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開始,讓我們先來看這篇文章:
文章先是不斷強調自己很了解20幾歲年輕人的思想,認為這階段年齡層的人充滿熱情,擁有浪漫純真的想法,想追尋夢想,實現自我。
或是擁有滿腔的抱負與熱情,想改造社會,付出精力,為世界做出貢獻。
作者先是在前面對於這些浪漫天真
的想法給予贊同與肯定的態度,20幾歲這階段有理想,有夢想追尋是正常的。
但是後面敘述卻急轉直下,一別之前將年輕人捧得高高快要飛上天的態度,將前面為年輕人鋪陳的美好,粉紅色的夢想一一的擊碎!,更進一步地用求職市場的殘酷與社會的現實將其熱情用冷水澆熄。
實在讓我非常困惑這究竟是給年輕人的勵志文還是恐嚇文?
看現實,別作夢!
作者抱持著老一輩,極度保守的想法,認為現在年輕人不應該抱持著天真無邪,熱情夢想等春秋大夢,就應該聽長輩的話,不應該想東想西,好高騖遠,眼高手低,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早日認清職場的現實,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如果你沒有在30歲以前穩定下來,覓得一份可以長期投入的工作,你就會被社會貼標籤,認為你都到了這年紀,為何還那麼不穩定?老是在換工作?
言下之意就是表示,不管你之前的工作,做過哪些事情,不管你是否真的遇到了爛公司或不可抗力之因素,過了30歲你想要再求職的難度就會大大提升!大家都會用特別的眼光看著你認為你這人不穩定,不可靠,沒有責任感。
文章同時也表示,這些話雖然聽起來很殘酷,但這就是社會,這就是現實,你應該向現實,向工作低頭,工作賺錢成家立業才是對這社會國家應該有的表現,符合社會給予你的定位與看法才是正確的選擇。其他的什麼夢想,什麼熱情根本都是個屁!
說得極端一點,一旦你邁入了30歲年齡大關,卻還不能"立",你就是魯蛇!
而作者對於立的定義是,沒有受到獵人頭工作的青睞,還在用人力銀行找工作,這些都是魯蛇的表現。
現在的七年級前段班(或稱80後),逐漸邁入30歲的年齡層,成為台灣社會的中堅階級主力,但仍舊動輒被以草莓族戲稱,仍舊不少有如文章當中所述,30歲仍舊使用人力銀行再找工作,過去的工作也無法累積專業,沒有獨特性也沒有相關性。更別提能夠受到Head Hunter公司的青睞!這樣看來,台灣真的充滿一堆不被認可的魯蛇。
請問這樣的環境是誰造成的?難道都是年輕人好吃懶做,嬌生慣養,溫室裡的花朵沒吃過苦所造成的嗎?
當然我不否認的確有這樣的「媽寶」存在,但也不能因為這些少數人就打翻一船人吧?但這卻是不少資方人士用來批評年輕人的說法,明顯的以偏概全。
學歷不值錢,值錢的是時間
十多年前,政府推動教改,廣設大學,讓年輕學子人人都有大學可唸;父母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希望自己子女也能靠讀書力爭上游,突破窮人困境,階級向上移動。
但也因此讓人人都有大學可念,學歷嚴重貶值,產生「碩士多如狗,大學生滿街跑」的現象發生。
也因此常常聽到老闆在抱怨,現在大學生的能力不足,無法尋得好用的人才,學歷不再是人才與能力的保證,讀大學甚至是碩博士,反倒成為投資報酬率最低的選擇。與長輩原先預期藉由讀書脫貧的期待大相逕庭。
文章當中也提到,年輕人在讀大學,或是繼續向上讀碩士,等到畢業後,也差不多24,25歲了,如果是男性,中間還要加個當兵的役期,實質出社會的時間更是要往後延,從出社會到作者所設定的出頭年齡只剩4-5年的時間,擺脫魯蛇身分的時間明顯縮短。
但如果年輕人不讀大學或研究所,高中畢業就出來就職,請問又能夠得到多好的待遇薪水?
