烦躁、焦虑或是不安?
只有当一个的存在感没有被满足时,他才会感到焦虑、不安。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有的人在一段充满爱的关系中就能够满足,有的人需要在社会、职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他才能看到自己的存在感。
在追求满足存在感的内核需求时,他就在不断地学习、成长,突破自己,扩展自己的能力圈。等到一个人的存在感被满足了,他的能力圈就不会扩展了。
如果一个人明确知道自己的存在,他就会不断改变自己的能力圈,改变自己的资源,甚至改变自己外在的样子。
这就是观察一个人的五个层次,如果你追求的是深度关系和长期关系,那你就不能只看到表面的结果,而是看到他的“存在”。
梁宁老师说: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性,拥抱变化,在变化中变得成熟,彼此适配。
其实我今天最想讲的是“产品思维”,如果把自己看成一个产品,你想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产品,就必须先从自己的“存在感”入手,明确自己的目标,来打造自己的能力圈,让你的存在感得到满足,这样就足以回答“我是谁”这个终极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