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单位一个实习小姑娘因为派系倾轧被解职,刚出校门第一份工就被辞退,伤心得不行,眼泪汪汪地跟我说:“学长跟我说过,要做不可替代的事,成为不可替代的人。都怪我自己,没有做到不可替代的事,没有成为无可替代的人。”
听得我怒了:“别理那些胡咧咧,你一个实习生怎么可能做到不可替代的事情?怎么可能就要求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人?即便你工作十几年几十年,兢兢业业磨炼技术提升水平,也只能说成为重要的人,不可能成为无可替代的人。你被辞退,最关键是领导层内部原因,跟你自己关系不大。这么胡乱归因,并不能帮助你正确认识现实认识自己,只是徒增自责压力,白白灭自己志气。”
然后最近这几天,又老看到有人转发很类似的一句话:“先替代所有人,才能成为无可替代。”
据说是《我的前半生》里的台词,被大家奉为职场圭臬。
我觉得这话很扯,生怕它继续祸害别的小姑娘。
第一,你怎么可能替代所有人?
不要说全世界几十亿人生生不息,即便是一个几十人的小小单位你也不可能更没必要去替代所有人啊。
以此为目标,不得把自己累死?而且透着浓重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紧张戒备气息。
第二,你又怎么可能无可替代?
自有人类以来,偌大地球,放眼东西,还从来没有一个人是无可替代的。
以此为目标岂不是妄念?
事实上,真正成功的组织者领导者都是善于找到替代者;真正良性的生态,也必定是少了任何一环都可以迅速递补,维持正常运转。
总之,“先替代所有人,才能成为无可替代。”这句话格局太小,只让人觉得说话者缺乏安全感。
我觉得比较健康、比较正常的职场心态应该是:不求无可替代,只求高效成长,并且支持系统成长、他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