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看自己接触心理学已经有几年了,从书中,从身边的朋友,从同事,甚至从环境中都学到了很多。当下的我常常觉得曾经的自己,哪怕就是上一秒的自己都是旧的。我就像在不断脱皮的动物一样,不断的换掉腐朽的、旧的、过时的、还有错误的那些外衣。每一次更换都好似重生一般,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这种感觉很奇妙,让人很惊喜。学会了用第三只眼看事物,越来越了解自己,从而越来越了解、理解别人。让我惊讶于生命的力量,大自然的伟大,更是让我学会用更谦卑的心去对待这个世界。
我知道,我知道的很少。
在这几年不断学习中,觉察到一些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也会去改变,改善那些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工作后接触的人我可以较为好的运用改变之后的那个我去面对。但是面对父母我却需要更多的觉察,练习和勇气。
前几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做的都是我喜欢的菜,本来怀着很愉悦的心情。刚一拿起碗筷,爸爸义正言辞地,带有指使的语气来了一句:“没事的时候多帮你妈做做家务!”我先是愣了一下,心里“哈?”了一下,随即就有些不愉快。即使不情愿也可以回复一下‘嗯’,可是那一刻嗓子好像被堵住一样,出个声都很困难。脑子里立即捕捉到自己这一躯体反应,然后下意识地分析自己当时的状态:‘嗯,头部没有那种麻麻的感觉,气愤的情绪不多;心口也没有觉得被什么堵住,其他负面情绪也还好。’然后我就在想,为什么我没有回应呢?下面的这些念头匆匆穿过我的脑海:
爸爸的那句话让我感觉到有些指责我。我很体谅妈妈,很爱她,但是我确实不怎么做家务。其实我是有些内疚的,总觉得应该多做一些家务,可是每次都别其他时间占据了注意力。当我每次发现妈妈自己一个人做完家务的时候,有些心疼,想刚才我应该主动承担。爸爸的那句话戳中了我的内疚,让我更感觉到自己的不够好。
我知道爸爸也心疼妈妈才这么说,想让妈妈轻松一些,可以他说话的方式,那种趾高气扬的态度,对我来说让人不能心甘情愿的接受。还有一点,看到爸爸洗个碗什么的那真是千年难遇,他自己也没做到,却让我做,有点不服气。
我一边吃饭一边想着这些,如果按照新的模式,可以直接告诉爸爸当时他的话给我的感受,告诉他怎么说会让我觉得心里舒服一些,或者直接把这那句话不当回事麻利地说没问题,一会碗我洗。但是,饭都吃完了,我的那些话还是没有说出口。
当时自己都觉得好笑,要是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和现在的朋友身上,我们一定马上愉快地就说通解决了,然后还能交换一下自己的心得。本来以为自己面对谁都可以用新的那一套,但是面对父母的时候,那种旧有的模式会得了新生似的冒出来,把我瞬间打回原形。
跟新认识的人有一种成熟的关系、互动模式并不困难。什么时候能和家人用新的模式去相处才是一个质的突破呢。
不过我仍然觉得很开心,因为与之前的自己相比还是有很大的进步。首先立即察觉到自己的情绪,找到原因,这都是以前做不到的。觉察,命名,接纳,这几个步骤下来之后那些负面情绪就会流过我的身体,或者说穿过我的身体而不对我造成不良的影响。
也许一时我们还不能彻底抛开旧有的模式,但如果有了第三只眼,你同样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第三只眼就是觉察。前两天正好有一个朋友提到这个问题。
她说,人在不经意间会伤害到别人。我同意道,对于别人甚至对于自己我们都不了解的有很多,时常站到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很重要。对方表示道理是这么回事,但是知易行难。我说,的确是,但是有这样的认识和觉察其实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用第三只眼觉察,这是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石。没有它,也就不会想到改善行为模式。剩下的就需要通过习得新的模式,内化,应用,反复练习直至掌握。这个时候无论说和做都会变得容易起来啊。
成长之路也许坎坷,却也因此看到了各种风景,看到了与别人不同的世界。也许我们着急,我们焦虑,我们对曾经悔恨,我们想早点成熟,摆脱成长的痛苦。
但我学会更珍惜当下此刻,用属于自己的步伐成长,用属于自己的步调路过世界。当然,会带上我的第三只眼。
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