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多星期,我读完了一本书,名叫《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使我备受启发。在此,我把它推荐给你,顺便谈一谈我对读书的一点看法。
由于浓缩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精华,这篇文章有点长(约5000字),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本书的基本信息、读本书的意义何在、本书介绍的阅读方法与做笔记方法概括,以及末尾的一点总结。读完这一篇文章,你很可能获得: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的兴趣意义启发。
基本信息
你可能已经听说过许多人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也可能像我最初收到推荐时一样觉得对它没兴趣——“这还需要教吗?”不过当你发现越来越多的书单都包括了这本书,你也许会像我一样,增加一点好奇心:“这本书到底有什么魅力?”
基本的信息:这是一本上世纪七十年代完成的书,而且是一本经典的书,教你怎样“让一本书教你学习”。
先说结论: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适合高中及以上的人读,尤其对本科、研究生有益(因为我们正处于最早需要也有能力和精力扩展高层次阅读技巧的时候,而学校教育可能并没有有意识地引导我们去提高阅读水平)。
意义所在
回到我们的问题:“读书还需要教吗?”作者的回答是:“是的,并且非常有必要。”而且我同意。
对于为了放松和娱乐而进行的阅读,我们可能只需要识字就够了。大量的水平一般的言情、玄幻小说等等,如果不想动脑子,读它们无疑是不错的消遣。但是很多时候,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最好还是愿意,越主动越好),我们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书中吸收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这时,读书的技巧是非常必要的,它关系到效率与质量。
大概在高二及以前,我是很痴迷于读小说的。我的中学时代大部分的读书时光似乎都献给了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并且至今也很喜欢他们的作品。那时候母上大人教育我的话是这样的:“又看闲书。”“不要老是看些没营养的小说。”她说的话有一部分是对的——不要只看小说。但是看小说本身无可非议,毛姆说“听故事的欲望在人类身上就像对财富的欲望一样根深蒂固”(《毛姆读书随笔》)。同时他也指出:“知识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获取,那是一件艰辛而枯燥的工作。小说家传递的知识会带有偏见,因而不可靠。”而我渐渐发现了,小说之外还有其他的好书,有更真实和系统化的知识,更清楚而深刻的智慧。
于是我和读书一起成长,我不再只是摘抄优美的句子,而是抄下启发性的段落并写下自己的思考。高三二轮复习的时候,我在文综学习里获得了概括、列大纲、构框架的意识,并运用到所读的书里。那时我已经读了同学因枯燥而读不下去送给我的《中国哲学简史》,在路边书摊淘到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随后,我给《文艺心理学》、《伦理学是什么》写下了完整的摘要框架。因此大一寒假,我发现“读史读经典”课程要求的读书报告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大一的上半个学期,我一本书也没能读完(不算《哈利波特与倒霉孩子》)。脱离了高中“苦海”,原以为从此可以自由地读喜欢的书,结果却踏入了智能手机的温柔陷阱,不停地刷朋友圈、刷知乎、看公众号推送。尽管《如何阅读一本书》于七十年代写就,它却精明地预言了当今信息爆炸的危害——“现代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那些经过精美包装的信息有着极高的效率,以至于观众或读者用不着自己做结论,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当我们停止思考,我们就停止了成长,也就迈向了死亡。照应着那句话:“很多人25岁就死了,直到75岁才被埋葬。”
《如何阅读一本书》就这样提醒了我,提醒着每一个与书交流的读者,学会与书本(特别是论说性的非文学作品)一起思考与成长。
接下来是重头戏、干货,约3000字。
阅读的基本问题与层次
人们通常误以为读书就是作者向读者传达信息,但实际上读书是一种沟通。成功的沟通即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刚好被读者掌握住了,作者的技巧与读者的技巧融合而达到共同的终点。人们也会误以为读书除了娱乐就仅仅是获得知识,但其实还有理解力、心智的进步。真正的阅读,是一门艺术,是凭一己之力,迎接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提出的挑战,使自己对特定的内容从粗浅了解到深入体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把阅读分为四个渐进的层次:基础、检视、分析、主题阅读。超越了基础的阅读层次,其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全力找出答案。读者要对自己有高要求,没有自我要求的读者提不出问题自然也找不出答案,他们读书则是一无所获。
读书的四个基本问题即: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传达了并如何传达的什么特殊信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有什么意义与启示?
