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简述什么是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法的用途及目的是什么?再举一个实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工作分析法。
答题要点:
*工作分析法:将复杂技巧与概念分析成小步骤的学习策略。将一个具体的目标动作,依照发生的逻辑顺序,细分为数个独立的分解动作或因素,使学生能在完成个分解动作(要素)后,能串联成目标动作。(用自己的话阐述相近的意思也可以)
*工作分析法用途:教授学生某项技能、某个目标行为、某个概念/知识等;
*工作分析法的目的:创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发现教学困难之所在,观察学生的能力水平。
*实例:以某项技能或知识点为例,进行步骤分解说明。
2.链锁法包括哪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选择取决于哪些要素?举一个教学实例说明“逆向链锁法”的运用。
答题要点:
*链锁法的三种形式:顺向链锁、逆向链锁、整个任务呈现;
*链锁方式选择的决定要素:一是目标行为复杂性;二是个案的学习能力;
*顺向链锁的运用:先教系列的第一步,然后再教第二步,并将第二步与第一步联系起来,以此类推,再教后续的步骤,指导掌握整个链。(如整理床铺:把被子铺平——被子的长边对折——把被子的另一边也对折——再次折叠——把叠好的被子放在床头——拉平床单)
*逆向链锁的应用:先教最后一步,再教倒数第二步,并将倒数第二步与倒数第一步连起来训练,以此类推,逐渐逆向传递至任务链的开端。(如穿套头衫:整理好衣服——将两只手伸进袖子里——将领口套在头上——拿起衣服——区分衣服的正反面)
*整个任务呈现:个案每一次学习都要完成整个任务。
3.什么是“教康结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你可以以什么样的途径实现“教康结合”?
答题要点:
*教康结合:是指教育技术与康复技术相结合的特殊教育综合干预方法。从广义上说特殊教育本质上就是“教育康复”,属于康复的一个类别,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教育”+“医疗康复”
*“教康结合”路径: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康复目标发挥教育本身的康复功能,如在生活语文中融入口肌训练、构音训练、口语表达等康复目标;通过一对一个训进行专门的康复训练,支持学生更好地参与教育;采取“学校+康复机构”协同服务个案的模式实现教康结合。
4.特殊教育中评估的类别有哪些?举例说明每一类评估分别指什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你认为最为常见的评估方式是什么?
答题要点:
*评估类别:标准化评量、非标准化评量、非正式评量(观察)
*标准化评量:使用有常模的量表进行的评估,如使用韦氏智力测评、PEP-3、VB-MAPP等量表进行的评量。
*非标准化评量:使用无常模的量表进行的评估,如培智国家课程标准评量、双溪课程评量、各类检核表评量。
*非正式评估:主要至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动作、感官知觉、认知、生活自理、情绪行为、语言沟通等各方面的表现、能力。是特殊教育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评估方式。
5.简述什么是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实施的教学形式有哪些?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IEP)?IEP包含哪些内容?IEP制定及实施人员有哪些?
答题要点:
*个别化教育:个别化教育是植根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别化教育实施的教学形式: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一对一个别教学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指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残疾学生而制定的适应其个人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
*IEP的内容:个案的发展水平(先备能力)、教育及环境支持资源;个案的长短期目标;需要的服务及支持(如辅具、理念、物质等);实施教育服务的时限、日期;以一年为周期的评估目标、评估办法及评估日程等。
*IEP制定及实施的人员: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家长(常带人)、学生本人、行政人员。
学生的IEP应关注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国家课程标准与学生生涯发展的关系?如何理解IEP目标与教材的关系?
答题要点:
*IEP关注的核心要素:服务学生的生涯发展(全人发展)的核心素养
*国标与学生生涯发展的关系:国家课程标准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通过学习需要达标的纲领性标准,是实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等方方面面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基于促进学生发展而生发的产物,其规定的学习内容围绕促进学生发展奠基学生全生涯的发展。要真正实现服务学生的生涯发展,在必要时要进行校本化的处理。
*IEP目标与教材的关系:IEP是纲领,教材是实现IEP的载体、服务IEP,选择何种教材主要取决于是否能实现IEP目标。
7.什么是个别化教育计划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分别以一个例子说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叙写的表述要点。IEP目标来源于何处?
答题要点:
*长期目标:是指需要相对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比如一年/半年,其叙写具有概述性,如提高书写能力;提高生活技能。
*短期目标:通常是指对应长期目标的具体化目标,实现的时间相对较短,如一个月/更短的时间,叙写时需要做到具体、可评估,实现的时限以及具体化的程度取决于个案本身的能力,如对应提高书写能力的短期目标,可能有:能完成3点连成线;能描红一个笔画的汉字;能独立书写3个笔画内的汉字;对应提高生活技能的短期目标:在协助下能穿套头衫,能独立传套头衫,能完成挤牙膏,大人给自己刷牙时会配合大人等。
*IEP目标来源:评估中未通过的项目(4点计分的0分、1分、2分项目)
8.什么是差异化教学?在做教学设计时,为什么要先做学情分析,再做内容分析?
