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某天,我心血来潮,建个早起打卡群吧,再加上专注力培养。期限呢?21天一期,就召集4-5个小伙伴,共同成长,轮流当群主,21天换一个玩法。
说做就做了,然后当天就开始打卡。
说是心血来潮,其实是蓄谋已久。忘了哪天看一个文章,说人一过30岁,感觉时间就会越过越快。马上也是奔三的人了,总有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呢。
我为什么要管理时间?
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每天穷忙,一天结束又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自责,内疚,陷入死循环。
先是看了纪元的《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发现了早起人的星球,听到了“自律让人更自由”的声音。嗯,我得早起,早起的2个小时就相当于白送的。
可不就是白送的吗?我每天早上8点起,可是6点会准时上厕所,上完就睡不着了,就那么在床上赖2个小时。起来匆匆忙忙,饭也来不及好好吃,就得赶去上班了,一天状态就是穷忙。早起2小时,并没有让我损失掉应有的睡眠,而那些自责、内疚、后悔没做的事,比如学英语,做组keep,精心准备早餐,收拾家务,2小时内都做了。那么 ,这2小时可不就是白送的吗?
可我为什么6点醒了非得赖到8点呢?
我只是醒了,并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清醒。
如何清醒地高效利用好早上这2小时?也就是早上怎么能清醒地醒来?醒来做些什么?
在没想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还在睡着懒觉。直到接触李笑来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跟着李笑来一周升级一个概念,知道了人最宝贵的资源是注意力,最重的枷锁是对安全感的过分追求,从平庸走向卓越的最佳策略是成长。人和人之间的差异,往往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可实际上的价值差异,却是整个世界的差异。你珍惜自己的注意力,工作生活就会更有效率;你放弃部分的安全感,就会看到过去不曾察觉的机遇。
罗胖在2017年的跨年预告里也说过,将来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时间资源。
所以,为了三十而立,为了成长,为了将每天过成自己想过的样子,也得珍惜时间不是?而珍惜时间的前提是得知道自己每天把注意力用在了哪?一天忙忙碌碌,而有效的注意力时长又有多久?
我是如何管理时间的?
现在做时间记录有1个月了,真是不记不知道,一开始记录的时候我自己都吓一跳。
就比如10月9日那天,我感觉自己真是忙得马不停蹄,一会儿在这个办公室,一会儿在外面,晚上回家还得做饭,一天感觉忙忙碌碌。可晚上看自己的时间记录:
9:30-10:00给市文联发文
10:00-12:00十一届艺术节买票
13:00-16:00 发朋友圈一条,看得到文1篇
16:00-17:30 买花
17:30-23:00 回家、做饭、看电视
23:30睡觉
全天有效注意力时长仅看书的0.5小时,其他的买票、发朋友圈、外出买花,做饭都是所谓的“穷忙”,也就是没闲着。就是这样的穷忙占据了我近三十年的时间吗?
有点不太相信,可连着记录了一个礼拜,在有意识的觉知下,最好的一天注意力时长也才3.5小时,而那天甚至让我感觉忙得筋疲力尽。
我知道肯定是哪出问题了。
刚好那天早上听罗辑思维里讲《弱者的逻辑》,罗胖说,弱者并非没有致胜的可能,之所以会输,多是因为目标不明确。
我也想到,虽然我每天忠实地记录着时间花费,然而目标并不明确,一天做的事都是随机的,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总是下意识地回避、拖延。既然早上效率最高,那就放早上喽!而早起的终极秘诀是早睡,那就早睡。
有了目标了,缺把火,好,约三五志同道合的伙伴,建群打卡!
然后,一切就这么开始了!
时间管理我收获了什么?
建群第一天,一晚上没睡好觉。定了闹钟,一晚上醒了N次,连梦里都是睡过去了没听到闹铃响。终于醒着到了6点半,闹铃一响反而不想起床。木木怂恿我逗我,去,把群解散了接着睡。然,我是那样的人吗?挣扎着起来,打卡,做一天的规划,学英语,做keep。一早上下来,趁着新鲜劲也确实做了不少事,做了早饭,还把家里收拾了一遍才去上班,一天精力充沛,只是目标设定还是不太合理,目标完成度80%,有效注意力时长5小时。已经比之前好太多了。
第二天,没设闹铃,晚上睡觉依然醒了3次,早上也有挣扎,但只要坐起来就很快克服了。全天状态很好,目标完成度110%(多出来的10%是计划外的练字),注意力时长7小时,而且也没觉得多忙多累。始知所谓的忙只是个伪命题。
后来的几天基本都做到早睡早起了,没有一开始那么挣扎,而且知道自己起来要做什么后心理也没那么多的彷徨和抵触。
然后,这个群现在第一个七天结束了。三分钟热度过后,经历了个周末,大部分人都被打回原型了。早睡睡不了,早起也起不了,一天又开始无意义放松了。
我也是这样。
然后我发现,越是动起来就越想动,越是葛优瘫就越想瘫,这可能就是习惯的力量吧。也算是周末宅两天的收获了。
其实,一件事情哪怕三分钟热度也好,总比没开始做强。如果你在做的过程中有成就感了,那坚持下来只是顺其自然的事。没做下来也起码体验过了,人的本能都是趋利避害,放弃这件事说明这件事让你感到不舒服了,那么要么转去别的新鲜的事上,要么想办法让这件事变得有趣起来。只要在做,在动,就总是有收获。
今天周一,好在我又毫不挣扎地早起,按部就班地做事了。成长可能就是这样的吧,从一开始的挣扎到后来的慢慢适应,逐步脱离舒适区,不断适应、调整、改变。
补充:我为什么不依赖软件打卡?
刚建群的时候,大家在讨论用什么软件打卡比较合适,有用朝夕日历的,有用橙子成长联盟三件事APP的。
我是推荐用纸笔。
本着断舍离的原则,手机应用并不是越多就越好。《未来简史》的作者曾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人会越来越被科技奴役,放弃思考,将需要做决定的权利交给机器。
你要打卡就不得不每天翻出这个软件,而软件为了增加用户黏性,会有好多推送、广告、花边,不知不觉注意力又被廉价收割。反而是纸笔,越是简单的工具,越是有助于思考。而且依赖自身更容易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带入觉知,机器是不会这么帮你去做的!
或许你会说朝夕上记录了你连续多少天早起的记录,可那个数据真的有那么好看吗?毕竟早起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工作和生活,过程和结果才是重要的。不要被带偏才好!
我们这群完全散养状,你今天记着打卡了就打,忘了就忘了。反正只要把事做了就行,即使没做,晚上复盘的时候知道自己为什么没做,是计划没制定好还是注意力被带偏,之后的过程中不断修正,慢慢调整就好。反正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所以,不着急一步到位,慢慢来,享受过程比较美好!
成长是自己的事,所有的修行都将落诸自身,加油吧,趁还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