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从寒起”,寒气重身体毛病就多,虚胖、面色苍白、手脚冰凉、痛经、小便频繁等。
中医认为,机体由气构成,这团气“动则生热,静则生寒”。寒气实际上分为两种:内寒和外寒,这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
内寒多是由体弱造成,主要表现为体虚、气短乏力、面色苍白。
外寒大多是外界寒气侵袭造成,主要表现在体虚和体壮者有区别,体虚者会导致内寒,体壮者身体与外寒斗争,表现出体热。
寒气主要有三种:
1、脾胃寒
主要表现:腹痛、腹泻,劳累或空腹时胃痛加重,不能吃偏凉的食物。
调理:饮食上多吃性温、暖胃健脾食物,如羊肉、辣椒、肉桂、红糖姜茶等,特别是红糖姜茶,红糖姜茶的成分主要是姜和红糖,生姜有温经散寒,驱寒作用,红糖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的效果,两者结合可以温经散寒,健胃,化瘀。
2、肾虚
主要表现:腰部酸软无力,小便频繁,面色浑浊,免疫力低。
调理:保持足够的睡眠,选择舒缓的运动,如慢跑、散步等。
3、肝寒
主要表现:怕冷,倦怠乏力,常有呕吐感,或头顶痛。
寒气最先侵袭三个部位:
1、脚底
“凉从脚气”,脚底距离心脏较远,供血较身体其他器官差,加上脚脂肪层薄,御寒能力弱,易受寒。
2、肚脐
肚脐位于腹部正中央凹陷处,与身体其他部位不同,脐下无肌肉和脂肪组织,血管丰富,容易受到寒气的侵入。
3、嘴巴
生冷食物、寒性食物和中药在服用都需要加以注意,以免长期服用损伤脾胃。
赶走寒气,注意三个习惯:
1、管住嘴
严防病从口入,少吃生冷食物,服用药物应遵医嘱服用。平时做饭适当放葱、姜、蒜,一则调味、二则驱寒,可饮用红糖姜茶,红糖温热,生姜温胃散寒。
2、注重衣着
少穿或不穿露脐、低腰服装,空调电扇不要对着肚脐吹,晚上睡觉一定要盖着肚脐,穿宽松衣物,打底裤、打底袜会紧紧捆在身上,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使肢体和皮肤表面的血液循环减慢,更容易冻伤。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天晒半小时太阳,边晒边拍打按摩,不要熬夜,熬夜内耗气血,容易导致经络阻塞情况。
4、注重日常生活小细节
选择适合的袜子,不要再水泥地上走,外出注意足部保暖、不要蹚水,经常泡脚,用带加热功能、没过小腿的脚盆,保持水温40度左右,泡脚前后要喝一杯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