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遇害案过去有一段时间了,曾被众人恨之入骨的凶手也死了,连其老实本分的父亲也道歉了。空姐事件,就像一阵海啸,一时间惊涛骇浪,又瞬间归于平静。
然而,从来没有人问,忠厚老实的父母,为什么会教育出这样的孩子?已身为父母的我们,该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从事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研究数十年的李玫瑾老师说,外界的各种刺激只是导火索,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没有炸药,即便导火索再燃也没用。
青少年的问题,很多都是滞后发生的,当问题呈现出来时,他心理的祸根可能十二岁之前就已经种下了。
犯罪人的父亲说,他打过管过孩子,但不管用,儿子反过来还打自己,甚至一言不合就把三千块的手机摔了。
孩子高中就打架,村里人都怕他。还因为骑摩托车撞人欠三十万。该父亲还说,这孩子小时候挺乖,七八岁时还帮他种地。
听起来是不是很耳熟?孩子早年很乖,后来打架不上学,无技艺傍身,而父母含辛茹苦,老实本分,却管不了孩子,最终让孩子误入歧途,害人害己。
为什么善良老实的父母、健全的家庭却教不出正常的孩子?
2
李玫瑾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北京市四个青少年绑架杀人,被逮捕后竟无丝毫悔改之意,竟然对视一笑,庆幸逃过了死刑。
这四个孩子,都是来自父母健在家庭健全的孩子,无明显家庭问题,如无父母离异、吵架、单亲、贫穷等,父母老实善良,也是费尽心机地管教。
当这四个青少年的父母看到受害人的照片,都流下了眼泪。所有人都痛心不已,也很困惑,更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来问李玫瑾老师,李老师说:管晚了!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法无天,谁也管不了,实际上就是任性,隶属于性格的范畴,这属于社会行为方式,而性格是在孩子早年完成的。
有人会说:我小时候,父母也没怎么管我,也活得好好的。特别是七零八零后的孩子,还处在无信息化的社会,社会环境特别干净。但现在的很多孩子,处在都市化科技化的时代,父母上班或打工陪伴少,电视网络发达,孩子学坏的几率特别大。
用发展心理学来说,从人的一生来看,十八岁之前,人的性格变化非常大,越长大变化越小,36岁到60岁、60岁到100岁的心理是一样。教育人的关键时期是十八岁前,0-12岁是性格形成期,12-18岁是性格定型期。
十八岁前,人已经完成了一大半的心理成长。反过来说,人的心理变化越大,可塑性越强,越好管。
父母管教孩子的最佳年龄是3-6岁之间,这阶段的孩子会说话了,能沟通,且哭闹的时候顶多打滚撒泼,大人还能管控。一旦过了12岁,孩子能走出家门,就很难管了,跟父母一言不合,就喝农药、跳楼或离家出走,父母真管不了。
一11岁的孩子通宵上网,回家被母亲骂一顿,转身喝农药死亡。很多人理解不了,他到底是什么心理?因为孩子知道母亲无条件爱他。用母亲的爱来惩罚要挟父母,这就是自残。
孩子的可恶,就是在他3-6岁特可爱时,大人疏于管教的结果。
3
身为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性格发展?无外乎两点,第一点:情感抚育。是父母管教孩子的前提。孩子0-6岁时,父母的亲情抚育就显得非常重要。有了对父母的依恋,孩子才能心甘情愿地受教。
我家三个孩子,哥哥是家里的长子,深受爷爷的疼爱,很小就跟爷爷睡,我和弟弟没人疼,只能赖着父母。上小学时,我哥逃学、打架、扒火车等,父亲是小学老师,从我哥一年级一直教到五年级,就这也管不了他。
我哥小学没没毕业就辍学了,母亲强制我哥跟她学缝纫活,整整磨砺三年,我哥的性子终于安生了不少,也学了一技之长,后到福州打工,如今结婚生子,老实本分地养家糊口,倒也衣食无虞。
后来,我才明白,我哥从小被爷爷疼爱,跟爷爷亲近,与父母没有良好的亲情抚育,导致他不受管教,加之我父母管的时候为时已晚,才导致他早年误入歧途,但也是他的一技之长挽救了他的人生。
我哥的发小张俊也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他三四岁时,父母离异,他跟父亲继母生活。他带着我哥拉帮结派,肆意横行,也早早辍学了。他没有技艺傍身,浑浑噩噩十几年,娶了老婆生个孩子,后来老婆也跑了。他儿子跟他早年的命运如出一辙。
一次村里办白事,晚上有歌舞团,台下的张俊一时兴起,跑上舞台,抢过话筒要唱歌,那首歌名叫《母亲》,他唱不好,但执意不下台继续唱。扩音器里的声音响彻整个村子,很多人嘲笑他神经病。但我却听到了他的哽咽,也许在这一刻,他也是想母亲的吧,三十五岁的他,竟拿着话筒泣不成声。
亲情抚育是孩子的根,这根若被拔掉了,孩子就像一叶浮萍四处漂泊,迷途不知返。
4
李玫瑾老师说性格培养的最佳时间是3-6岁,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怎样来培养孩子的性格呢?
