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办公室给外交组织培训,午饭休息时间一味老师播放了《五百英里》这首民谣的伴奏。当时只是觉得很熟悉的旋律,听着听着就莫名的很想家。后来菲律宾老师跟我聊folk song,我才想起它的名字。自那以后每天早上起来化妆的时候都会打开手机,微博搜索《醉乡民谣》里演绎的《Five Hundred Miles》,安安静静又若有所思。剧中的男主角勒维恩说过“如果一首歌既不是新歌也不过时,那它就是民谣”。
如果你错过了我坐的那班火车
你应该知晓我已离开
你听见了百英里外飘来的汽笛声了吧
一百英里一百英里
你能听到百英里外飘来的汽笛声
一百英里两百英里
啊三百英里四百英里
我已经离家五百英里了
五百英里了五百英里
五百英里啊五百英里
我真的已经离家五百英里了
衣衫褴褛一文不名
我可不能这样回家
这样,这样
这样,这样
我不能这样回家
如果你错过了我坐的那班火车
你应该知晓我已经离开
你也一定听到了百英里外飘来的汽笛声。
我一遍一遍的听,每次听到吉恩唱no peny to name都会有听到一种复杂的情绪,无助,孤独,无奈,又有一种无所谓。当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时,到底是为了飘还是为了逃?
想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我去看了电影,这是一个loser的惨淡史。男主角勒维恩除了有一颗追寻音乐的梦想外一无是处,更加一无所有。他睡了自己朋友的女朋友,他对着好心留他吃饭的知名音乐家的妻子莫名的大发雷霆,他去应聘受挫,他想去当海员可是没有了海员证,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小镇继续当他的酒吧小驻唱。
背井离乡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选择,有人像勒维恩飘着只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以为大城市会有自己的伯乐,有自己的机会。很多毅力顽强且有那么点运气的人逐渐在自己飘得城市扎根停驻有一个家。可更存在多数像勒维恩一样原路返回的人。
有的人选择飘着,一部分是追求,一部分是在逃,你会问逃什么?
逃离自己的原生家庭,樊胜美式的家庭并不是虚构也不是艺术夸张,生活中真的会有混不吝的哥哥,也有一心扑在混不吝哥哥身上的父母。这种复杂的家庭关系逼得人要逃离,不是逃离对父母的责任,而是想在对父母尽孝的时候能够活得有一点自我。
逃离家乡人的眼光,大学毕业回到家乡第一要解决的是工作,第二要解决的就是对象。工作可以自己选,无非是有的需要多付出点努力,可是对象怎么努力?有时候越努力对象里自己越远,你会产生一种错觉——那些男的怎么配得上我。真的只是错觉吗?你觉得大学毕业,兴趣爱好广泛的你,能跟一个中专毕业靠着父母关系进了事业单位三天只上半天班其余时间宅在家的男生有话题聊吗?这显然是个非命题。可是介绍你们相亲的人觉得很好,因为男生的父母都有工作,还可以轻易在县城甚至是市里买套房,而你父母农民,大学毕业正式工作又能怎样?
很多远离家乡的人其实说不清自己是在为了飘还是为了逃,当着两者混为一体或许会增加自己留在他乡的决心吧。一边可以触摸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方面可以阻挡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正向的吸引力与反向的抵抗力合力就是离家千百里的定力。
朋友毕业于西南的一所211高校,毕业时她毅然选择去北京发展,那里有她想去周末休闲的独立书店和酒吧,有很多大咖参与的行业发展分享会。有很多他欣赏的优秀男生,虽然有些男生也出自和她一样的小县城。她也有过辞职回家的念头,一次她参加完公司的年会后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了希望明年七月自己辞职,可是至今毕业已经两年了。她不仅没有回家,甚至连公司都没有换一个。
可能,永远没有那一天伸手可以触摸到自己的一米阳光;
可能,只能是这样踽踽前行到不了梦醒。
不管为什么选择了脚下的千百里路程,希望当你听到这首歌的时候内心可以激动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