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的姐姐》及其争议,我采访了6名男女
一部怎样气质的电影才衬得上“清明档”呢?
《我的姐姐》,一部充斥着纠结与剥夺的电影,如一场凄凄的春雨,打湿了我们的心。这部由女性制作团体悉心打磨的电影,将人性揉碎,让我们看到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的悲欢甘苦。正如每一颗雨滴都折射着世间的一缕光亮,影片中每一个细节都折射了一处人间真实。
但影片终将回归到主人公自己的选择与生活,虽然这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种活法,但人们的审视与品评中,却饱含着千百种不同经历造就的千百种悲伤,千百种期许,和千百种正义。
围绕着《我的姐姐》,我针对电影本身,电影的争议,和电影反映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三个问题,并邀请了3名男性和3名女性各抒己见。
三个问题是:
你给这部电影打多少分?为什么?
你对于这部电影的结局怎么看?
你是否经历过重男轻女?
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回答,并谈谈从中受到的启发。
你给这部电影打多少分?为什么?
男生
Hans:
7.5分。我认为电影的主题蛮好的,张子枫的演技也再次惊艳到我,让我感觉非常的真实,我认为电影就是要来着生活才是好的电影。还有就是姑妈的那条线,真的有感动到我,真的是反映出了很多那个年代的女人,为了家庭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让我感觉心疼的同时,也深深敬仰她们的伟大。
起辰:
8分。我感觉这个电影多多少少带着些批判的意思,揭漏了这个社会的一些本质和现象,以及面对自己身份的无力和挫败感。
培羽:
3分。首先中国电影有一个弊端,名字就想突出主题,没有悬念感,特别是这类剧情电影。这部电影跟唐人街探案系列不同。探案,人们观影就会很好奇,到底是怎样探案的,有很大的新奇悬念感。这个电影一开始,加上名字,就知道后来的情节,没有任何起伏。后来就开始煽情。现在中国电影就是这样。
女生
Shuyi:
8分。我还挺喜欢张子枫的主要是,这个题材也不错,揭露了重男轻女的问题,写出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社会现象:生二胎到底需不需要成年的一胎同意?
清漪:
4分。演技不错,但是剧情一言难尽。
Sherry:
6分。主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演员演技都在线。但是整体节奏把控比较差,隔几分钟就是张子枫哭背景音乐起,背景音乐还是同一个…就略显平淡。而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很多桥段跟主线的关系比较生硬。最关键是幼儿园的弟弟说出来的话成熟到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发现,00后花旦张子枫首次独自挑起女主大梁,她的演技有目共睹,也成了这个电影最大的闪光点。
同样,《我的姐姐》对反应社会问题方面做出的尝试,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的确,一部电影不可能与孕育它的社会脱节,而这部电影将社会一隅搬上荧幕,让我们通过这一隅看到世界的倒影,看到你我的倒影。如电影中的姑母一样在这一隅中努力生活的人,是多么普通,却是多么常见,多么坚毅,多么可敬。
然而,电影拍摄的不足也没能逃过观众的眼睛。缺少起伏的拼凑式的情节,套路化的煽情,以及弟弟这个角色的与年龄不符的言行,也延续了中国电影一贯的弱点。
你对于这部电影的结局怎么看?
男生
Hans :
我不想评论结尾,我并不认为导演是想通过结尾来表达任何的三观,或者说哪种结局是对的。或许这个结尾是观众想看到的,或许这个结尾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我看来,导演更想表现出的是张子枫作为一个姐姐,一个青年的内心挣扎与矛盾。我觉得不管是哪种结尾,我有感受到导演是表达出了她的想法与用意。
起辰:
姐姐慢慢承认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也慢慢的容纳了弟弟,接受了这个现实,同时也承担着大家认为这个身份该承担着的一切,固化了大家对姐姐这个身份的理解,虽然弟弟已经完完整整拥有了姐姐,但是姐姐却得到了束缚,失去了自由,以及被剥夺了属于自己本应该有的权利,虽然结局对于观众和大家来说是好的,姐姐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带着弟弟一起幸福的生活,但相对于弟弟的得到姐姐的失去会更多。如果结尾姐姐比如和前男友复合了,或是去北京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亦或是弟弟长大后有所成功我觉得这些对于姐姐来说都是个慰籍。可能我认为比这个结局好些。
培羽:
影评角度讲,呵呵,很平淡,没等到演完,就想到了会是这种结局。我认为姐姐还是应该适当照顾弟弟,毕竟血浓于水,不该完全让弟弟独自面对这么大变故。只是个人观点。
女生
Shuyi:
结局反转了几次,最后张子枫饰演的姐姐还是承担起了这个责任,是由于爱吧,做选择的原因不仅仅是姐姐这个称谓带来的责任,更是和弟弟之间的感情,但还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吧,我会觉得张子枫也可能带着弟弟去北京完成自己的梦想,或者交给亲戚带弟弟。
清漪:
本来自尊自爱的女主在与弟弟的纠缠之中慢慢不想离开他,最后为了他放弃考研去北京。我更希望她能放下弟弟,毕竟他们原来没有什么感情。
Sherry:
有人的理解是姐姐选择带着弟弟,我觉得也有可能姐姐选别的人家带弟弟,她能随时去看。总之应该停在姐姐签字时就戛然而止。后面那一段略微拖沓,刻意煽情。姐姐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关照弟弟,但不可能放弃读研养弟弟,因为就算她这样做,也无法给弟弟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而且自己也会越来越愤懑,他们的人生都会做减法。可结局偏偏给了这样的暗示。
每个人对结局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有的人认为结局意味着姐姐已完全承担起的养育弟弟的任务。的确,正如被访者所说,没有哪一种结局是绝对正确的。更多人希望看到姐姐不因为弟弟而放弃自己的前程,但也有人重视着这对姐弟在不知不觉间建立的深厚感情,和血浓于水的亲情。
我们常想给别人的选择评判优劣,却忘记了真正承担结果的是他们自己。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中,这正是没有做好课题分离的结果。所谓课题分离,便是只干涉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事。
比如,我们看到姑母选择为弟弟放弃自己的光明前程,一生为亲人无私奉献,却没有想过她为什么如此选择。影片从始至终,没有任何人逼迫她做这样的牺牲。她或许认为这样最为心安,或许从奉献中获得了价值。她生命的底色在他人眼中可能略显暗淡,但正是这暗淡衬托出了她人性中闪耀的光辉。而这光辉,和前程和名利相比,哪个在姑母心中更弥足珍贵呢?相信影片已经给出了答案。
你是否经历过重男轻女?
