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资管新规?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随后一行三会陆续发布了一系列的配套规章文件,统称为“资管新规”。按照既有工作安排,资管新规过渡期将于2020年底结束。考虑到新冠疫情影响,经国务院同意,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
资产管理业务机构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很多人都说资管新规是一个金融行业的重磅炸弹,因为这个监管政策改变了很多人的理财投资的习惯和方向。
二、为什么要推行资管新规?
近几年我们各类资管机构业务发展迅猛,资金规模体量已超过百万亿。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日渐凸出不容忽视。
之前包商银行倒闭事件,还历历在目。2020年11月23日,著名的“包商银行”就被传出了破产的消息,在我们的印象里,银行一直扮演着“财大气粗”的角色,似乎与“倒闭”无缘,但在近些年,银行发生倒闭的新闻不免有些频繁。
2015年,我国推出《存款保险条例》,这是我国存款市场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存款保险条例》明确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如果你在一家银行的存款超过50万元,这家银行不幸破产倒闭的话,最多只有50万元能够全身而退,超出部分不在存款保险覆盖范围之内。但是理财产品是不在赔付的范围之内,因此大家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需要仔细查看风险等级。
央行定期在网站公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名单,并规定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应当在各营业网点入口处显著位置展示存款保险标识,便于大家识别。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一方面告诉大家你的存款是基本安全的,另一方面告诉大家,银行也可能破产,要有风险意识。
2020年8月由工商银行推出的年化收益4.1%的理财产品到期未能兑付,也使得广大群众始料未及。这款产品风险级别为R3(不保证本金的偿付,收益浮动且有一定波动),由鹏华基金旗下资管公司发行、工商银行代销,100万起投,规模40亿,6个月到期,业绩比较基准4.1%。近几年,有着银行背书的理财产品不断爆雷,比如招商银行旗下理财平台"钱端"App,逾期未兑付的累计金额为14亿(含投资额及投资收益),涉及投资者9000多人。频发的爆雷事件,也算是给广大投资理财者带来了警醒!
这些风险不仅是投资产品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认知不足导致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资管新规》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本质就是管理资产的价值和风险,其典型特征之一就是 “不刚性兑付,卖者尽责,买者自负”。
三、资管新规对我们的理财有什么影响?
1、打破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实行净值化管理。净值型理财产品意味着在产品发行时,不设定也不承诺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而是根据实际市场报价来计算收益率,收益和亏损均由投资者承担。而且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幅度也明显提高,甚至还有部分理财产品跌破初始净值,且在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风险时,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垫付。
2、不允许期限错配
一直以来,市场上理财产品期限趋短,银行理财产品更是以一年期以内为主,对于投资端获得稳定收益而言产生了较大压力和挑战。一些理财产品收益率高是因为期限错配,用短期理财投资了长期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到期兑付时,用新募集的资金兑付前一期的产品,这里蕴含着极大的流动性风险。新规要求资产管理产品要做到资金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比如三个月的理财只能投资三个月期限的资产,因此想买收益高、流动性好、还几乎没有风险的理财产品是不可能的了。
3、中小银行理财不再有优势
过去中小银行为扩展业务,更倾向于“让利”给客户,由于理财产品要求净值化管理,没有以投研为核心的资产管理能力,将很难获得高收益,这其中显然大机构更具优势。
对于结构性存款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定期存款加上一个金融衍生品,比如原油价格挂钩、股票指数涨跌幅挂钩等等。这里的核心在于运用金融衍生品的能力,然而大部分中小银行可能根本不具备金融衍生品业务资质,就算有资质也未必有产品开发能力。
4、投资将变得更加“费劲”
投资只看收益率和发行机构,不关心产品具体投向和说明书条款的时代结束了。没有了刚兑,没有了承诺收益率,投资者有必要更仔细的阅读资管产品说明书了。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要充分了解产品投资每笔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融资客户、项目名称、剩余融资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结构、风险状况等;对于权益类资产,要充分清楚产品投资股票面临的风险;对于商品和金融衍生类产品,则要熟悉产品的挂钩资产、持仓风险、控制措施及衍生品公允价值变化;而对于混合类产品,要关注产品的投资资产组合情况。
总结
资管新规真正落实,从短期看,大家将不能再按手买入能获得确定性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而且在购买其他资管产品时也被加上了诸多的束缚,但从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史来看,这也将大大减轻系统性风险发生时,对普通人辛苦积攒的财富的影响。
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需要更加理性,对产品的风险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偏好有着清晰认知,明确是否匹配。与此同时,我们的理财观念也将因此走向成熟,长期投资、分散投资、价值投资以及资产配置等优秀的理念将真正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