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本这件事已经远离我一段时间了。正如时间一如既往会做的那样,把所有的东西慢慢地往后拉,再往后拉,直至消失不见。而另一方面,我自己也不想老是纠缠在这件事情上,因为生活还是得继续向前。碰巧,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收到无锡TEDx的邀请,让我线上讲一讲关于旅行的事。所以,时隔几个月之后,自己又从新把那团乱麻理了一遍,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交代吧。这是准备线上演讲的内容,因为是沙龙,所以比较口语化。另外,相关内容的链接都已经给出了,欢迎大家提出各种宝贵的修改建议。
旅行是什么?玩乐?放松?休闲?娱乐?寻找艳遇?
其实,我在路上还是有遇到过不少艳遇的,这个待会儿再讲吧,我们现在先把“旅行是什么”这个问题给解决了。有人愿意谈谈自己的观点么?
在我眼里,旅行是一种改变,对原来生活轨迹的改变,就像我们平时放假回家,或者坐飞机,或者坐火车,或者轮船,当然也有非主流的诸如搭车,徒步,骑行。我们选择的交通方式不一样,行走的线路不一样,我们的经历就不一样。路上看到的,想到的东西就不一样。所以,旅行对于我,就是这样一种获取新体验的媒介。我想跳出原来的生活轨迹去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所以,我就想到了休学一年,周游全国。产生这个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前面说了,首先我认为旅行是好的,是有益的。这是一个大前提,另一方面,我当时觉得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很不好,每天都是上课,作业,吃饭,回寝室,十分单调。不仅如此,最重要的一点事,有些老师上课讲得十分烂,但是我又不得不上他们的课,这点让我感到十分愤懑。我曾找心理老师咨询说自己不想上一些傻逼老师的课,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自己是个学生,这个身份相当于和学校签订了一个契约,也就是"必须要上课",所以我就夹在了这种两难的情境中。结果这个老师给了我一个很有趣的回答:这说明你的矛盾还不够强,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自己会做出改变的。没想到,这个改变就是我后来的“休学一年,周游全国”。但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改变自己;另外一个原因是:我想改变别人。
上大学期间,对我影响比较重要的一个网站是人人网,通过它,我在上面认识了很多有思想,有理想,很有趣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人自己搞杂志,自己办沙龙,做NGO,做网站……比如前天的这个时候,我就得知一个网上认识的好友做了一件牛逼哄哄的事:他办得一个有关食品安全的网站日流量几十万,最终导致网站运行困难,很多人都被他网站的内容而激发出自己内心的一些理想,多家报纸争相报道。正是这样一些人的存在,让我在大学期间一直处于打鸡血的状态,自己也特别想做一些特别的事,好让身边一些没想法的人多一些想法,让有想法的人能够多一些勇气。于是,所有的鸡血就在大三下的那个学期全部爆发了,走~休学旅行去。
相关链接:《打开那扇窗》 《何为休学》
但我的旅行可不想很多人描述的那么潇洒,说什么说走就走。我还是考虑过很多关于这个行为是否可行的因素。比如我从小体育比较好,长期旅行对身体的负担应该不会那么重;又比如自己家境尚且宽裕,当时是和家里说权当让自己多读一年书,多支付我一年的费用。(计划是一年不超过2万,后来只用了一万五),又比如自己当时已经大三下了,自己的同学们也都是大三下了,去他们地盘的时候他们应该比较清闲,可以提供一些便利……反正我出去之前想了很多理由说服自己旅行是可行的,有益的。然后才下定决心出发。但我也不是没有担心的,比如到一些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么办?长时间没地方洗澡怎么办?语言不通怎么办?找不到住的地方怎么办?……不过这些问题在后来的旅行中都慢慢被克服了。但当时的话,前面那些说服自己的理由觉得足够有力了,所以我就这么着决定出发了。