答题要点:
*差异化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个体和群体,给他们不同的学习资源,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而达到相同的或者不同的学习目的。在特殊教育中差异化教学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先学情再内容的缘由:个别化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要求所有的活动是围绕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只是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前应先分析学情,在学情的基础上再选择教学内容。
9.一个完整规范的培智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应包含哪些要素?请选择重要要素说明其所包含的内容。
答题要点:
*要素:课题、学情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信息技术支持策略、教学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后)。
*应包含的内容:
(1)学情分析:基本能力、学习本主题的先备能力情况、信息技术素养
(2)教学内容分析:主题内容、功能、在学习中的地位
(3)教学目标:3维目标、康复目标
(4)教学资源准备:教具、学具、电子资源、课件等
(5)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步子教学法、讲授法、练习法等
(6)教学流程:导入、新授、练习、课堂小结、拓展活动等,要融入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板书、分层活动/差异化教学活动呈现、师生活动、信息化支持策略等关键要素。
10.集体教学中的学情分析应包含哪些内容?请以自己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主题为例进行陈述。
答题要点:
*学情分析的内容:
基本能力:认知、思维、动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学习特点:学习的通道、喜欢的学习方式、喜欢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游戏、实操)等
与主题相关的先备技能:如生活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
根据个体各方面的情况所进行的分组/分层安排
*结合自己的教学主题进行具体阐述,说到以上要点。
你认为作为一名培智的任课教师应该遵守哪些常规以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答题要点:
*完成学生的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
*执行学校相关教学常规:认真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活动、备课件)、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课后及时反思、完成教学后测;
*严格遵守学校5分钟候课制度;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等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阐述,以上内容仅做参考)
12.作为班级的学科教师,你会如何协同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做好班级学生的教育工作?
答题要点:
*遵照班主任对班级教学的安排与统整,及时有效完成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评估、班级教学资料整理等内容;
*在主题式教学中协同其他学科老师完成同一主题中本学科的目标,共同为促进学生发展而努力;
*执行班主任关于学生常规、秩序、行为方面的统一要求,达到多重复的效果,实现团队协作育人;
*当学生出现行为问题时及时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及时向班主任反馈情况;
*发现学生受伤等特殊情况及时与班主任沟通。
等
(以上为基本要点,教师可以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况进行补充)
13.在集体教学中落实个别化教育的路径有哪些?以实际的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或技能说明你对这些路径的应用。
答题要点:
*个别化教育的落实路径: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课后补救等
*教学案例:分层目标/差异化教学的个性化目标配对——有针对性性的分层活动/个体活动/分组活动——有针对性性的支持策略
(所陈述案例应体现以上核心要点,如以“读花”这一教学点展开阐述,如何设计分层目标、分层活动、个性化支持策略)
14.什么是送教上门?一年20次的送教上门可以为极重度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带去什么?
答题要点:
*送教上门:特殊儿童的一种教育安置模式,指对因病或极重度残疾不能到校就读的儿童实施到其家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
*送教带去:国家的政策,学校和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真心陪伴;正确的教养技能;学习知识及获得康复的机会;家庭支持,如环境调整建议、教养常识等;物质资源:学习资源、生活资源、其他社会资源等。
15.为什么有人说送教的终极目标是“不送”?一名重度发育迟缓的儿童来校就读对于他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或者作用?你如何将一名重度儿童变为你的“教学资源”而非“累赘”?
答题要点:
*为何以“不送”为目标:送教上门是国家特殊教育资源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解决残疾儿童入学率的一个暂时性策略,现行的送教上门质量、次数实际上难以满足孩子发展的真实需求。“不送”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送教,引领那些原本有条件(自身条件、家庭支持条件)到校就读的孩子回到学校就读享受真正的受教育权利;二是通过送教实现“助人自助”的目标,让家长能够独立地为孩子提供教育、康复、养护等目标。
*来校就读的意义:丰富及改善刺激环境,让个案有机会接触到除家庭以外的环境、人、活动等,置身于丰富的刺激中避免退化;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重建混乱的生活秩序;改善家人的教养技能及态度;有可能的情况下,习得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
*变为资源的途径:接纳该生的存在;作为伙伴互助的资源培养班级其他学生有爱互助的品质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该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教学活动;作为家校合作的资源,鼓励班级其他学生的家长,重建家长希望。
16.一名极重度发育迟缓的学生最初来校时,对周围的一切完全无感,甚至对叫自己的名字也没有反应,上课时只是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经过2年的教育,该生有时会在课堂上尖叫、有时会自哼歌、有时会非常兴奋、到新环境里上课会下座位跑向好奇的事物……你如何看待这名学生前后的变化?你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他?
答题要点:
*关于变化的看待:看起来其行为问题增多了,给班级的管理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看,生从不动到好动实际上也是一种发展,从无感到有反应说明了在学校的这几年里面他的学习能力在一点点被唤醒,这应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帮助的方案:
创建生探索新环境的机会、平台,鼓励生探索学习;
多关注生,设计与其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可能性;
必要时,开展一对一的教学,对其进行激发潜能、补偿先备技能的训练;
一日活动中融入其发展目标,随时进行练习、强化等,巩固所学;
家校合作,与家长进行沟通,将学校常规、生活技能等内容延展到其日常生活中,由家长进行家庭训练。
(还可根据老师的理解进行拓展,具有合理性即可得分)
17.你认为培智学生具有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能力吗?你认为该如何培养培智学生的主动学习及探索的能力呢?
答题要点:
*关于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从人的共性来看,培智学生也具备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如到了新环境他们也会感到好奇,只是遇到需要思考的任务时他们主动学习探索的动力会大打折扣,让人误认为他们不具备这些能力。
*如何培养:
首先,在理念上要相信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探索式学习的机会;
其次,具体操作层面,当提出问题或给出任务之后,留足够学生思考、反应的时间,等待;
接着,如果学生无法作答或者完成任务,对问题进行拆解,引导学生逐步进行思考发现答案,使用学习单进行视觉提示,对答案进行完整的陈述。任务性活动,可采取“手下手”的策略引导生开始活动,只做最少最必要的支持。
最后,注意任务的适宜性,难度适合(最近发展区理论,让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的难度);问题的具体性,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