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老妈一时兴起,说了件几十年前我小时候的事情,大约在我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和她要三分钱,说要还同学,因为借了同学三分钱,买了一根冰棍儿吃。(哈哈,我小时候货币的主要计量单位还是分,大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几十块钱。)老妈当时就急了,狠狠批评了我一顿,说让我记住不能随便借人家钱。
时代不一样了,教育的观念也应该不一样了,于是,突发奇想,把这点小事发在朋友圈,想看看如今家长的反应。孩子的话题到底还是引人关注,也应一些朋友的要求,把大家的评论贴出来供大家参考。
在孩子借钱买根冰棍儿这件事的处理上,可以从两方面总结大家的意见。
第一,从态度上说,有的朋友肯定甚至得意,认为孩子聪明,自己能解决问题,满足愿望;有的反对,要批评教育孩子,因为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被父母教育的,不能随便跟别人借钱(这种意见现在不多了);有的觉得这是一件小事,一笑而过,让孩子还钱就行了;还有朋友立刻首先检讨自己,是不是对孩子限制太多,要求太严了(这是个一年级小豆包的妈妈,有点焦虑哟,呵呵).....
第二,从行动上说,有的是给孩子钱让孩子还上,有的是让孩子付出劳动,换取欠款。
就像我的心理咨询师朋友们在群里说的:教育孩子的背后是家长的价值观,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且按照这个价值观教育自己的孩子,无所谓对错之分。
我觉得要教育孩子,家长必须先理清思路,然后按照自家孩子的情况做处理上的调整。
单纯分析孩子借钱买冰棍儿这件事,说说我的意见,仅供参考。
首先可以把它看做是孩子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需求可以说,是人类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所以孩子有需求是好事。如果孩子缺少需求倒是要家长积极想办法调动孩子的需求产生了。健康的需求,应该得到满足,如果压抑,孩子的需求还有可能通过不利的渠道进行宣泄。不健康的需求当然要抑制。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可以从需求的角度探究孩子的心理,然后通过满足与抑制的手段引导孩子发成长。
孩子的需求无穷尽,和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比起来,吃根冰棍儿是个太小的需求了。所以没必要为了一个小小的需求严厉斥责孩子,倒是可以和孩子聊天,问问除了享受冰棍儿美味之外,还有没其他的发生情景和需求。当然如果你们家孩子借钱买了个游戏机或者更大的东西,那性质就不同,另当别论。(现在真说不准孩子之间能借出大钱来。)
另外再进一步,其实是可以借这件事让孩子分清需求的不同层次的。比如吃冰棍儿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为了享受美味,就不是一个必须立刻就要得到满足的需求,那是不是可以引导孩子暂时克制这个需求,待父母在的时候再来满足。
其次,孩子能借到钱买冰棍儿,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7-12岁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能力的品质。
通过这件事,理论上可以培养孩子三方面的能力:
第一,解决问题的能力:没钱,又想吃冰棍儿,当场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没有条件买不了就不吃,另外一个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想办法买到吃到,那向同学借钱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当然是建立在有借有还的意识基础上的。(这个意识的培养窃以为在7岁前就应该完成了。)
第二,控制欲望(需求)的能力:前面说到了,吃冰棍儿的需求不是必须且立刻就要满足的,是可以忍耐和克制的。过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再说也是可以满足口福的,而且克制之后再满足,会觉得冰棍儿更好吃了。
第三,劳动换取金钱的能力:有的家长表示知道这件事之后会立刻给孩子钱,让孩子还上。我倒是更赞赏评论中其他很多家长用劳动让孩子换取金钱的做法。有的让孩子做家务,有的让孩子擦皮鞋,有的让孩子卖自己的东西,有的让孩子预支零花钱,各种方法,不管怎么样,就是让孩子知道钱的得来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在评论里,这两个留言分别是我的表姐和表姐夫,妈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爸爸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他们培养了一个很好的女儿,现在正在上大学,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优秀女孩。就用现实中活生生的例子做结尾吧。
Ps:我妈说,她思想也与时俱进了,说批评我有当时的客观条件,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要是搁现在,肯定不会严厉批评我了,现在谁还不是借钱买房,提前消费呀。在我老妈身上,印证了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我为有一个终身学习的老妈感到骄傲。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