但出发之前肯定得说服学校和父母啊。我还记得第一次和父亲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他呵斥我是不是疯了;而第一次向学校申请的时候,老师也拒绝说这是不可能的,学校没有开过这样的先例,叫我别想了。当时还挺沮丧的,就临时想了一个二套方案,叫做“一个本子的旅行故事”,就是我买了一个本子,然后在上面写下自己最有趣的,最牛逼的,最值得炫耀的事,然后把它邮寄给下一个我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然后他再接着在上面写故事,再邮寄。这样,我就可以把这个本子当成我,让它代替自己去旅行,去见不一样的人,去听不一样的故事。若是运气好,它最终能回来的话,我就可以自己看上面的故事了。后来因为这个本子,我还熟识了现在的女朋友(当时还不是),这也算我前面提到的旅行的艳遇之一。这个留在后面讲。
相关链接:“一个本子的旅行故事”
但是另一方面呢,我也没有放弃和家里以及学校的交涉,当父母第一次听说我想休学的时候是立刻强力反对的,但是等我过了一段时间第二次和他们说,等再过一段时间第三次和他们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可以慢慢缓和下情绪和我理性地交流了。所以等我写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休学申请,搞定了学校的老师,然后再把这封申请书递给父母看的时候,他们也觉得我言之有理,就同意了。
相关链接:《休学申请&复学申请》《改造父母》
所以呢,我就出去了。但是,一个宅男,第一次出远门,你觉得会发生什么?我首先想的是怎么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为了节省资金,我想到了搭车,就像《搭车去柏林》一样,这样可以省下不少钱。第一次搭车的时候觉得自己特别奇怪,一个人站在高速路口,花十分钟鼓起勇气挥一秒钟手,这有些夸张了,不过大概是这样的,就是觉得自己很奇怪,很丢脸。不过运气很好的是,开过的第三辆车就停下了,问我去哪儿。我说去天津,但是他不到那儿。我一想,原来搭车这么方便,就谢绝他了。可是,后来,那一天,再也没有车停下来过。傍晚的时候,我灰溜溜地去火车站买了去天津的动车票。后来就得出一些结论,说不管是什么车,去哪里,只要停下来,我就上。不过这是很后面才总结出来的,如果我到后面还没讲累的话,我可以专门讲一下怎么搭车。
相关链接:《搭车技术贴》
后来到了天津嘛。就自己总结,反省为什么打不到车。我觉得旅行当中让我最受益的就是自己可以通过每一次的失败总结出一些东西,然后再下一次实行的时候努力改进。就像后来一个朋友和我说的那样,在战斗中成长。只有现实中碰到了问题和困难,然后自己思考,总结,并解决掉,你后来回过头去就发现自己无形中已经成长了很多了。那次,在天津我就搭上车了,我在一个物流货运中心和一些老板交涉,其中一个东北人很爽快地就答应我了,理由是:看我很爽。其实他有其他的理由啦,他小时候有个梦想,就像长大后走遍56个名族,学会用56种语言说“我爱你”。所以当我出现的时候,他就特别感动,就答应我了。而我后来也觉得他这个点子很不错,就每到一些少数民族就会特意找一些当地人录一些“我爱你”。我在路上的时候经常会有这些奇怪的举动,不知道是我人脑子本来就有些奇怪,还是因为旅行的不同见闻激发了我一些奇怪的想法。比如这个“我爱你”,比如“旅行的笔记本”,又比如我每到一个地方,会用摄像机录一段对我未来妻子说的一段话,又比如“用他的信物交换与你的邂逅”,这个想法是我在太原的时候突然想到的。
当时从五台山搭车出来,往太原走。然后,还没到太原,就接到一个电话,一个人在网上看到我,叫我晚上去他家住。而且特别神奇的是,他自己才刚刚从拉萨回来,然后回家,在网上看见我的行踪,就给我打电话了。这里我想介绍一个群体,叫沙发客,这个群体的人住宿都不用花钱的哦~~就是每个地方的人愿意提供给其他地方的旅行者免费住宿的地方,他们出去旅行时也可以免费住其他人的地方。这样一个群体就叫沙发客。然后这个沙发客不仅请我吃饭,还送了我一件从拉萨带来的挂饰,说是叫我送给下一个碰见的女生。就在这种情况下,我突发奇想:从每一个偶遇的人那里去拿一个礼物去交换给下一个偶遇的人。我就充当了一个邮递员的角色。这样的话,就有很多的礼物经过我的手,而它们所蕴含的故事也会经过我的手传递给下一个陌生人,这种让不同的陌生人之间产生一种冥冥中的联结的感觉特别好。所以就发起这个活动了。
