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压力感是自己逼出来的
在社会结构急速转型的今天,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压力感。工作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时间压力……无数的压力以各种形式挤压着我们的身心。压力是焦虑之源,只有转换潜意识思维模式,才能清晰地找准压力的出口,成功地将其释放出去,重获轻松。
1.没有超负荷的工作,只有超负荷的情绪
情绪陷阱:真正的压力来自于不良情绪
倦怠主要来自心理态度和情绪状况,要 放松放松再放松。
在工作中学会放松。建议:首先放松自己的肌肉,读书,抓住零碎时间放松,让自己工作时候舒服些身体不要紧张,自我提醒,结束工作后自我总结放松
从现在开始,“浪费”时间
事业和家庭的不是矛盾必须取舍的,关键在于对工作的规范和安排。
梳理顺畅,舍弃不必要的,提高效率
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劳逸结合
你的工作日程里有“休息”这项吗?
消除倦怠的首要是 充分休息,在疲倦之前就应休息。
2.责任感“爆棚”就能得到认可吗?
将所有的痛苦的根源归结于自己的无能,产生自暴自弃的念头,经常把“我真不应该,我本来可以,早知道我应该”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自卑心中,总觉得自己比不上他人,所以一出现问题就坚信责任在自己身上。积极地承担责任,这是一个人具备的高尚拍个,若不由分说地把责任全扛在自己的身上,则会让自己内心负担过重。
3.“独行者”的困境
不要封闭自己,寻求和接受合适的帮助,与他人交流,与他人合作,寻求帮助不等于是失败,自助和他助都是重要的。
你并不是唯一的不幸者
4.团体心理治疗,利用集体的形式和氛围,适当的人际环境来帮助人们改变不良行为和解决心理问题,团体每个成员都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的潜能。
5.人本主义疗法:个体和现实的统一,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评估发展自己的价值观,不是么盲目地接受其他人的价值观,不然人们就会否认自己的经验丽,失去与自己感受的联系,发现自己是谁,想成为何种人以及为什么。外界评论对人的行为越来越有控制性,个体的行为和 他的真实的自我就会产生裂痕。
第7章 不焦虑行为养成法,告别“压力山大”
心理状况可以决定行为模式,反过来,行为也可以影响人的心理。
1.一个能够快速、出色地完成所有任务的人,是不会对工作产生压力感的。
行为对情绪有反向影响
习惯是人的行为规律,不好的习惯阻碍了我们的进步,会影响人的生活和心理,情绪。
有目的地改变自己的不好的习惯,构建完整的合理的行为规律
2.拖延者的焦虑症
有计划的行动者比较不会因为工作和学习陷入焦虑,循序渐进推进目标,习惯拖延的人,更大可能被焦虑困扰。
重压下不---定能够做好事情,匆忙下可能行动力强---些,但难出好成果。
立即行动,提高效率
3.低效率者的职场焦虑
分清楚各项事务的主次轻重,先处理重要的事情
遇到麻烦,尽快当时解决,勿犹豫不决
学会组织委托和督导
4.每一个消极倾向,都是你的“亚人格”
每一个坏习惯都是人格的一部分,是内心深层次的需要,试着去接纳了解它。
内心和谐宁静的人,将自己内心的每一种需求都视为友人,安安静静不会捣乱,不必刻意控制和压抑,而是从它们中找到积极正面的信息。让自己的目标符合我们的意愿,产生渴望和使命感,问问什么是自己真正想做的?
5.调动自控力,战胜自己,赶走焦虑
两个方面:一是让自己去完成已经做出的决定,二是改变与正面目的背道而驰的行为。
6.空想家的焦虑: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最重要的是行动。
第8章 不完美焦虑症:别对自己太“狠”了
人们对自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优点,也是缺点。要求每---个细节都尽善尽美,---旦不如意,就会产生焦虑感,陷入自我折磨的怪圈---越要求完美,反而离完美越远。
1.病态性完美主义是焦虑的根源,引发强迫症和不良情绪。
共同特征:
总是希望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任何事物都尽善尽美:
过分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对于任何细微的过错和失误都难以容忍,
处事谨慎,讲究整洁和秩序,不允许出现偏差;
在众人面前注重自身形象,行为举止十分注意,对自己过分克制,要求严格;
对他人有着强烈的控制欲,要求苛刻
后果:低效循环,不切实际,使复杂化,小题大做
2.你是哪一种完美主义者?
