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课·第1.2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20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1.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小组内/两两讨论,修改你的原文重述(修改点写在下面第5点)。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用自己的话):
【昨日回顾】
1)打卡作业怎么写对自己成长更有帮助?
第一、收获部分可以少量引用原文,然后加入自己的理解。第二、哪怕只写一个对自己很深刻的收获也可以。第三、实践范围可以来自于课程知识点,也可以来自于书籍中原文的知识点,还可以是上墙的作业。第四、在格式等细节展现上以方便他人阅读为出发点。
2)练习阅读理解的两种方式?
第一种读完后即刻重述,并且有意识的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侧重对大脑反应速度的练习和加强时间利用率。
第二种多次打磨,花一定时间刻意推敲和练习。侧重练习优化思维以及对阅读理解更精细技能的刻意练习。
【今日课程】
1)阅读技巧1:快速通读,拎出框架。避免选择性遗漏和无意识陷入某个细节。
上节课讲到阅读理解不仅体现在“目”读,还有“耳”读。当我们在听他人的表达时也常常会出现阅读理解的问题。相比读文字的阅读理解,读声音的阅读理解更不容易被觉察因此问题也更多。回想起和雨哥的沟通,他经常会说你根本没理解我要说啥,比如他说:其实盼盼在奶奶家也挺好,我两有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我立刻回问:你的意思不想接回儿子了?你立场又动摇了?他则说:我还没说完……。听完话也是快速通读,摘出他表述内容中几个表述要点则是拎出框架。
2)阅读技巧2:逐字朗读。默读很容易因为求快而一目十行,跳读或有选择的阅读。因此要通过朗读全面的了解内容。
3)阅读技巧3:完整的讲给他人听。表达的完整性能检查理解是否完整。可以讲给任何事物听。
4)还原原文的注意事项:明确基础目标还原原文。因此尽量不用拆书法的思维来重述。例如不一定要使用拆书法中的why,what和how。尽量不使用拆书法中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这两种更好的帮助讲解,而非理解。
2.讨论与修改中的亮点:
1)修改后部分用词更准确。比如倾听不轻松也不容易,改成倾听的两种问题。比如真正的倾听基于从爱出发的目的改成原则。有什么好处改为意味着什么
2)把倾听过程中释放爱的部分阐述的比较具体。
3)发现重述或者说为了讲清楚越讲越多,越讲越讲不清的问题。我把它放到疑问区。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1)小组讨论中,时间不太好碰到一块,不能发挥到讨论的价值。另外如果讨论比较深,时间比重会上升。而浅层的讨论似乎对彼此又帮助不大。不知道是个别问题还是共性问题。
2)发现重述或者说为了讲清楚越讲越多,越讲越讲不清的问题。这个问题怎么破?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起初我是有些拒绝的,如何做到还原原文呢?感觉好难!酿着酿着,酿出了两条原则:1对自己有用,2让他人真的能听懂。但则两条原则在修改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用起来。修改方法还是停留在逐字逐句的翻译阶段,尽可能还原原文,不丢信息。但感觉改后更绕。
5.“我的重述”的主要修改:
第1个修改点:关于倾听能力欠缺和倾听问题部分
【修改前】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倾听的表述,我觉得非常精准的说出了我的沟通问题。我重述给你听:
倾听并不轻松也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
不轻松是指长时间的处于听着的位置,耗费精力,让人感觉不好。不容易是指我们很难放下自己脑中已有的优先事项,很难不去过滤听到的话。表现1:边听边加快谈话进度,想办法尽快达到目的使谈话结束。表现2:转移话题,暗中调整谈话主题,让自己更愿意聊。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倾听并不是真正的倾听。
【修改后】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倾听的表述,我觉得非常精准的说出了我的倾听问题。
片段提到无论在商务或一般的社交活动中,长时间处于听者的位置是一件让人感受不好,十分耗费精力的事。而且在倾听中,还会常出现这样两种问题:问题1:选择性倾听。放不下自己头脑中早已做好的安排,边听边想办法加速谈话进度,赶紧做自己的事;问题2:有意识打岔。暗中转移谈话主题,让自己更愿意聊。联想到自己各种倾听场景,并未幸免,可见倾听这一能力我还欠缺很多。
第2个修改点:真正的倾听
【修改前】
什么是真正的倾听呢?
1)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从爱出发,为帮助彼此成长,以及自我完善。
2)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对方的话语上;更具体一点的做法是把个人想法和预防都暂时搁置,并且尽可能去体会说话者是什么样的感受。
做到真正的倾听会有什么好处呢?
【修改后】
怎么样才算有效倾听呢?或者说做到倾听有什么标准可参考吗?