下面是四个阅读层次的介绍概括,其中后三个层次都包含了这四个基本问题。
一、基础阅读。
一言以蔽之,阅读的时候无语言障碍,明白“这句话在说什么”。这一层次的阅读学习训练通常完成与小学至初中,即摆脱文盲状态。在这一章,作者一句“我们一定要比一个人人识字的国家更进一步,我们的国人应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否则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我想同样适用于志存高远的中国。
二、检视阅读。
主要任务是在给定的有限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明白“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架构大致是怎样的”。类似的速读训练我们在初中至高中的语文课上都有所接触,这说明我们的中学教育是有不错的可取之处的。
但是还不够,检视阅读要求有系统的粗读:先重点关注书名、序言、目录、索引、宣传文案,它们能够帮助你了解书的大方向并选择阅读的详略;然后根据目录挑选关键篇章,主要仔细看首尾的内容概括(作者通常会这么做),其他篇章则有选择性地跳跃阅读。并且,初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要从头到尾通读,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不要被不理解的绊住。此层次的阅读是用合适的速度纵观大局,不拘小节。
其作用在于通过一遍简单的扫描确定一本书是否值得细心阅读,或已确定要仔细读后先在基本架构上找到一些思路想法。掌握其技巧须学会用适当的速度(“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满足与理解”)挑选重中之重。
三、分析阅读。
这是充分运用四个基本问题的提问与回答的重要层次,可以类比高考备考中我们构建起知识体系,并且其方法在大学及以后的学习里也非常有用。要知道,日后我们要读的不仅是教材,更多时候我们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去读一些相关学科的扩展书目。
【第一个问题:架构】首先要知道这本书是哪一类的书(这好比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法、学法)以选择适当的态度阅读;然后用一句或几句话概括叙述整本书的内容;接着列大纲,即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其如何按顺序组成整体,就像在血肉中找出骨架;从而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诠释】找出关键字并确认其精确意义,找出关键句并抓出其主旨;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论述简要说一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检验自己是否读懂的方法,因为简单的背诵不能代替理解。最后确定哪些是已经解决的问题,哪些是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三、四个问题:批评】读者是最后说话的人,他有义务也有机会“回话”。但是评论必须谨慎。三个极其重要的原则:除非你已经构架完成大纲、读懂并能够诠释整本书,否则不可以轻易评论。不要无理地争辩,不要为反
在这个层次,作者说:“人类发挥心智所完成的作品,如果就其真实性而受到赞美,可说是再也没有比这更高的评价了。同样,就其真实性而进行批评,也是认真对待一部正经作品的态度。”然而,许多浅薄之人的评判标准往往是“是否新奇、哗众取宠,有无诱惑力、威力来迷惑读者的心”,而不是“真实性、论点是否清晰、是否有启发人心的力量”。
运用分析阅读去读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我们能够精通所读的书,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霍布斯说过:‘如果我像一般人一样读那么多书,我就跟他们一样愚蠢了。’精通自己所阅读的书,读者的程度就可以跟作者相匹敌。”
四、主题阅读。
“只要相信翻译是可行的(因为人类一直在做这件事),书与书之间就能彼此对话(因为人类也一直在这么做)。”这是最高层次的阅读,包括了前三个层次并更上一层楼,适用于特定方面的学习。它要求绝对的主动与专注。作者明确提出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人需要掌握其技巧。主题阅读是围绕一个主题阅读多本书,然后构建出一个相对庞大的知识系统。
在开始主题阅读之前,我们要确定主题及书目。阅读的主题通常还会根据途中的情况进行灵活调整。还有一个准备工作就是对所选书籍进行检视阅读,这有助于我们细化主题、简化书目,找到最重要的几本书并有针对性地做分析阅读。
当我们正式开始主题阅读,我们要做的是:
1、找到相关章节,即找出每本书对你的主题有何帮助。“让书来服务你,做书的主人”,而不是被牵着鼻子走。
2、带引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即建立共同的有相同精确意义的关键词。
3、理清问题。列出一系列问题,让那些作者来回答它们。
4、界定议题。在上一步所得到的回答往往是相互有争议的,在这一步要整理清楚争议的前后关系。
5、分析讨论。整理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顺序,并能够找出支持分类的依据,以显现出主题问题的各个层面。
主题阅读就好像主持好几个作者进行的讨论会,我们要尽可能面面俱到、保持中立。“我们在追求理解的过程中,可以而且应该多贡献一种不同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是绝对客观公正的。”
读书的实践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掏钱买书只是宣布了我们财务上对书的所有权,而要拥有智力上对书的所有权,我们唯有把书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其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下“言外之意”,即做读书笔记。
做笔记的原因:
1、让你在阅读中保持清醒。
2、主动的思考是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如果你无法表达出,就是没有在主动思考。
3、有助于记住作者的思想。
4、写笔记也是在表达你和作者之间相同或相异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敬意。
做笔记的方法:
1、划线、圈关键字。
2、括大括号(通常是一大段话)。
3、在空白处做特殊符号标记,强调最重点的地方。
4、给关于论点的一连串陈述编号(往往有相关联的“首先”“其次”或者“第一”“第二”等字眼)。
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页码,即联系书中其他部分(相关论点)。
6、批注。在空白处记下问题或答案,概括论点及其顺序(列大纲)。
三类笔记:
在检视阅读中,我们通常做结构笔记(structural note-making),重点是书的架构。
在分析阅读中,则是概念笔记(conceptual note-making),主要关于书的准确性与意义,作者的观点再引申出自己的观点。
在主题阅读中,做辩证笔记(dialectical note-making),主要是几本书的摘要及其相互关系。
这各层次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不单单可以用来读一本一本的书,还可以用来读任何可以并且值得读的东西。如此去应用,才能把内容内化于心,尽可能地摆脱知识碎片化的危害。下一次,当你看到某一篇很有启发性的推送或是知乎回答等等,你就可以适当地运用读书的技巧,做出总结记录,然后这些知识才真正属于你。而且,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你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了心智的成长。这是阅读的意义。
你可能会好奇: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这样被我用三千多字说完了?其实书里同样也详尽地介绍了各类书籍的阅读方法,读书的意义等等,虽然有语言啰嗦之处,但是恰恰给读者提供了练习从中获得的技能的机会。而我在写这一篇读书笔记的时候,也算是完成了这本书交给我的任务:概括、诠释与评论。剩下的,是你去选择看与不看这本书,或者就你读的这篇文章进行概括、诠释与评论。
然后,你可能会像我一样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种书,文学艺术、科学数学、社会科学……读书不是“文科生”才做或者才会做的事情。只要愿意、主动,任何人都可以找到他喜爱的那方面的书,从读书中获得乐趣。并且当他学会如何更好地阅读,他的世界比那些不读书、不会读书的人更加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