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泸定桥战役被称为红军长征中四大抢险战之首,悲壮惊险无以伦比。
1935年9月29日下午,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在悬空飘荡的铁索间,红四团22勇士面对着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艰难而坚定的前进着,一步一步向对岸逼近……。这时敌人突然在桥头放了一把火,然后迅速向城内逃窜。红军勇士们奋力穿过大火,占领了泸定桥。
敌人为什么要突然放火逃窜?因为扼守泸定桥的第38团团长李全山接到了旅长袁国瑞的电话,告诉他沿东岸而来的红军已经突破了海子山防线,直奔泸定城而来。他的侧翼已经暴露,退路也被切断,让他赶快想办法撤退。
李全山接到电话后大惊失色,他已成孤军,即将面临被夹击的命运,泸定桥不可能守住。他急忙命令部队快速撤退,为了防止红军追击,他下令在桥头放了一把大火。
敌人背后出现的这支红军,在历史文献和影视剧中鲜有提及,但他们同样是泸定桥战斗取得胜利的关键,是泸定桥战役胜利的功臣。
他们也是从安顺场出发,沿大渡河东岸北上,历经数次血战,终于突破敌人重兵防守的险隘海子山,对泸定桥守敌形成包夹之势,迫使敌人不得不放弃泸定桥夺路逃跑。
我们在歌颂22勇士的英勇无畏时,他们也应该被提起,他们就是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师的红二团、红三团。
一、东西对进
1935年9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准备北上川西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但一道险隘横亘在他们面前,这就是大渡河。为快速攻占安顺场渡口,强渡大渡河。红军成成立了先遣军司令部,刘伯承任司令员,聂荣臻任政委。他们七天飞奔了596里,于9月24日赶到了安顺场渡口。
此时驻防大渡河北岸的是刘文辉24军第5师。其中第5旅主防富林至安顺场一带,第四旅主防冷碛至泸定桥一带。但刘文辉为了保存实力,不想和红军硬拼,只想等援军到达合围红军。而且他们已经收缴和毁坏了大渡河一带所有的船只,他们认为面对大渡河,红军插翅难渡。
所以安顺场渡口只有守敌人一个排,而且他们没有料到红军来的如此之快。敌人来不及抵抗就成了俘虏。红军占领安顺场,但他们只找到一条船,这是敌人准备逃跑用的。
望着这一条渡船,刘伯承、聂荣臻心情沉重,数万红军靠这一条船是远远不够的,而攻占对岸渡口阵地,占领渡口,红军可以依靠的也只有这唯一的一条渡船。
25日,刘伯承、聂荣臻命令红一团强渡大渡河,抢占对岸渡口。红一团团长杨得志组织了17人的突击队,由一营营长孙继先率领。上午10时,突击队向对岸渡口的敌人发起了进攻。在滔天巨浪中,17勇士在船工的帮助下,冒着枪林弹雨,用一条独船冲击敌人的阵地。几经周折,船终于顺利冲到对岸。17勇士打垮了防守的敌人,完全占领了安顺场两岸渡口。
26日,毛主席赶到了安顺场。他望着河面宽阔,波涛汹涌的大渡河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四条船……两万多人……,留给红军的时间不多了,蒋介石部署了20多万部队,已从东、西、北三个方面合围过来,那南面薛岳的中央军也已渡过金沙江,向这里扑来。红军如果不能快速渡过大渡河,就将在这绝地险境被敌人合围,重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全军覆没的命运。
同样是五月、同样是安顺场、同样是3万左右的人马,这偶然的巧合,难道注定了红军的命运?
“绝不做石达开第二!”,这是毛主席和所有红军的心声。
自1934年10月从江西出发长征,在这大半年里,他们一路血战,历险无数,但总能依靠顽强的信念和革命的信心,险中求胜,化险为夷。这一次,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毛主席从当地一个72年前亲眼目睹石达开兵败的老人口中得知:石达开本来可以安全离开此地,只因小妾生了一个儿子,在此摆酒,全军庆祝三天,延误了时机。加上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渡河,才会被清军合围于大渡河边,全军覆没。
兵贵神速!红军绝不能坐以待毙,必须马上行动。毛主席认为红军必须要在这个绝地险境抢出一个机会。除了在安顺场渡河,据此320里的泸定县铁索桥,也许是红军的另外一条生路。
毛主席当即开会决定,兵分两路。刘伯承、聂荣臻率领原来的先遣队红一师和干部团,就利用这四条船渡到对岸,沿东岸北上,是为右纵队,目标是穿越海子山,进入泸定城,从侧后攻击泸定桥;毛主席和中革军委领导率红2师、红5师和军委直属队沿西岸北上,是为左路军,到达泸定桥后,从正面强攻泸定桥。两军东西对进,相互支援,夺取泸定桥。
27日,在江风呼啸的大渡河边。毛主席对刘伯承、聂荣臻说:“如果两军不能会合,被敌人分割了,你们就单独走,到四川去开创局面。”刘伯承令人斩钉截铁的说,主席放心,红军是打不散、割不裂的,我们一定会在泸定桥相会的。
东路军以王开湘、杨成武的红四团为先锋,他们一路飞奔,途中攻克险隘菩萨冈和猛虎冈,后冒着大雨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日夜兼程240里。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于泸定桥,他们的事迹已广为人知,在此不加赘述。我们主要来看一下鲜为人知的东岸右路红军红一师的战斗历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