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冷漠的人。
在思索这句话话的时候,“无情”也从脑海里冒了出来,于是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它们的基本解释为,无情:虚伪不实,没有情义,没有感情。冷漠:冷淡,不关注。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它还解释了:冷漠,对一切都不在乎,冷漠是感情的顶点。对于爱的冷漠或许可以只记得一个真爱;对于人的冷漠 或许可以只记得一个亲人;对于你的冷漠,或许可以让你忘记一切……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然后我觉得我是后者。
最近这个词老是在脑海里盘旋,而且我对这个词愈发有同感。
我这个人吧,从小就是一个内向安静的人,没什么大志向,也没有很多朋友,就是一个在父母安排下慢慢成长学习的乖乖女,家里有一个哥哥,还有个和我们住的不远不近的奶奶。
我想了想,我之所以冷漠,可能是因为我接受的情感输入不多。
从小我爸我妈是比较忙碌的,我妈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女,她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她对自己孩子的关心就在于尽量多买些好吃的,为我们洗衣做饭,关心一下我们的学业(上了大学后这种关心也减弱了),在资金富裕的时候多给我们一些零用钱。我爸是乡镇里的一个电工,基本属于朝八晚五的上班族,不过谁家停电就会随时加班的那种,我爸话很少,家里吃饭的时候基本是我妈在说村里邻里的事情,我爸会回应,偶尔公司有什么趣事也会分享一下。从小我和我哥在饭桌上都插不上话,导致我们吃饭的时候基本不怎么说话了。我和我哥只差一岁,从小关系就不好,小时候抢电视,长大后抢电脑的那种,我记忆中为数不多的哭,都和我哥有关,这些年渐渐长大,家里也没有以前那么穷困,我们彼此之间的理解也相互多了些,便少了争吵,偶尔还会关系一下彼此的生活。至于我奶奶,小时候有些重男轻女,再加上我妈妈的“熏陶”,和她的感情就更淡薄了。
我的朋友不多,我反思了一下,可能和我太不主动有关。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一句话:倾听很重要。这也决定了我这么多年的处事方式,我总是一个听着别人滔滔大论的人,再在适宜的时候插上一两句话。在现代社会人人都想表达自我,站在人群中央成为焦点时,我更愿意退居其后,越不为人所知越好,这是我的一种存在方式,却可能导致我的存在感很弱。在我记忆中,有人因为我善于倾听夸过我,所以这似乎看起来是一个优点,但在与朋友那么多年的相处来看,我只善于倾听,而不善于倾诉的习惯对于朋友之间的相互关系造成了一定的损伤,或许在别人看来,Ta掏心窝的和我分享了许多,而我从不和Ta分享内心的感受是对于我们之间关系的一种不信任,久而久之便疏离了。
然而,不善于倾诉大概源于我的冷漠感。我很少会关心对方的状态,对方最近发生了什么事,交了什么朋友,吃了什么好吃的。因为按照我“换位思考”的逻辑思考能力,上面的这些问题对我而言不值一提,所以我认为对方也觉得不值一提。所以我不是一个朋友圈空间常有动态的那种,可能今天心情还不错就更新一下,有时候看着好友频繁更新动态,我会觉得,哦,原来这种事也可以分享一下呀。是很小的生活点滴,是一顿美食,是和好友相聚,是取得了好成绩,是看了本好书……于我而言,这不过是生活琐事,是所有人都在经历的常态,我的冷漠,是我只关注自我,而不关注他人。在我的常态写作里,更多的是以我为主角,虽然那种写作基本是为了记录我的状态而写,但文章里描写别人的篇幅偏少是事实,这其实反映了我对他人生活的漠不关心,不然生活那么多趣事,怎么在我的文章里占据的篇幅就那么少呢。
这种冷漠感,不仅体现在交友,也体现在与亲人的相处上。“冷漠”一词也是那天和妈妈一起干活聊天时想到的,谈到后代问题,我妈说要是我哥不生孩子的话到时候谁给家里的祖先祭祖,我说到时候我哥在城市里生活,他孩子哪还知道哪里是家里祖先的坟墓,我妈说,那你的意思是以后让我们和家里的祖先都没人烧钱,在下面饿死是吧,我随口回了句,那不然呢。我妈没说话,我才发现我的意思是即使是我爸我妈离开了我们也不会管他们,也许是我是无鬼神论主义者,但那一刻,我发现其实无关于此,是自己太过冷漠,以至于让至亲之人倍感失望。
然后我反思了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我几乎是很少关注社会新闻,天灾人祸,在我看来是灾难,而我并不会表达悲悯之情,它们只是手机上一滑而过的新闻,看到街上乞讨的人,也都是躲闪避过,这也许无关欺骗与否,而在于忽略,不观察真假而选择一闪而过,对于虐待小动物等相关事宜,我不会在微博上义愤填膺的转发评论发表愤慨。也许这一切可以用我不愿意直面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只希望看到美好来解释,但细思极恐,我这种行为,不就是上面提到的:“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毫无同情心。”
如此看来,我果真是一个冷漠的人了,而我还妄想在写这篇文章是为自己辩解来着。
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