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巍的歌里曾经唱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歌中把眼前琐碎的工作生活称为苟且,把心中热爱的理想称为田野,难道不能把远方的田野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么?
在职场上工作多年,经常听到同龄人抱怨工作的枯燥乏味,压力大,没有意义,如果要去做XXX就好了,这个XXX包括“开个蛋糕店”、“世外桃源种菜”、“写小说”等等,每个人都在幻想另一个世界的自己,与其空想,不如实干。
首先,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兴趣不一定是你目前拥有的特长,特长有可能是你的天赋,也有可能是你多年学习工作培养出来的特点。兴趣是你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你在任何状态下都想做的事情,不开心的时候做这件事可以开心,开心的时候做这件事可以更开心。曾经听到一位老师讲,他从小就喜欢听演讲,恋爱了去听演讲,失恋了还去听演讲,他几乎听遍了所有网络上能找到的演讲,这就是他的兴趣。另外,兴趣一定是你真正坚持做过的事情,不能光是看着有趣的事情,没有真正做过的事情,没有资格说热爱。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好像没有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如果目前没有,那就去不断尝试,不断寻找,就像找女朋友一样,谈过几次恋爱,相过几次亲,如果还是没找到只能说是遇见的人太少,而不能因此断言自己不喜欢女人了。
第二,寻找兴趣的服务场景。既然是职业,就需要带来收入;想要带来收入,就需要找到它的价值。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多元化,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因此也催生了更多的职业类型。比如上面提到的那位老师,因为喜欢听演讲,听了很多演讲,他现在是一位演讲设计师,为有公众演讲需求的人设计演讲稿以及提供私人定制的演讲培训。再举个身边的例子,最近加入了一个社群,群主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准90后,每天都在摄取新知识中,她给自己的定位是知识的搬运工,将自己所学通过每天半小时的分享,分享给群里的小伙伴。总之围绕自己的兴趣找到一个有服务场景的输出点,为更多人带来价值,才能为自己带来收入。
第三,将兴趣变为特长。《刻意练习》这本书提到,我们的大脑拥有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相同的适应能力,“天才”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这种适应能力。有目标的刻意练习,会帮助我们在自己的领域里成为莫扎特。找到了服务场景,相当于找到了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去转化自己的兴趣,会事半功倍。如何才能有效的刻意练习呢?最好的方法是找到这个领域里的专家最为自己的导师,如果找不到导师,还可以通过专业的书籍,课程找到方法,不断的训练自己。如果找不到可以参考的榜样和方法,也可以自己通过不断实践,并及时的接收实践之后的反馈,复盘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做的不好的地方,再不断修正自己的练习方法,来达到刻意练习的目的。
第四,利用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有了心中所爱,并且找到了它能够带来的价值,自己又在这一领域里有了一定优势,最后就是利用新媒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提升服务的价值,并在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修正创新自己的服务场景。在互联网时代,有太多的机会成为“网红”,你可以拼颜值,也可以拼能力。文字、音频、视频,所有的渠道都在为你服务。
以上,祝愿远方的诗和田野就在你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