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开始启动金数据的时候,我对创业圈子充满了好奇。于是几乎每隔几个月,我都会到处「虚心」的求教。第一个见到的是 Tower 的老沈和古灵。他们当时还在成都的一个小区的民房中。十几个人在一个大房子里,光线幽暗,一片悠然的样子。闲聊过后,我给老沈看了金数据第一版的设计图。
然后我们在咖啡馆待了四个小时。
我们一起讨论了「金数据」这个名字是多么的土,设计上可以有哪些改进,这个产品未来的方向,Tower正在改版中「参考」Basecamp 的设计,创业的各种心路,等等,林林总总。具体的内容早已忘记,但那种找到伙伴的感觉,至今仍有回响。
后来我们成了朋友。即便至今在工作层面仍无交集,但在产品支持、销售策略、大会站台等各种场合,仍然两不相忘彼此支持。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时过境迁,几年下来我也进行了更多的拜访,也接待了不少。慢慢的,发现拜访已经不像当初那么纯粹。别人家的草地更绿。自己做的不够好,别人似乎做得好一些。从我观察的创业圈沟通文化来说,去拜访的对象,总是觉得对自己有利的。比如:你这么厉害我一定要学习一下;我们能不能合作。而来拜访自己的,多半是有所诉求:能不能合作,看一下你们怎么做的等等。
很认真的回忆了一下,那些功利性的拜访多半没有带来想要的结果。我甚至已经记不清半年前那家媒体公司总监的名字,想必他也应该忘记了。那些基于功利却最终没有结果的拜访,直接从记忆中挥发了,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而那些留下痕迹的,跟功利毫无关系。
2013年的时候认识了明道的任向晖。我们进行了许多关于企业软件形态的探讨,也没怎么费力气就完成了明道与金数据的集成。向晖也在不同场合热心的推广金数据。在Ping++只有十来个人的时候,我和金亦冶初次见面,像基友一样,在上海大学的操场上边走边聊,绕了三圈。而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支付集成。即便是拿到E轮巨额融资的纷享销客的罗旭,我们交流的主题,仍然是创业和产品。
年代久远,记忆犹新的,还有许多许多。
这些产品和团队,业务形态和团队方式与我们大不相同。从合作结果上看,世俗意义的成功不算多。但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的执着、坚定,让我同为创业者惺惺相惜,充满继续前行的动力,让我更愿意在未来可能的时候,选择他们。
要真正树立自己的理念,并坚定的相信、守护、践行这个理念。创业者的共同终极目标,是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真正的创业者充满着改进这个社会的无穷动力,他们的投入地工作就是生活方式。他们的「套现周期」远在五年、十年甚至更久,超出常人的理解。当你对自己的理念坚定如斯,那么迟早会与这些人相逢,然后你会发现这条路上,出身、背景、项目、工作方式都被忽略,沟通起来心有灵犀。在这样一个更大命题下面,合作与否,只是时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