自我要求型:过度自责,失去原有信心,过度紧张甚至神经质。
要求他人型:人际关系。
被动要求型:深信其他人对他们寄予厚望,达不到就会失意,成了自我成长的黑暗枷锁。
事必躬亲型:不愿意把责任分配出去,进展因难
工作狂型:胜负欲,控制欲
想当然型: 总说“我本该”,不自问“从这件事学到什么”或“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3.“黑天鹅”的自我毁灭
不完美焦虑症:消极完美主义的异常情绪 ,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害怕不能完美的现实上,并由此疑神疑鬼,胡思乱想。消极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害怕由于自身的缺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他们看问题---般都认为只有两面,且顽固。
4.“我也有自己的软肋”
对自己人性的接纳和遭遇真实自我
无法接纳自己的某些不足,无法放下对自己心灵完美无缺的期望,才使他们无法停止强迫思维,从而产生愧疚感,一旦坦然接纳和包容自己,慢慢消退。
5.接纳自我,别对自己太苛刻
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检视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这对我们的成长有帮助,但如果过度经常性地反省自身和频繁地自我对话、自我指导,就说明心理已经逐渐趋于强迫性了。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他们更多的是将精力放在解决外界事物的思考上,经常想的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把事情处理好。
人太复杂了,我们有可能评价自我的不同方面,但不可能给出一个单一的评价。如果我们不试图在总体上评价自我,而是就事论事地许价自己的某---个缺点,或者某些行为失误,是有利于改进的,不要全盘否定自己。
正视缺陷,承认不完美,别与自己过不去
如何解决这些情绪困扰,让人们更加坦然地生活?如何解决成功和平和的矛盾,让过于紧张的心灵之弦松弛下来? ---个人生哲学,即接纳、满足和平和的思维态度。这个思维态度的核心是承认个人、他人和世界的不完满,承认这种不完满是客观存在,而不是与自我作对的。这个遗憾就静静地待在那里,不理睬你的抱怨和痛苦,不理解你的过度的情绪反应。这个人生哲学的结果不是改变你的生活内容,也不是彻底令你的烦恼消失,更不是让你天天保持愉悦感,而是令你生活得更加坦然,不会钻进情绪的死角,能够客观面对自己的喜怒哀乐。
6.自我施压真的会让人变得更好吗?
心理学行为疗法理论,几乎所有惊慌、沮丧和愤怒的情绪,都来自人们把原本理性的希望、期盼和目标,转为绝对不能改变的内在要求和命令。这种要求和命令会让我们希望事情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发生,并且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有这样的过分要求,一旦无法满足,失望和烦恼就产生了。
非理性的内在要求和期待,对自己要求过高的人往往给自己施加了不必要的压力
空与满的博弈:半饱,才可以让你拥有更多。完美的缺陷,对现实保持一种满足,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参与的热情。
顺应自然,低成本生活的乐趣:生活的质量与物质无关,自由的心灵也无需刻意追求。不改变自己,不取悦别人,你的生活就已经非常滋润。这是种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心态决定自由度:意识层次表,心态层次越高,拥有的的内在力量越多,生活有更高的自由度。
第9章 摆脱社交焦虑,与麻烦的人不麻烦地相处
在日常的社会交往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麻烦人和麻烦事,从而让自容已陷入混乱之中。由于不符合意愿的人际关系而产生的焦虑感,我们称产生之为情感焦虑。无论依赖还是被依赖,操纵还是被操纵,指责还是被指贵,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情感焦虑。
1.别做依赖者,摆脱情感焦虑
社交圈太窄,将情感和快乐寄托在某些人身上,会产生情感依赖症,盲目过分的渴求,越来越脆弱懒惰和缺乏自主性。
撰脱情感操纵:不要对方不断蚕食你的生活
迎合别人,强迫自己走一条别人认为正确的道路---要独立
看破非对等关系,当心他人的利用,改变天真幼稚,迎合他人,软弱
2.与他人交往
越可怜的人,越可怕
讨厌鬼也能“为我所用”
拆穿刁难者的心思
除非关系非常好的人,没人真正关心别人的事情,有可能只是谈资,不用理会恶意刁难
面对恶意批评,一笑了之,心平气和提醒自己,不要急于为自己辩解,对的接受,错的不理。
第10章 建立强大的心理屏障, 阻隔焦虑
同样的困境,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这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心态。做内心强大的人,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培养积极的情绪,能够有效地阻隔焦虑。
1.你的情绪定势是怎样的?
情绪是可以积累的,不断地进行情绪积累,就会慢慢形成情绪定势,这些情绪定势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心态和健康等。良好的情绪带来良好的习惯和心态。不良情绪则反之。
能够有效管理情绪的人才拥有良好的情绪定势。
2.培养积极的情绪,让焦虑感无处遁形
情商指的是人在情绪情感意志抗压性等方面的品质,更多的是与后天的习得有关,第一条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还有:与他人有效交流,适应变化,迅速完美地解决问题,在紧张的气氛中用幽默建立和谐和理解,开阔的思想,逆境中保持乐观,在压力和嘈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冷静的思维,成功人士善于调整自己情绪和心态的高情商者。
3.辨认情绪,读懂人
融入情绪
预测情绪的未来
带着情感工作
4.调整心情,重拾宁静
内心处于纷乱的状态,内心宁静,就有足够的专注力,情绪不要大于理智
识不足则多虑:不断获取知识来达到内心充盈,自我内心的缺失,通过思想和知识来补足,最主要的靠自我学习,通过读书不断学习。
5.过去的你≠未来的你 僵固的思维VS变化的世界
贯穿人始终的,是每个人的心理力量,过去的失败不注定你明天的失败,未来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