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斯琴高娃朗读了贾平凹的《写给母亲》后,对母亲的书写便成了许多热爱文字的人的首选题材。
母亲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连接最紧密的人。我们在母亲的子宫里成形,靠着母亲的乳汁长大成人。母亲的故事我们知道得最多,与母亲的感情也最为深厚。所以,每篇关于母亲的文章都会让我们从心底里叹息,仿佛那就是自己的母亲。“感同身受”这个词,我一直不太喜欢,因为这世上就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可对于亲情,尤其对于母亲,似乎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目不识丁,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一次,母亲来我家,我家小姑娘郑重其事地要教姥姥写字,母亲很配合。我知道,她只是想要陪孩子。
说起来,我与母亲的连接并不紧密。我是父母抱养来的孩子,这是个众人皆知的秘密,而我在结婚前才从朋友的母亲那里得知。我忘记了自己曾经哭过多少回,因为那么疼爱我的父母居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
我是吃了母亲八个月的乳汁长大的(母亲亲生的孩子在月子里夭折了,父母就此抱养了我)。在我一岁半的时候,母亲又生下了弟弟,从此,我就成了奶奶炕上的人。大凡与奶奶亲密的孩子,与母亲的关系就不太好。我身边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小时候,我与母亲极其对立,母亲的话在我听来,总是那么逆耳。尤其是当她说道奶奶时,我就与她吵。我一直都视奶奶和父亲是最亲的人,母亲挤不进我的心里。
其实,母亲对我的疼爱丝毫不亚于奶奶,只是我从不在意。初一去离家四十里地的重点初中上学,刚过一个星期(那个时候是半个月休息两天),母亲就去看我了。正赶上我生病,母亲给我买了好些吃的,坐了半天才不舍地走了。
从未离过家的我,又是班里年龄最小的,住校求学的日子度日如年。我几乎每天都是以泪洗面,外地来的历史老师说话根本听不懂(那会儿老师们几乎不用普通话讲课),历史课就成了我的专属想家课。如此三个月下来,期中考试时,我从入班的二十名退到了六十名(倒二十呀)。于是,我打定主意转学回我们镇上读(我家就在镇上)。
从小我就是拿定主意拉不回的人。我在回家时把能带回去的东西都带回去了,父亲非常生气,说坚决不给我转。重点初中啊,多少人想进都进不去,我考上了,居然不念。想当初我中榜时全家人高兴的样儿,在乡亲们面前也着实露了把脸儿。可我居然这么不争气!母亲见过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宿舍床上生病的样子,也听过我每次回家声泪俱下的控诉:对饭菜的挑剔(早上是粥,中午是馒头和大烩菜,晚上是玉米窝窝)、对同学的埋怨(宿舍里有个大个子女生总是变着法地欺负我),所以在父亲面前总替我说好话,也是我拗住了不放,父亲终于给我转了学。
一上高中,母亲就给我买了当时很贵重的尼大衣,我记得我穿了好几年,而她却很少为自己添置衣物。我是个善于交友之人,也总喜欢往家里带同学住。母亲总是很热情,尽管她的厨艺很差。在母亲眼里,我们这些高中的学生都是顶有文化的人。所以,她除了热情,还有仰慕。
上了大学,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母亲就常在暗地里哭。没有手机和电话的日子,信件是唯一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我每次都能写好长好长的信回去,但母亲是不识字的,所以她从未读过我的信,或许父亲和弟弟给她读过。
母亲对我的婚姻极力反对,这是我们母女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母亲是胡搅蛮缠。而当我有了自己的女儿,当她们愈长愈大的时候,我开始理解了我的母亲。她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如同我现在,生怕她们今后过不上好日子。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清楚,更别说我那走不出家门的娘。
母亲是个最没有心计之人,对人的爱与怨,从来都是以最直接最迅捷的方式表露出来。在母亲的思维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简单明白,是个很好打交道的人。但农村妇女的浅陋无知与蛮横无理也一样聚集在她的身上,我常为此而与她理论,我们之间的交流也就越来越少。
母亲身上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勤劳。我一直怀疑母亲投错了胎,因为母亲最擅长的就是干农活。家务活、女工活,能不做就不做,做饭只能是粗茶淡饭。精细点儿的活儿都是父亲在做,母亲负责体力活儿(父亲常年生病,不能干重活)。如今,已是六十三周岁了,仍然去地里干活。干自家的不说,还要去揽别家的。所以,我并没有从母亲身上学到当个好媳妇的基本技能。而干农活又是我不需要的,母亲对我的传承也就几乎断裂了。
母亲这一生并不幸福,她嫁给了又英俊又有能力的父亲,注定她一辈子都得仰视,尽管父亲常年生病,得靠她来照顾。我看得出,母亲对父亲的卑微的爱,但在父亲眼里,母亲是一个缺点无数的人。我也曾经那么厌恶母亲的言行,直到我成家多年,我才渐渐理解了母亲的不可理喻:那不过是想要得到父亲的认可的一种极端的方式。倘若父亲能够给予母亲一定的肯定与支持,她也不会那样的怨恨深重。
母亲在她最无助的时候喝下了安眠药,也是命不该绝,大弟弟刚好赶回了家,他把母亲背到了镇医院,救护车又把他和父亲、二弟弟一同载到了县医院。我到县医院的时候,母亲紧闭着双眼,一动不动,我们整整守护了一夜,她才醒过来,却依然神志不清。又过了一天,才恢复了常态。
我在医院里一直很镇静,丝毫没有母亲会离我们而去的感觉,所以电视剧中那些一进到医院就嚎啕大哭的场景并不全是真的。我只是觉得母亲很可怜。得不到丈夫尊重和爱的女子,又有哪一个不是在夹缝中生存?
母亲老了,倔强的脾性改了不少,与父亲的关系也因了奶奶的去世而缓和了很多,但腿脚越来越不灵便,耳朵也背了许多。我从不奢求母亲高寿,我只希望她能少一些痛苦在这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