現在企業在找人,學歷仍舊是篩選的首要條件,如果老闆們也用這樣的條件在找人,那年輕人讀大學是為了增加競爭條件,這樣也很合理呀!
結果老闆一邊抱怨著大學生能力不足,不符期待,一邊卻又用學歷在篩選人才,請問這是不是很矛盾?
更別提如果為了加薪或陞遷,學歷更是必備的條件呢!
如果年輕人為了就職學歷而不得不讀大學研究所,就業磨合時間相對縮短也是必然的現象。
另一方面,因應市場快速變化,產業變革的週期愈來愈短,面對這樣變動不穩定的環境,企業也更需要彈性的雇用方式,因此派遣和臨時工等非典型就業的雇用型態也因應而生。
如果年輕人在畢業後無法順利求得工作,只得先找短期派遣工作做為暫時的謀生之計,這也是不得已的選擇,一方面也想藉由派遣作為敲門磚,進入企業後再成為正職作為穩定就業的機會。只是現實是,人資都會跟你用千篇一律的說法:視表現而定,事實真的能夠藉由非典雇用成為正式員工的機會是少之又少, 沒有法令規定無法讓你真的能夠放心穩定的就業。
但是作者卻仍將這樣的困境視為是年輕人自己的責任,年輕人本來就應該在4-5年內做好人生規劃,穩定就業,並且努力在30歲左右成為管理階層,獲得獵人頭公司賞識的資格。
簡直是不食人間煙火,何不食肉糜!
就業不穩定,非年輕人的責任
青年無法穩定就業,讓非典型雇用反成為常態,作者卻將不穩定就業的責任推到年輕人身上,請問這合理嗎?
難道是年輕人自願選擇短期的不穩定就業嗎?誰不希望能夠安穩地待在一間公司一直做到退休?誰希望一直不斷換工作?
敝人先前的文章 [書評] 好人才為什麼找不到好工作 - 都是年輕人的錯? ,提到該書作者同樣是在政府勞動部門,以及民間人力資源界有著數十年的資深經驗,也很清楚明瞭兩方面的問題,尤其是業界普遍認為年輕人出來就應該要有「即戰力」,學校訓練學生習得畢業即就業的能力是應該的,企業不需要(其實是不想)再花時間與金錢培養,這應該是教育部門的責任。而企業本身為了擴展業務也需要吸納人才,幫助拓展市場,可是一旦人資部門為老闆找到合適的人才,老闆們卻又不想花那麼多錢找人手,因為他們給的待遇已經夠好了!難道這樣「傲嬌」的行為,不該被稱作是慣老闆嗎?
如果作者真的是人力資源專家,應該也很清楚這並非是單方面的問題,如果真要幫助求職者就業,應該分析雙方甚至是自己立場的問題根源所在並提出建議,單純將就業不穩定的負面效果歸咎到求職者身上是不負責任的,雖然文章沒有責怪的意味,但的確處處充滿恐嚇與悲慘的未來遠景,讓讀者看了反而充滿威脅感,實在很難不去懷疑作者是否別有居心?更別提作者本身是在被鄉民批評是「資方打手」的奴隸人力銀行工作了,很難避免利益掛勾的嫌疑。
總而言之,青年失業率高,就業不穩定,高學歷低成就,低薪工作與不婚不生等現象,我在 為什麼你不結婚? (9) - 少子化的衝擊與《崩世代》讀後感(2) - 少子化的對策都有提到,而政府和民間其實也注意到了,只是一直都無法提出有效的對策,澳洲ABC電視台先前也特地來台製作一系列的專題節目,報導台灣青年出走的現象[^1],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無法期待政府能夠給什麼幫助,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確定自己的想法,清楚認知自己未來的目標,並且努力邁進,創造屬於我們世代的機會,輕易相信利益團體以及過去經驗的「建言 」只是讓自己更容易失焦,顧此失彼,因為過去的成就不保證未來的收益 (這句話在投資界常聽到XD)。所以,是時候該振作了吧!年輕人。
[^1] 澳洲ABC電視台對台灣青年現象的專題報導(來源: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