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从第一回到第五回,曹雪芹对人物命运进行了小剧透和大剧透,一般的小说家都不会这样写,人物的结局早早透露了,读者还有兴趣读下去?就算是艺高人大胆,不怕失去读者,那么这样剧透的深意何在呢?
小说家是上帝,他让世界有光,世界就有了光,他安排人物的命运,人物就只能朝着自己的宿命走下去。这使我想起荷马史诗中的阿喀琉斯。阿喀琉斯的母亲生他时,就看到了他的命运,会战死沙场。为了让儿子刀枪不入,逃避战死的命运,她用双手握着儿子的脚裸,放在冥河里浸泡,全身只有脚裸的地方柔软,是致命弱点,其余地方都强健无比。阿喀琉斯长大后,不愿做平庸的凡人,碌碌无为而长寿,最后病死在床上,而是选择做英雄,参加特洛伊战争,最后被暗箭刺中脚裸而死。
曹雪芹剧透的目的,也许包含宿命的理念,但更多的可能是向死而生的勇气和探求人生的意义。每个人都要死,怎样死不重要,怎样活才重要,生命的结局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提前剧透每个人的结局,是强调生命的过程。
第一回甄士隐家的故事,看起来和贾家没有什么关系,删掉了也不影响宝黛爱情,不影响贾家的衰败。但曹雪芹开篇就让甄士隐出场,以甄家的小枯荣暗示了贾家的大枯荣,道出命运的无常。甄家妻子贤惠,女儿乖巧,生活富裕,甄士隐赏花吟诗,过着神仙般的日子。突然厄运就降临了,莫名其妙地女儿丢掉了,房子烧光了,财产被岳父骗走了,他现出了下世的光景,被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点化而出家。命运就是如此不可理喻,从兴旺到衰败没有道理可讲,这不就是贾家的命运预演吗?贾家开始是过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华生活,后来遭遇抄家,女儿们嫁的嫁、死的死,家破人亡,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甄士隐的出家暗示着贾宝玉的出家,封氏寄居娘家靠做针黹过活,暗示宝钗后半生的凄苦生活。
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作者的一次大型剧透。宝玉在太虚幻境和自己的命运相遇了,但他不明白。他觉得太虚幻境环境太好了,生活在其中,死了也愿意。这是一个有情的女儿国,是天上的乐园,可看成是天上的大观园,贾家的大观园可看成是地上的太虚幻境。两者是影像的关系,天上人间相映成趣。太虚幻境是一个理念的世界,里面的时间是静止的,警幻仙姑永远年轻漂亮,而现实的大观园是理念世界的派生物,不可能完美,注定要幻灭。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红楼梦十二支仙曲中第一句就表明,红楼世界的本源是情,核心是情。警幻仙子掌司人间之风情月债,尘世之女怨男痴。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排列顺序,按与贾宝玉之情的深浅远近而定,营造的是一个有情世界。
贾宝玉在太虚幻境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和警幻仙子的妹妹秦可卿有了云雨之事,这是警幻仙子接受贾家祖先的嘱托,让宝玉从情欲的深渊里跳出来,对人生有个清晰的定位。宝玉并没有从情欲中跳出来,同时他也没有沉迷其中,不然也就没有情僧一说了。
第二件事是进了太虚幻境,大门、二门,除了美仑美奂,匾额楹联都是富有深意。走到偏殿的薄命司,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第一个看到的是睛雯的判词,晴雯是宝玉最喜欢的丫头,因生得好而遭妒忌,被冤枉成狐媚子,而成了第一批死掉的女子。接着看到袭人的判词,“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她和宝王虽有云雨之欢,却嫁给了戏子蒋玉涵。第三个是香菱,一个富有灵性,命运多桀的女子“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她被夏金桂害死。金陵十二钗的每一个女子,用画和诗文暗示各自的命运,林黛玉和薛宝钗合二为一,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掛,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是薛宝钗,宝钗是道德形象比较好,比较传统保守,咏絮才是林黛玉,一个文艺青年,追示诗意灵性的生活。黛玉和宝钗的结局有许多猜测,我不猜,只欣赏她们的生活姿态,怎么交往,谈恋爱、结诗社做诗。如果一定要猜,我相信在第一回的暗示,一个是泪尽而亡,一个是寄居娘家靠做针黹过活。册子上的元春死于宫庭斗争、探春远嫁,史湘云婚姻短暂,妙玉终陷淖泥中,迎春被中山狼折磨而死,惜春独卧青灯古佛旁,王熙凤哭向金陵事更哀,巧姐得遇恩人刘姥姥所救, 李纨枉与他人作笑谈。秦可卿的判词有些特殊,“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害在宁。”是个很有故事的人。
读《红楼梦》,无需猜猜猜,看着每一个生命过程不可避免地走向既定的命运,觉得悲凉,但是他们的爱情、友情、亲情,她们的美丽、自由、尊严,感动了我,黛玉知道自己要早逝,爱情无望,但她还是勇敢地去爱了。湘云父母早亡,跟着叔叔婶婶生活,但她依然乐观、率性,把欢乐带给每一个人。宝钗虽然自觉遵循传统女子规范,但她也有扑蝶的小女儿态,不经意间接过袭人的针线为宝玉绣鸳鸯肚兜,流露内心的情愫。这就是生命的赞歌,《红楼梦》不是空,而是从无常中品出情感的美好和过程的精彩。
回头再看第一回的《红楼梦》来历,理解了所谓的色和空。空空道人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看了石头上的故事,于是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