有别于我在一般沟通书籍中学到的倾听方法,真正的倾听一定要基于这样一个原则:从爱出发,为帮助彼此成长,以及自我完善。在倾听时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对方的话语上。更具体一点理解,倾听者会因为爱把很难放下的个人想法和欲望都暂时搁置,并且尽可能地去体会说话者是什么样的感受。
第3个修改点:真正的倾听如何表现爱。
【修改前】
做到真正的倾听会有什么好处呢?
1)放下自己关注对方,是爱的具体表现,倾听过程中双方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2)把注意力放到话语上,能够彼此敞开心扉,心有灵犀更有助于达成沟通目的。
【修改后】
做到真正的倾听对于说话者和倾听者意味着什么呢?倾听者真正放下自己关注对方,更背后是出于爱以及释放爱的能量,换句话说也是在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倾听者用心去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让说话者感受到爱,从而更加坦诚,更愿意敞开心扉,因此也会让说话者在表达中释放爱的力量。这个过程是双方不断增进理解和信任的过程,是彼此释放爱,心心相印的过程,两个人都做得好的话会是一段非常美妙的过程。
【修改后全文】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倾听的表述,我觉得非常精准的说出了我的倾听问题。
片段提到无论在商务或一般的社交活动中,长时间处于听者的位置是一件让人感受不好,十分耗费精力的事。而且在倾听中,还会常出现这样两种问题:问题1:选择性倾听。放不下自己头脑中早先安排好的事项,边听边想办法尽快结束谈话,赶紧做自己的事;问题2:有意识打岔。暗中转移谈话主题,让自己更愿意聊。联想到自己各种倾听场景并未幸免,可见倾听这一能力我还欠缺很多。
怎么样才算有效倾听呢?或者说做到倾听有什么标准可参考吗?
有别于我在一般沟通书籍中学到的倾听方法,真正的倾听一定要基于这样一个原则:从爱出发,为帮助彼此成长,以及自我完善。在倾听时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对方的话语上。更具体一点理解,倾听者会因为爱把很难放下的个人想法和欲望都暂时搁置,并且尽可能地去体会说话者是什么样的感受。
做到真正的倾听对于说话者和倾听者意味着什么呢?倾听者真正放下自己关注对方,更背后是出于爱以及释放爱的能量,换句话说也是在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倾听者用心去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让说话者感受到爱,从而更加坦诚,更愿意敞开心扉,因此也会让说话者在表达中释放爱的力量。这个过程是双方不断增进理解和信任的过程,是彼此释放爱,心心相印的过程,两个人都做得好的话会是一段非常美妙的过程。
【修改前全文】
《少有人走的路》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倾听的表述,我觉得非常精准的说出了我的沟通问题。我重述给你听:
倾听并不轻松也不容易。为什么这么说?
不轻松是指长时间的处于听着的位置,耗费精力,让人感觉不好。不容易是指我们很难放下自己脑中已有的优先事项,很难不去过滤听到的话。表现1:边听边加快谈话进度,想办法尽快达到目的使谈话结束。表现2:转移话题,暗中调整谈话主题,让自己更愿意聊。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倾听并不是真正的倾听。
什么是真正的倾听呢?
1)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从爱出发,为帮助彼此成长,以及自我完善。
2)把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对方的话语上;更具体一点的做法是把个人想法和预防都暂时搁置,并且尽可能去体会说话者是什么样的感受。
做到真正的倾听会有什么好处呢?
1)放下自己关注对方,是爱的具体表现,倾听过程中双方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
2)把注意力放到话语上,能够彼此敞开心扉,心有灵犀更有助于达成沟通目的。
【原文片段】
# 第1.1讲原文片段 #
【书籍名称】
《少有人走的路》
【原文片段】
直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它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此时,倾听者能够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尽可能地体会说话者的感受。说话者和倾听者都能感受到爱的力量,进而都能实现自我完善。倾听者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会使说话者心有灵犀,更为坦诚,更愿把心灵全部敞开,而不是有所隐藏。这能增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心心相印,共同跳起爱的“双人芭蕾舞”。这是耗费精力的过程,而且须以爱为出发点。基于共同成长、自我完善的意愿,才能够达到倾听的目的。
但是,我们通常缺少倾听的能力。不管是在商务活动还是在社交生活中,长时间倾听他人讲话,是叫人难受的事。我们只是有选择地倾听,头脑中早已有优先项目安排,所以,我们总是一边倾听,一边想着怎样尽快达到目的,怎样使谈话尽早结束。我们也常常转移话题,灵活地把谈话主旨加以调整,以便让自己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