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生活慢了下来,看见老公网上买书,便叫他捎两本。
“要什么样的?”
“抒情散文就好。”
于是老公帮我买了《撒哈拉沙漠》与《梦里花落知多少》。我一听《梦里花落知多少》,第一时间想到了郭敬明,高中时代已经看过了他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又想到这几年他拍的几部豆瓣评分很低的电影,便有点墙头草意味地讨伐这本书,说怎么的怎么的。总之,不要这本书。(其实别人比人比我强太多了,而且他的这本书当时也挺火。)老公听完后解释道:“这是三毛的啊!”三毛这个名字如雷贯耳,我早已铭记于心,但关于她的经历,关于她的著作我是知之甚少。所以尽管有时我舞文弄墨,但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空有其表的草包。老公也未曾看过这本书,不是太自信,所以我们在疑虑中等待着……
书到的一刻,终于安心了。
赶快拆开外包的薄膜纸,翻看里面的内容。因为失去了挚爱荷西,这本书的开篇充斥着浓浓的悲怆。我曾经不算容易地度过了一段抑郁的时光,所以现在遇了负能量的磁场便能闪则闪。放下了《梦里》拾起了《撒哈拉》。
《撒哈拉》里因为有心爱的人陪伴着,每一个字每一个符号都感觉洋溢着幸福欢快的味道,甚至连偶尔吵个架也觉得甜蜜了。三毛跟荷西在一起的日子虽然不多,但这样纯粹的爱过,趣味十足的生活过,自由随心的流浪过,也足以令人羡慕了。
看完了《撒哈拉》,没得选择地只能看《梦里》。体会了三毛失去荷西之痛,陈父陈母面对着悲伤至极的女儿却无法帮她排解之痛。浓浓的悲恸之情终于是越过了,来到了轻松的第二篇《荒山之夜》。这篇中三毛与几位朋友结伴登山,有几处写景的句子实在是太美了:
“极目望去,是灰绿色的仙人掌,是遍地米黄的茅草,是秃兀的黑石和粗犷没有一棵树木的荒山,偶尔有一只黑鹰掠过寂寞的长空,这正是我所喜欢的一种风景。”
“太阳没有完全下山,月亮却早已白白地升了起来,近晚的微风吹动了衰衰的荒原,四周的空气里有一份夏日特有的泥土及枯草蒸发的气味。在这儿,山的庄严,草原的优美,大地的宁静是那么和谐地呈现在眼前。”
平日生活中,我也见过类似的风景,却因语言贫乏无法这么美好的表达出来。于是立即拿出笔,在这些文字下勾勒出一条条波浪,以备后续背书。
文中还有一处我也欣喜若狂地画上了线条:
“生命短促,没有时间可以再浪费,一切随心自由才是应该努力去追求的,别人如何想我便是那么的无足轻重了。”
每当不思进取时,我便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果然疗效极好。对于生活的态度,我是很赞同三毛的,虽然不能像她那么自由自在地流浪,但精神上我可以靠近一点,更靠近一点……
《梦里》这本书后面写了三毛跟旧友相聚,结识新友,卖房,买房等事宜,外表看似快乐充实的一段时光吧!
啃完了三毛的两本书,老公表示愿意把他同时期购入的几本几乎尘封未动的他的书借给我看,我拿起唯一一本他拆过薄膜的《战争与和平》。
记得那天书刚到,老公坐在乏旧的藤椅上,背对阳台,橘色的圆形玻璃桌安置于藤椅与立柜之间,立柜处于墙壁角落之间,几根干芦苇枝插在铁皮花器里兀自矗立在墙壁与立柜的角落间。你双手搭在桌子边缘,左指按着厚厚的书,右指按着外表陈旧过时的厚厚的笔记本。阳光泻进小屋,洒在沙发上,一阵风拂过,芦苇枝随之起舞。你舒缓的面容下凝聚着专注的目光,笔尖不时在纸上沙沙作响。我为你的专注动容,钦佩不已,凑上前看看你做了多少深刻的笔记。妈呀!本上鬼哭狼嚎地画着一堆堆人名啊!你说俄国人的名字太长了,都弄不清谁是谁。[流泪] 我不信,于是我首先捡起了这本你看过的书,我看时根本没有记一个人名,没必要,谁是谁重要吗?彼时彼刻我已经彻底摒弃了这本书,待我修炼三百年后再回来翻你!
战争之类的神马我无法走进情景中去我是完全可以原谅自己的,有多少平庸女子愛战争题材的书籍呢?还是看看爱情类吧!于是我替老公掀去了《安娜.卡列尼娜》的薄膜,果然,这类型的书才是我的所爱嘛:这本书里,我就记住了名字——女主人公安娜。只可惜我是个急性子,在看了百来页后,男女主燃起愛的火苗时,我便迫不及待地翻去了最后一章节,就这样,这本书我看完了,越过了中间的千山万水。
经过名著的洗礼,自我认识到还是比较适合情节简单,故事精短的书籍,于是我再次掀开那些触摸过数次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