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很多人对新疆阿克苏并不陌生,但对阿克苏的许多历史变迁却知道的甚少,作为生活在阿克苏近二十年的人,今天就说说我比较熟悉的阿克苏。
今天就阿克苏而言,就全疆区域划分来说,阿克苏叫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是阿克苏地区行署所在地,又是阿克苏地区下辖的县级市。
说起阿克苏建城的历史,它在古代历史中是默默无闻的,不要说先秦时期众多“城郭诸国”中没有它,就是后来汉唐时期的军事重镇也还没有它。
阿克苏地名现于文献较晚,建城的时间更晚。但由于它是区域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它很快就超越了库车,成为晚清以后南疆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居东四城之首。
汉代,阿克苏为姑墨国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商埠。清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准噶尔叛乱,将原来的温宿地名定为阿克苏,并筑城为阿克苏办事大臣治所。
阿古柏之乱时,阿克苏沦陷外寇之手多年,各地满目疮痍,面目全非。昔日繁荣的绿洲农业经济遭到致命性破坏,到处是残垣断壁,榛莽丛生,人烟荒芜,百业凋零。
战后残破的社会经济急需恢复发展,“初,设善后局,除城郭工程浩大,尚未兴筑外,所有衙署监仓随时兴修。万寿宫、文武庙、龙王庙、城隍庙,社稷神袛坛、昭忠祠均在东街……”拉开阿克苏城建设序幕。
光绪八年(1882),置阿克苏分巡兵备道和温宿直隶州,均以此城为治所。光绪十年(1884),在老城附近筑新城,亦称汉城,旧城则称为回城(后为民国时期温宿县城),阿克苏道署和温宿直隶州署则移驻阿克苏新城。
光绪二十八年(1902),升温宿直隶州为府,以阿克苏为治所;同年置温宿县,隶温宿府,以阿克苏旧城为治所。清政府废除军府制和伯克制,在行省下实行与内地相同的府县制,削弱伊犁将军的权限,加快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其后数十年间,“生齿日众,边境安谧,岁事屡丰,关内汉、回携眷来新就食、承垦、佣工、经商者络绎不绝,土地开辟,户口日繁”,阿克苏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民国时期阿克苏依旧获得了不错的发展空间。1913年,废温宿府改置阿克苏县,属阿克苏道。阿克苏老城建于乾隆年间,城垣周长140丈,辟有东、西、南三门,道光年间重建;新城为光绪年间所建,城垣周长999丈,辟有东、西、南、北四门,距城墙根约100步筑有环城土墙,其外掘有濠沟。
阿克苏不仅是南疆东北部地区的政治中心,也是阿克苏河流域的重要商业城市,商人云集。老城的居民以维族为主,也有汉人。晚清以后始有沙俄(苏联)人来此居住经商。民国时期,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南关、北关一带,汉族商号有40余户,维族商号有100余户,另有苏联商人所开商店三百余间。
阿克苏新城内以汉族商人为多,北关则以维族商人为多,是阿克苏河流域农牧产品的集散市场,本地所产大米、小麦、杂粮及畜产品多在阿克苏新城市场交易。
民国年间,苏联的经济势力延伸至南疆,阿克苏为其重要的踞点。1940年代初,阿克苏新城有40余家苏联商号,这些商号主要收购南疆东北部地区的土特产品,然后转运回国,并运来苏联的机器制品进行销售。
阿克苏也是南疆重要的手工业中心,晚清民国时期其城区的手工业较盛,尤其是玉器加工业和马鞍行业较发达,其产品为阿克苏名特产品,闻名遐迩。
由于阿克苏城市的政治和经济功能不断强化,城市人口规模也不断扩大,至1940年代初城市居民达4000余户、2万余人,为南疆东北部地区城市规模之最大。
熟悉阿克苏,也就等于熟悉了一个新疆地域的历史,以后大家来到新疆,就可以到阿克苏尽情游玩了,这里有最美味的水果,比如著名的阿克苏冰糖心红富士苹果,还有核桃、红枣、葡萄等,品质优良,口感细腻,都是新疆最优质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