·三岁开始对孩子说“不”
三岁的孩子已经会说话,能沟通。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要吃的或者玩具,一旦不被满足,就会哭闹、撒泼、满地打滚等,他往往只跟家里人闹,这就是任性的雏形,这时父母要开始管了。
父母要做的,就是将孩子抱到卧室里,因为卧室里安全,没伤害性物件。留一个人管教孩子,可以是母亲、父亲或者爷爷奶奶都行,但必须是一个人。其他人都要出去,否则孩子会察言观色,会求助他人,往往达不到效果。
这时,要本着四个原则:不发火,不要打,不要哄,不要走开!不发火不要打可以理解,但不要哄是为什么?一旦父母哄孩子,他会觉得大人有求于他,容易让孩子有恃无恐。一旦大人走开,就是对孩子的禁闭惩罚,不可取。
大人要心平气和地等孩子哭闹宣泄情绪,中间如果孩子用撞墙磕桌子的方式威胁大人,也不要去管,反正就是不受威胁。孩子不傻,他不会做威胁不了大人的事情。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帮孩子擦擦脸,这时孩子会觉得父母还是爱他的。
·鼓励沟通:说出理由,同时要听别人沟通
这时的孩子已经没有情绪了,父母要开始沟通了,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并要求他认错道歉。
如果孩子认为大人不对,可以好好跟大人沟通,如果他说的有道理,大人可以听他的。总之,让孩子明白哭闹威胁是没用的,只有沟通才有效。
我儿子每次犯错后,晚上睡前会对我说:妈妈,我今天犯错了。我问:犯什么错了?他会说出今天他哪里做得不对了,我会抱住他,说:以后你不要这样好不好?只要你改正依然是好宝宝。儿子会很开心。
一旦这方面培养不当,孩子成人后习惯用闹来处理问题,如夫妻吵架、工作、生活中,总能看到有人拒绝沟通,是闹气的,就是所谓的偏执型人格。
5
·延时满足:买玩具延时一周,努力才能获得
如果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时,要当他的面问售货员多少钱?当售货员说出价格时,要告诉孩子钱是怎么来的,是爸妈上班挣来的,这些钱还要吃饭、买衣服、水电各种开支等,如果买玩具需要等一等,爸妈可以加班攒。让孩子明白钱不是自己来的,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得到的。
玩具可以买,延时一周,这就是延时满足,让孩子惦记着。父母这期间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母亲做饭时搭把手,画画写字等总之是要他付出努力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孩子学会等待,并通过努力去获得,避免形成不劳而获、好吃懒做的惰性。
·克制冲动:给予诱惑,自我克制
比如周末孩子零食,告诉孩子,给他两袋,周六吃一袋,周日吃一袋,如果孩子能做到,到周日就多给一袋。
四五岁的孩子,可能第一次时会做不到,大人不要干预。第二天,拿着奖励的一袋告诉孩子,因为他吃完两袋,这一袋他就得不到了。
等到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孩子往往能控制住自己,留一袋第二天吃,这样他就能多得一袋零食。
这期间,大人说话一定要算数,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如约奖励。这就是锻炼孩子面对诱惑时,怎么克制自己。
我的女儿曾屡次偷钱,我打也打了说也说了,依然没用,后来我定时给她零花钱。有一次,我没零钱,就问她:如果我没有钱给你,你是不是还会去偷?她哭着说:你说的道理我都知道,可我就是做不到啊!当时的我特别不能理解,怎么会这样?她怎么没有一点自制力呢?
后来我懂了。她的早年是奶奶带大的,对她向来有求必应,她没有这种克己的经历。如果杀害空姐的犯罪者能控制住自己,也不会发生后续的惨案了。
心理健康的人面临罪恶,能全身而退;否则,任何一个漏洞,都能成为致命深渊。
6
防止自私:食物分享,替人考虑
等到孩子能够独立坐在餐桌前吃饭时,就给孩子树规矩了。餐桌上最能体现家的意义。比如吃饭前,大人没到齐,孩子不能吃。
比如爸爸没回来,不能独自先吃,让孩子学会替别人考虑。如果爸爸很晚回家,要给爸爸留饭等。一个人一旦能替他人考虑,就避免了自私成性,也能体谅他人的不容易。
·防止娇气:坚强勇敢面对
有的孩子被老师批评,毕业论文没通过或者失恋,一时想不开就跳楼自杀。这种孩子往往缺乏挫折教育。
最简单的挫折教育,就是带孩子做运动,比如跑步和游泳,或者爬山,让孩子体会体力之苦。
这些项目都有临界点,这个时候往往很难受,但只要坚持下去就好了。告诉孩子,人生也会有痛苦,坚持下去就会柳暗花明。
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造成的。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的问题,其心理问题可能出现在十二岁之前。
父母不给孩子埋雷,孩子的生活就会平稳无虞,就算遭遇导火索,他也能全身而退,化危机于无形。
而反过来,孩子一旦出问题,同样可以倒推出孩子早年问题的症结,从而警示为人父母的我们,从而避免孩子重蹈覆辙。放任自流的,只会是野蛮和自私,后患无穷。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自我教育、自我反省的过程,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明确是非对错,在孩子的早年里给予适宜的管教,一手抚育,一手规则,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