男生
Hans:
我是一个男生,我有三个表姐。说实话,我是从小就有感受到家人对我的偏爱,可能不是那么的明显,但是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比如,我记得有一次家里只剩下一根冰棍了,我们几个孩子都想吃,奶奶毫不犹豫的就给我啦,可能是个很小的事情,但其实正是这各种各样的小事体现了我们重男轻女的观念。
起辰:
我觉得现实中男女不平等的因素是真是存在的,作为男性的角度,我妈经常跟我说说我是男生,身上要担负着责任,以后要买房子要赚钱养家,但如今这个社会给予男生的定义就是如此,没有能力没有本事就是会被淘汰会被否认,男生的身上承担着太多的使命,在大家固有的思想理论中,男生永远都是要比女生强大,男生的身上被贴上了很多的标签,男强女弱的社会在大家的眼中成为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迫使男生存在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包括家庭带来的压力,社会上带来的压力,和自己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压力。
培羽:
这个真的没有,因为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我认为重男轻女是一种愚昧的思想,时代不同了,不能以一种老一代的思想,要男孩,要男孩,传宗接代,笑活。 但是,我们家里会对我更严格,会觉得男孩,要顶天立地,说白了就是以后要养活一个家庭,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大多数都是靠男人。
女生
Shuyi :
我的经历可能不太典型,我们家是非常不重男轻女的家庭,我妈妈经常会对弟弟说姐姐是女孩子,你要让着她,长大要保护她,也让我们姐弟关系越来越好。我记得小时候我不小心把弟弟摔了一下,妈妈和外婆虽然很心疼,还是说哎呀,是姐姐不小心的,我觉得这样的小事就让我很有安全感,感觉有的孩子有了弟弟妹妹会害怕抢了自己的爱,其实父母的这些细节做好很重要。
清漪:
家里只有两个女孩,没有体会父母的重男轻女。但是能明显感觉到家里男性地位高于女性。比如家里妈妈习惯性的听爸爸的,以及回老家的时候,男孩在玩,女生更可能在洗碗做家务。在一些公共场合,一些陌生人也会表示轻视女性的态度。让人厌恶。比如一个女生和大爷产生了矛盾,大爷会一下子自信起来,理直气壮地争辩,认为女孩比较好欺负。可如果和男生争执,大爷就不会那么嚣张。
Sherry:
我爷爷是比较传统的人,因为我同辈都是女孩,就总念叨想要个孙子。后来我婶婶就二胎生了个堂弟。他确实会比较偏向弟弟,会说一些把房子留给弟弟之类的话,但是弟弟出生的时候我们这几个姐姐都十几岁了,而且爷爷也没有因此对我们几个不好,所以爷爷重男轻女的问题我们都不是太在意,也经常在家庭聚会中拿到饭桌上当作笑谈。我的堂姐(他的亲姐姐)是坚决不同意父母生弟弟的,在他出生后非常不喜欢他,是相处了两三年之后才渐渐有了感情。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并不质疑张子枫角色对弟弟的态度和情感变化。
正如大家所言,家庭与社会对待男性与女性是有差别的。男性更多被期待着承担责任和有所成就,而女性则是被保护的,顺从的,持家的角色。这种差别源于资本对壮年男性的偏爱,也源于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认知。
幸运的是,被访者经历的这些“区别对待”,都不足以造成心灵创伤。这也证明着社会中重男轻女的观念减轻了很多。我们也从被访者的家庭经历中意识到,父母需关注家中的细节小事,让子女在小事中感受到尊重与平等。
以上的种种观点,正如开头所说,只是“千百种不同经历造就的千百种悲伤,千百种期许,和千百种正义”其中的几种。还有诸多观众的故事值得探索,诸多观点值得探讨,诸多声音值得倾听。我们永远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观点,分享您的故事。
如果喜欢,点个关注吧~
特别鸣谢每位接受采访的小伙伴!
作者:Sherry
校正:沙丘小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