说到这个,我还想起了改变我原本观念的一些事情。比如我说的这种“联结”,比如和那个沙发客的巧合。在路上,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意想不到的巧合。比如有一回,我在沙漠里搭车的时候,环境恶劣,没有行人,偶尔有过往车辆,然后拦下了一辆从青海去新疆拉油,再送去西藏的油罐车。过了两个月之后,我从拉萨出来要回北京,在唐古拉山山口,又是环境恶劣,人迹罕至,然后,又是这辆车停了下来。这回是,他给拉萨送完汽油要回青海。据那位师傅说,他原本昨天就回去了,但是昨天送油的时候,油太多了,加油站装不下,他们就等了一天,等到有车开来把多余的汽油加走,才回家。当时,在我之前,他还拉了一个人,正在对那个人吹牛逼说:“我一个多月前也拉了一个大学生,他休学一年,周游全国。。。。。。。。!!!!!就是前面挥手那个。”
还有一次是在大连的时候,我阴差阳错地走到一个地下通道,碰到了一个在里面唱歌的人,交谈了几句,给他拍了一段录像。后来回到沙发客住所的时候,和沙发客说起了这件事,还给他看了那个大哥唱歌的视频。后来等过了一段时间,我离开大连好久之后,那个沙发客发短信给我说,他遇到那个唱歌的哥们了。但这个还不是最神奇的,最神奇的是我收到这条短信的前一天,我现在的女朋友(当时还不是),她写了那个旅行的笔记本,然后得知我的事情之后自己也逃课下江南去旅行了,她在南昌的时候遇到了另外一个哥们,闲聊之中,他们发现对方都写过那本旅行的笔记本。然后她就发短信告诉我这件事了。
这类巧合,偶然的事情,在路上特别多,导致我逐渐相信了“命运”这件事。虽然,它也可以用概率论的知识来作解释,但我总觉得用“命运”这个词要神秘一些,也美好一些。所以,后来我搭车旅行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地方非去不可,或者一定不去了。往往都是和搭车的师傅说“一路向东/西/南/北”,然后他们去哪儿,我就去哪儿。能到那个地方,就是我和那个地方的缘分,既然来了,就和它认识一下呗。因为出了门了,就无所谓迷路不迷路了,不管到哪儿,相对于“家”都是迷路的,那到哪儿又有什么区别呢?
也就是这些巧合,偶然,缘分。让我逐渐愿意把自己交给命运。因为我发现,如果你给自己未来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的话,就只能小心翼翼,亦步亦趋,慢慢地守护着它去完成它,这其中还不包括突如其来的意想不到的意外,所以人们总说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把自己交给命运的话,就往往会偶得很多原本意想不到的收获。我这里说的“交给命运”,不是说让人无所事事,守株待兔。而是说生命本身的多元和精彩,它会给你很多选择,而不仅仅是你预先计划的那一种。
其实,说到这个把自己交给命运,是需要一点点的自信的,那就是你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好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就是“命运给你的安排”。比如走着走着,突然肚子疼啊。在荒郊野外没有吃的东西拉;骑自行车旅行的时候,车突然被偷了啊;天黑了,还没找到地方,迷路了啊…………这些都是我经历过的事情,很多。但是就像我上面说的,在战斗中成长,碰到困难解决困难,次数多了,自己的经验和信心也就慢慢被积累起来了,所以就不再害怕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可以“接受命运的安排”
但接受命运的安排,是一种“长期的方针”,而自信是对于短期能够完成一件任务,解决一件事情而言的。
后来旅行的久了,习惯了之后,就慢慢觉得,“休学一年,周游全国”这么想象中的事都能做,还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呢?于是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技术层面能够解决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完成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后来,我就在自己旅行的最后一段时间里,用骑行去验证这个结论。因为骑车很简单啊,技术层面根本没有问题,只需要蹬踏板就可以了,所以,只要能蹬得动的话,任何地方都是可以到的,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所以,后来,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从浙江温州一直骑到了贵州贵阳,其中也遇到过不少“命运安排的困难”,比如车胎爆了,变速器坏了,自行车被偷了,遇上了恶劣的天气,被野狗追,天黑了找不到路……但都没有动摇过我那个信念,觉得,只要时间够,总是可以被完成的。然后,就完成了~
