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去玩,坐在回家的车上就看到了这样让我深思的一幕。
因为乘客还未满,司机不发车,所以,我就百无聊赖的环视着四周。这时,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提着大包小包走上车,寻找着空位。
我看见她在倒数第三排一个靠窗的位置停下了,看样子是中意那个位置。奇怪的是,她在那儿站了一会,便朝着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走了过去。
她走后,我才看见原来那个位置上已经有了一位小乘客。那孩子约莫三岁年纪,自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四处张望着,我微微掉头,也未曾见那孩子的家长。
正准备收回视线,却见 ,那孩子忽然爬上了椅子,转过身,可劲的扯着倒数第二排靠窗位置的女乘客的头发不放。这时,有位老爷爷出来制止了他的行为,此事,也就作罢。
不一会儿,那小孩逃离了老爷爷的视线,便朝着最后一排走去,走到靠窗的那女孩身边,伸手就给了人家一下。女孩只是淡淡的抬头看了那孩子一眼,没说什么,继续低下头玩着手机。
本以为那孩子会就此作罢,却见他迅速的爬上椅子,走到女孩身边,伸手就朝女孩的脸打去。好巧不巧的打到了女孩的眼睛,女孩一时间竟疼的“啊”了一声,迅速伸手捂住了受伤的眼睛。
待稍微缓和了一下后,才抬头,发现依旧是刚才那个打了她一下的小孩。这次,女孩依旧没有说话,只是冷冷的盯着小孩。这时,出来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慌张的像女孩道歉,看样子,这便是那小孩的爷爷奶奶。
两位老人道完歉,不等女孩回应,便抱着孙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那位奶奶一边打着那小孩的手,一边念叨“你又出去闯祸,你一天就知道闯祸,前几天才丢了一个姑娘的手机,今天人家又没惹你,你去打人家干嘛”之类的。念完,有转头像女孩道歉。
我转头,女孩依旧低着头,看不见她的表情,只能看见女孩眼眶周围红红的痕迹。也不知到底是刚才那孩子打的,还是眼睛不舒服她自己揉的。反正,最后女孩也没追究,这件事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这样的事情还不止这一起,类似的事情也时有发生。我不知道你们看完这个故事是怎么想的,但我只想问一句,“现在的家长都是以什么方式来教育孩子的?”
孩子还这么小,如果不是有人故意引导,或者受周边环境的影响,怎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方式。亦或者,他这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从前,总是听周围的朋友说,“小时候,我爸妈在家吵架吵的厉害的时候,就摔盘子、扔东西,有时甚至会迁怒到我身上。”
一开始,我并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不是事实。但是今天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开始思考,是不是现在的家长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才让孩子们一代比一代偏激。
从遗传学角度来说,表现型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所以,孩子的生长环境也极其重要。特别是,小孩大脑皮层发育还不完全,不能很好的独立思考,他们不分对错,只是单纯的模仿,模仿那些自己经常看到的东西。
也许,有的家长会认为自己现在不管,以后找所好学校,让老师管,也是一样的。但事实上,父母,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父母,见证着孩子的出生,成长,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之间温情脉脉。
都说孩子是最敏感的动物,他们能感受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许你不经意间一个动作,就可以给他启发。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所以,每对父母,也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父母,也许会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学习、去钻研;但也有的父母,希望通过各种补习班让孩子变成他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一般来说,后者这样的家长将成绩看得尤为重要。他们喜欢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认为自家小孩身上有各种缺点,因此,他们就会“变本加厉”的加重孩子们的负担,努力的使自家孩子变成他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也还有一种父母,他们拼命的赚钱,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们在变坏的路上越走越远。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老话,“望儿成龙,望女成凤”,这似乎是每个家长的期望。而这个期望,却成了禁锢孩子们的枷锁。他们害怕看见父母失望的眼神,害怕因为成绩不好而遭到父母的训斥。
他们几乎用尽全力想要做到最好,他们哪怕是撞得头破血流,也依然想要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期盼这得到父母的认可,他们不想让父母失望。
但即使他们成了世界第一又如何?他们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他们失去了童年,失去了梦想,失去了自我,仅仅只为了成全父母那可笑的期望。
正视对孩子的教育,才是让孩子成长成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