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颇有一些短小的文章爱用这样的写法:先说一个故事——大多是作者胡编的可以被称作“奇迹”的事,最后发一番感慨、讲一通道理——而不顾这道理是如何的牵强与不堪一驳。这样的文章,可以贯之以名曰“小故事大道理”。面对这样幼稚煽情的文字,我不免抬出叔本华“教育”他们:任何精妙的格言和谨严的道理都决不能弥补经验的不足,更不能代替生活本身。叔先生说的也就是“小马过河”的意思。
更何况,更何况的是,编的故事太一厢情愿,里面“幸运”的因素很多,都是按底下要发的一通道理来的,仿佛有多大的“帽子”,就有多大的“头”与之相配;而道理呢,太“乏”,毫无新意,无非是说不要怕挫折啦、要勇敢面对失败啦、要勤劳啦、诚信啦、要坚持不懈啦、保持宽容心态啦、热爱生活啦等等诸如饿了要吃饭的道理——好象读者都没有地球生活经验似的。几篇也就罢了,只当一些写手干活干糙了,然而这样的文章却充斥着到处都是,看来只有两种解释:要么写手自己刚来地球,要么他们把读者当成了外星人。
几千年前,老子就教过你们怎样写文章,这有《老子》为证,老子的《老子》开头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对此,笔者翻译成“说出可说的,但不要老是说”——他老人家的作品也按照他的这个原则,总共才五千来字。老人家的意思呢,也就是说你小子别罗嗦,别把嚼得都“乏”的道理安装到你们意淫出的故事上。
读“小故事大道理”那样的文字,要说一定能给我什么启发,那我只好坦白承认:有时,不识字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