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事情,不过是一项普通的技能,就像演讲一样。
把自己要说的话组织一下,配以抑扬顿挫的节奏,再加上深情投入的表演,就把说话变成了演讲。
同样的道理,把自己内心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辅以严谨的结构,斟酌词句的修饰,就把想法变成了文章。
既然是一项技能,那就需要去学习和练习,而且,更重要的是后者。
按照我的理解,练习写作应该要经历层层递进的三个阶段:动笔,词穷,精炼。
第一阶段:动笔
闲来无事,我翻了翻我的简书粉丝,发现几百个粉丝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写了0字”。
简书的定位和其它阅读平台不同,它更加鼓励用户去写作。任何人只要注册了简书,就可以开始在上面写作并发表文章了,不需要繁琐的认证、审核,也不需要你有少才华和天赋。
从这个角度讲,简书更像是一个写作平台而不是阅读平台。理想中的简书,每个用户都是作者,阅读只不过是作者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一个辅助功能。
然而现实是,虽然简书把写作门槛降到了这么低,却依然有非常多的人连一个字也没有写。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我不一一赘述,毕竟这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我只想对其中想写但又怕写不好的朋友们说一句:动笔写吧,没那么难。
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从零开始的,写作当然也不例外。哪怕你就写了一篇文章甚至是只写了一个字,也算是从0到1,从无到有了。
我第一次知道简书,还是在剽悍一只猫的微信文章里看到的。下载安装注册以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写。
那时不懂简书的规则,也没想那么多,只是顺着心里所想一直往下写。当一篇文章写完之后,我很是开心,虽然拙劣,虽然没人看,但走出了这一步我就很满足。
这其实就是练习写作的第一个阶段:开始动笔,不要有太多顾虑。写的少没关系,写的不好也没有关系,没有人看没有人点赞也无所谓。你要知道,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毕竟我们都是从零起步的,水平低那是自然的,反而那些第一篇文章就成爆款的才是异类。
这个阶段解决的其实写作的心理障碍,不顾一切,动笔就写,是最好也是做有效的方法。
第二阶段:词穷
在第一阶段,对文章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写出来就行。
当你放下关于写作的种种顾虑,想持续把这件事做下去的时候,就得想办法把它做好。
这就进入到了写作的第二个阶段。
想让你的文章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你就得在逻辑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多下点功夫,认真打磨。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文章的字数提上去,尽你所能把文章写的长一点,把你能想到的能用到的词句都堆砌起来,直到想不出来为止,所以叫做“词穷”。
这样的文章的确是有啰嗦、注水的毛病,但是对于处于练习阶段的新手来说,却有两个非常有益的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通过这样的练习能够让你开动大脑,想方设法地发掘出自己已掌握的写作技巧。不经过这么一步,你不会知道自己写作能力的深浅,提升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个好处是,不断逼迫自己把文章往长了写之后,会进一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当你面对一篇上千字的文章之时,你会发现,原来写作也并不是那么难嘛!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如果你在简书上写作,文章字数是有一定要求的。很多官方专题包括首页投稿在内,一般都会要求字数在1000字以上,达不到这个要求会被秒拒。如果你想要自己的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就得遵守这个规则。
这其实跟我们上学时写作文一样,给你一个题目,字数要求在800字以上。只不过现在没有了题目的限制,你可以写任何你想写的主题,可以用任何你想用的文体。但其中也有共同点,它们目的是一样的:锻炼写作能力。
第三阶段:精炼
一篇啰哩啰嗦的文章注定不会是一篇好文章。好的文章往往都是字字珠玑,读后让人回味无穷。这是写作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学习写作应当追求的目标。
当你在第二阶段练习的足够久之后,就要想办法精简词句,用更少的文字说明更多的意思。
关于用词精炼,有这么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
胡适先生作为白话文的倡导者,曾经在北大课堂上被支持文言文的学生刁难:“白话文语言不精练,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没有立即反驳,而是缓缓说道:“不一定吧,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为这件事我复电拒绝。复电是用白话文写的,看来也很省字省钱。请同学根据我这一意愿,用文言文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还是文言文省。”
几分钟过去,胡适让同学自动举手,报告用字数目,然后从中挑选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电稿,电文是这样写的:“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胡适说:“这12个字确实简练。但我的白话电报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这个故事倒不是说白话文比文言文精炼,事实上我们熟知的诸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滕王阁序》等名篇,都是字字珠玑,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更绝的是,《左传》中描写齐桓公走下祭坛,跪拜谢恩,又回到祭坛接受赏赐,只用了四个字:“下,拜,登,受。”
上面那个故事的最后,胡适先生还专门对此做了一番解释:“语言的精练与否,不在白话与文言的差别,在于能否恰如其分地选用字词。”
说回到现在。罗辑思维公众号的头条文章,目前都是一篇“关于……的清单”的文章。这样的清单式文章,往往只有十几句话,但是每一句都包含着非常有用的信息,可以说是十足的干货。
写这样的文章,需要作者能够对词句有非常精确的掌控,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最完整的意思。
不只是罗胖,我发现剽悍一只猫最近也开始写清单式文章了。以前猫叔的文章,会先讲几个小故事,然后抛出观点来互相印证;后来他精简了一些,只写故事,道理留着让读者自己体会;到现在,他干脆连故事也不讲了,直接抛出几句干货出来。
罗胖和猫叔敢于这么写,背后有他们深厚的积累作为支撑,古人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个道理。
而我们普通人如果想要达到这种境界,也必须要经过大量的练习和积累,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认识到写作的这三个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磨练自己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