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顾景舟认为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艺术可以像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明代供春、时大彬,清代陈鸣远,作品造型完整,技术高超,他们将紫砂技术发扬光大,并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他们的代表作,应尊为神品。清代陈曼生承前启后,“曼生壶”就是紫砂艺术与诗书画艺术的结合品,即便技艺有所不足,若是真作,也可称为极品。顾景舟坦言,历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时间专门仿古,虽然壶形依旧,但随着社会进步,技艺上则超越前人。东西是仿的,但质量是好的,堪称精品。现在流行的高档紫砂茶具,则为能品。顾景舟将其紫砂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三部曲。
僧帽壶的器型在宋元时期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瓷器中已有出现,明洪武、永乐年间也曾烧造过青花以及釉里红僧帽壶瓷器。紫砂僧帽茶壶始做于明代金沙寺,后经时大彬等人传承。但到了清代相继失传,这就是我们很难见到一把清代像样的僧帽壶的原因。由于僧帽壶的壶身为等边等面折腰六方形,所以在泥片的对角连接工艺过程中需要扎实深厚的陶艺基本功和渊博的文化内涵。顾景舟制作的僧帽壶把形、质、神发挥得淋漓尽致。此壶原藏于江苏省南京市一藏家手里,现藏于北京古玩城恒生堂。
顾景舟在壶艺上的成就
顾景舟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堪称件件精品。其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比明代的时大彬。其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因此他的作品价格都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上个世纪80年代在香港拍卖价已为65万元人民币。现每把壶时价均超过100万元。
在目前艺术品市场,紫砂壶受到广泛追捧,从80年始紫砂壶市场一路看涨,从几十块一把涨到几百万一把,尤其是像顾景舟、周桂珍、蒋蓉等名家大师的作品,拍卖价格曾越千万。特别以收藏顾景舟款紫砂壶的收藏大军现已突破百万人次,可谓全民收藏。顾景舟人称顾老,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他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壶艺泰斗。
顾景舟的作品近年被爱壶的人疯狂收藏,价格陡涨。其原因主要是顾老的壶确实制作上乘、自成一家,无人可比。另外的原因就是市场上很难见到顾壶了,尤其是早期紫砂壶很便宜时候的老壶,损坏散失所剩无几。
顾壶究竟存世多少?顾景舟早年迫于生计曾经做过很多壶,甚至有一天就做过20把,但早期作品多没有落顾景舟的款,而是商家委托所做。后期得到认可后,其制壶数量显著下降,但一般也会一式三把,由此推断,尽管没有可靠的数据,但存世量应该也不小。
很遗憾 顾先生没有写下自传,其近亲好友同事也没有此类文章发表,顾壶的存世量遂成迷局。现只能根据顾先生生平大致估算其一生在不同时期作品的数量。
顾先生1915年生人,18岁开始学习制作紫砂壶,曾在上海为人雇佣,为雇主制壶,以仿制前人老壶为主,无个人名款。当然,无名款的壶不能算顾壶。
至20岁小有名气,壶艺快速提高,开始使用名款,也有无款的批量之作。出于生计,在解放前的16年里,顾先生有名款的制壶不少于2万件,这是他制壶最多的一个历史时期。由于当时处于战乱,壶很便宜,只用不藏,自然消耗量很大,存留到现在的估计为10%左右。也就是,顾壶解放前作品现在存世量在2000件左右。
顾景舟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
鉴别紫砂壶是绿色的、颜色怪异的壶不看! (绿色、铜绿、红的都是加化工料) .壶表面水色好的要小心!如果是未泡养过的壶,看上去水色就很好的,这种壶尽量不要! 一种情况是泥细,浆泥。壶表面浆厚,看壶的颗粒都被表面一层浆裹着,或者更本就看不出颗粒,这样的“泥壶”不要,因为透气性大大折扣,失去紫砂的味道了,紫砂壶应注重“砂”感。
文章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130+6696+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