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之后,光绪皇帝逐渐失去了乾纲独断的权力,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党也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大清在甲午战争之后变法图存的唯一尝试也失败了,既然庙堂之上的戏唱完了,暂时处于真空状态,民间这时候就接过了接力棒,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
自从洋人传教士进入中国以来,许多国人也都开始信教,但多半是为了寻求庇护,抑或是谋一点私利,真正皈依教会的倒是少数。随着列强在中国势力范围的增大,教堂也是遍布各个城市,甚至在乡镇也会有占地的教堂,于是矛盾就被激化了,盲目排外的一种情绪被煽动和点燃了,义和团在山东像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袁世凯在任山东巡抚的时候,对义和团是弹压政策,注重维护治安,保证商人和外国人的权益,而且对义和团的那些神功护体,是看不上的,认为是伪科学,并且请他们到官府表演,安排士兵用枪射击,果然,肉身怎么能够抵挡热兵器,这些唬人的神功就被戳穿了,义和团转战京师。
在这个时候,由于慈禧太后想垂帘听政,但是列强们一致递交国书,说什么以后但凡有事,只认光绪二字,否则,产生的一切误会和冲突均由清政府负责,这可气坏了西太后,正好此时义和团势大,一时难以剿灭,于是由保守派徐彤,刚毅等便上折子,建议诏安义和团,让义和团和洋人去打仗,给朝廷出出气,慈禧总觉得心里没底,但后来看了表演,觉得这么多精装汉子,也许能挡一挡。
于是,庚子年夏天,原本刺杀德国公使的兵勇不但没有治罪,劝诫三思的两位大臣还被斩首了,慈禧太后果断发动了宣战诏书,同时对十一国宣战,局势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东南富饶一方,封疆大吏也是开明之人,譬如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还有李鸿章等,他们深知这场仗一旦开打,就将万劫不复,但又不能名义上抗旨,只好统一口径,说是伪诏。
八国联军集结而来,没怎么经过恶战,一个晚上就打下了皇宫,慈禧太后早就西逃了。而十几万名义和团,除了一部分确实英勇的死在了战场上,很多就鸟兽散了,因为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战争,虽然在人数上清军和义和团处于优势,但是论军队士气,单兵装备,协同作战,简直差了一个世纪,因此,战后列强瓜分不成,只好谈判,而主张东南互保的李鸿章则被派为谈判代表,议和这根线好歹没有断,慈禧松了一口气。
此后,按照列强的名单,清政府法办了一百多名顽固派官员,一方面让清廷颜面扫地,沦为列强的傀儡,另一方面,也为此后筹建新军,改革新政扫清了障碍,慈禧之后再没有顽抗的信心了,只好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东南互保一定程度上使南方避免了战乱,也为清政府延续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