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附传送门:出版社编辑是如何判断一本小说的?——王威的回答
王威这么说的
多数作者完稿之时,在心中肯定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世界最优秀的。这就像到卡拉ok吼的同学是意识不到自己五音不全的。更认为编辑必定会一口气读完自己的小说。
但是,对不起,亲。编辑没时间,中国的编辑干的是畜生一样的活,他平均给每个小说作者的时间,不会超过十分钟,如果是我,不会超过五分钟。
五分钟够干什么?看个开头啊。
在3000字的篇幅里头,扑面而来的是一堆风景描写,pass,这类作者以为还生活在18世纪的脑残作者,你以为自己是雨果福楼拜托尔斯泰啊。滚,要多远滚多远。
人物的语言动作不出彩,我去,你想干嘛!!!!!你老婆看不下去的东西,别逼我们编辑看行吗?
没有悬念没有伏笔,去死吧,你也配写小说。
至于文笔,放心,除了少数文艺社才会在乎你文笔好不好。《平凡的世界》文字好吗?烂。《白鲸》的文笔好吗?渣。
亲,小说就是先把故事讲好。
开卷五分钟,你没抓住你的编辑,你可以去死了。要知道,在书店里头,读者比编辑更残忍。
说说一直以来心里郁积的几点看法。
在我上大学那会儿,中国的各大书店开始充斥着两类书籍:青春文学,和成功学。
大部分成功学书籍和如今网络上的励志鸡汤属于一类,暂且不提。我们讲讲文学。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青春文学,叫文学吗?按照书店的摆放位置,和出版社建议上架类型,应该算的。可我还记得当年二十岁的我,在书店的这些当代文学书籍中转了一圈又一圈,竟然没有一本能够拿起来读着超过三分钟的。
为什么?
文笔太渣了!真的太渣了!为什么这么渣的文笔还能出版?!
这就是我当时的内心咆哮着的声音!
说白了,就是小学生写作文的水平,没有包袱,没有双关,行文没有韵律和节奏,最多能把话说明白,读起来不需要动脑子的那种。
而我那时对自己写作的要求很龟毛——每一段的文字连用字都不能重复,前后文的特定地方要有独特的韵脚。简直是把小说当散文诗在写。历史上这么做的估计也只有托马斯沃尔夫了,所以看完《天才捕手》我还哭了。
我只和那个时代的作者有共鸣(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再到后来的卡波特,塞林格,卡佛,清一色美国人),是我有问题,还是我们这个时代有问题?
与此同时,哪怕是同为青春小说的题材,他们写的是校园,可我想的是为这一代人立言。
所以我的那种看不起,不是酸溜溜的,而是发自肺腑的。
其实新概念作文大赛前几届出了些人。在中国的任何海选比赛都是前几届出人,毕竟写的好的全国也就那么多。
他们不是没有做过努力,比如蒋峰对小说艺术的钻研就达到了极致的程度,还有韩寒的《独唱团》(本来想叫《文艺复兴》),庆山的《大方》,甚至笛安编过的《文艺风赏》,都是朝着我所希望的方向努力着的。
要知道伍迪艾伦都在《午夜巴黎》里向那个文艺黄金时代致敬。可能这个小个子犹太裔电影导演,都比我们天朝的某些出版行业的从业者们更有文学追求。
逐利的资本推波助澜,中国无论电影还是文学,这些大众艺术都被赋予了原本不该有的,只属于创业公司才该有的KPI。变成了商品。资本是肥料,可人们等不及了,他们宁可揠苗助长。
小说算什么,不就是讲故事嘛。故事讲的好,要什么文笔。@王威 说:亲,小说就是先把故事讲好。
——对不起,我觉得这是《故事会》的水准。
我16岁读余杰,他说过一句话至今在我脑中振聋发聩——
世界上最不能容忍的垃圾——文字垃圾。所以我每次提起笔时,不禁心惊胆战。
其实文笔代表审美,文笔好的人,审美都不会太差。文笔好的人,基本也不大会有错别字要编辑操心,毕竟这是一种文字洁癖。
所以@王威 说《平凡的世界》文笔不好,《白鲸》文笔不好,这是偏颇的,这两本不好,不代表其他名著文笔都不好。
名著文笔不好的印象,很多来源于渣翻译,以及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小说负载了更多社会功能所造成的缘故。《追忆似水年华》和《战争与和平》一类的世界名著,有大段篇幅的内心独白,这放在当今编辑审稿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但这就是当时的风尚,没有电视,没有网络TV,没有网游,没有其他娱乐方式的人们,就靠着这样的长篇巨著打发时间。也更有闲心和耐心品味文字中的辗转腾挪之美。
说白了,他们读的不是故事,他们读的是人生。
其实世界名著也不是文学殿堂里完美无缺的教材,毛姆早就辛辣地批评过一些享誉世界的名著的毛病——我眼中的世界十大好小说,及小说的艺术 (毛姆)
但归根结底,那些书还是很厉害的。和今天日更千言万言的注水网文相比,那才是真正意义的工匠精神。
可如今,大部分网络文学的文笔之渣,已让我不敢直视。起点中文网挺有自知之明的,只自称中文网,没有把文学二字放在网站名字里。受众确实广,过去的地摊文学受众没有不广过,只是渠道不够。
看《重版出来》的时候我有所感悟,小说这玩意好比漫画,故事再好,画风一塌糊涂,有点追求的读者也看不下去的。这是基本功和责任心的问题。你一个画画的人,画都画不好,你来跟我说你是画画的?
所以那部电视剧里,负责漫画书的编辑也认为故事再好,画的不行还是出版不了。
中国漫画书市场远远小于日本,所以这一块的娱乐性是用网络文学代替了。如果漫画书在中国市场很大,我也不知道中国的读者们是更看重画风,还是看重故事。快餐文化嘛,其实只要《故事会》就够了。
严肃文学式微的问题我以后会在专栏里谈到,简言之,是时代共鸣性的问题。
最后,讲个编辑的笑话。
腾讯大家在《天才捕手》上映后让专栏作家们写了一些影评。结果冯雪梅的这篇也不知谁的锅,偏偏将通篇的菲茨杰拉德写成杰茨菲拉德,舍伍德安德森写成伍尔德安德森......
这还是以高端文艺为卖点的腾讯大家审的稿子......
且不说是不是能成为天才的捕手,这是起码的态度问题吧。
所以标题很对——
“天才的编辑,只属于某个特定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