相关链接:《让浪漫横行》
当然,这一路下来,只有我一个人肯定是完成不了了,路上遇到过太多太多的好心人曾经帮助过我,比如在山里被村民收留,比如被请吃饭睡觉,比如一位司机因为搭车载得不远,给了我100块钱,比如徒步的时候走不动了,路上经过的人会善意地鼓励……所以,一路下来,自己就会变得比以前更加善良。而我在行走的时候,很多人也会通过我这个窗口看见很多美好的事,也变得更加善良,据说就有好几个女生,曾经看我做的那个视频看哭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的父母,在我出去之前,他们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危险很邪恶,到后来,我回家之后,他们竟然也愿意当沙发客,让陌生人住进家里来。而我自己的话,也会变得更加愿意帮助别人。在很多人眼里,外面的世界是危险的,其实不是的。外面的世界是未知的,确实是这样。但是未知却不一定是危险的。我曾经和路上偶遇的一个人说,未知的危险是你可以想象到的,但是路上的美好,却是你想破脑袋都想象不出来的。而且,经过我自己的总结,我觉得但凡是一个地方,当地人能够好好地生存地下去的地方,治安都不会太大的问题,不然当地人就全跑光了。反倒是城市,确切地说是“人口结构复杂的地方”比外面的世界要混乱得多,才导致了大多数人有以前概全的偏见
相关链接:《关于好人多于坏人的不靠谱论证》
总之,一路下来,需要的事情很多,改变也挺多的。故事就不一个一个细讲了,因为几乎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故事。就像杨德昌电影里说的那样,看电影,可以让人多活三辈子。我觉得出去旅行,可以让人多活好几辈子,因为,几乎每天都在遇到不同的人,发生不一样的事,当然,负面的影响就是,我记忆力差了很多,遇到的人和事太多了,很多就记不住了。甚至连我回到学校之后,很多同学的名字都想不起来了。
相关链接:《纪念品的丰富》
这里我就再讲一点我回来之后的事吧。其他的内容,有人愿意继续了解,就待会儿互动交流吧。
回来之后,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恬淡了。我想起梁文道的一本书里举得某个例子,人们以为经历过战争的人,回来之后有很多可讲的。但是等他们真正迎来了从战场上归来的人却发现他们都不怎么讲话了,因为见证过死亡,经历过无限虚无的人,已经没有什么活力去夸夸其谈了。
而我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士兵那么严重,但自己也变成了这样一种状态,不需要我讲话的情况下,我就不讲了。站在旁边看着,听着就好。而且我还发现自己以前特别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几乎都变得不再感兴趣,游戏不打了,网上得少了,NBA也没怎么看了。反倒是培养起了一些奇怪的习惯,比如无聊的时候翻翻字典什么的,然后,帮自己的姑娘一起弄弄沙龙。因为,现在在我眼里,这些,也是一种旅行,当然,我这会儿所指的旅行已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了:改变原来的生活状态。
也就是现在会更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一些事情,而不被一些纷乱的精彩所打扰,而这些都是建立在我在旅行中得出的那两个观点之上的:“相信自己能完成一些事情”和“把自己交给命运”。
最后,我还想说的一点就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旅行会被视为一件和生活不一样的事?“休学旅行”为什么是一件不平常的事?那么什么又是平常的事呢?
在我眼里,包括旅行在内的很多事,都是很“平常”的事,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就是生活本身。但是这些平常事却被另一波过着同样单调生活的人认为是“不平常”的。这正常么?
这是我给你们也是给我自己提出的一个问题~
ps:附上一些链接:
厄。。因为又不少同学看了本篇日志备受启发鼓舞,而把我当成咨询对象,但苦于本人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无力一一应答。特找来去年旅行时候的直播贴与大家分享。相信里面有各种让大家满意的答案。如果不嫌麻烦,还请有意者自己点击查看。我就不再一一回复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