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汇编的这本家书,汇集了梁启超先生1911——1928年对子女们的400封书信,倾注了一位父亲对子女深沉的爱与字里行间的为人求学处事的熏陶。
信中多是汇报近来家庭,工作,生活起居等方面琐事,但从细微中能感受出一位普通的父亲对儿女的期望,对祖国的盼望及对社会挑起的重担,能多培养一人是一人,能多著一本书是一本,在责任面前,无可厚非。
也能看出先生的顽皮,童心,趣味广泛,在子女面前求关爱,撒娇,自律,不断寻求德性修养方面的磨炼;通达人情世故,在乱世中为各亲戚谋职,为儿女搭关系谋福利;对局势的清明,使他早早地把家中财产往加拿大转移,以确保家人生活无忧,儿女有资上学。
真希望我们做父母的都能看一看这本书,与孩子形成彼此关爱平等交流的好朋友,利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教育影响孩子的同时,也能为他们的将来铺路垫砖。
下面将我所欣赏的一些观点摘抄如下,共同体味共同习之。
人生之旅历程甚长,所争决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之萎葨。
(生活工作中若以此心态待之,想必不仅心理自洽,也能笑到最后。遇到的问题仿若各种病魔,安心静养,乐观待之,都会烟消云散。)
人生惟常常受苦乃不觉苦,不致为苦所窘耳。
(习惯了苦中作乐,自然就没有什么能难倒自己的。观看纪录片《失落的部落》,也能把自己的苦提升到另一层次。)
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自放弃其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有无责任心看做是做人最起码的标准。
(责任一词,分量太重。生而为人,自必担起肩上的责任。)
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中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生不让他侵入。
(永怀希望,浑身都充满干劲)
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的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做甚;着急他作甚;一面不可骄傲自盈,一面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的能力去做,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与社会亦总有或多或少贡献。
若你的学问兴味太过单调,将来也会和我相对词竭,不能领着我的教训,你生活中本来应享的乐趣也削减了不少。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之所以不能专积有成者在此。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通常都是快乐的。
求学是为了学做人。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达到这三件人类道德标准,才成为人。完成的状态为“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不惑:最要紧的是养成判断力。1、最少须有相当的常识;2、对于自己要做的事须有专门知识;3、还要有遇事判断的能力(实事求是灵活应机)。
养成总体智慧才能有根本的判断力。如何养成?1、脑筋变成细密且踏实;2、脑筋要清明。
要做到不忧:不忧成败不忧得失。
要做到不惧:心要光明;不为劣等欲望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