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台湾1949

                        2台湾简史

著名诗人余光中写的那一首《乡愁》,里面有一句这样写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的确,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几千年以来可谓风云激荡、源远流长。

但这其中,又充满了多少崎岖坎坷、多少艰难险阻,又寄托了多少哀思、多少情仇?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也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望大陆》,其中这样写道: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就是大陆与台湾之间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却已变成了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在此,谨以本文,简单的回顾历史上大陆与台湾的历史渊源,深刻缅怀那些曾经为保持民族独立和促进国家统一的仁人志士们。

通过回望历史,衷心祝愿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完成!

而在回望历史之前,先看一下台湾究竟为什么如此重要。

一、台湾的战略意义

台湾的重大战略意义,是由其地理位置决定的。

从台湾是整个东南沿海海防最为重要的环节,如果中国的海军实力强大,掌握台湾岛之后,以此为基地,向西可以控制中国海岸线的南半部分,向北可以控制中国海岸线的北半部分。向东北方向可以威慑日本,向南可以与海南岛一同作为战略基地,南下南海。在正东方向,中国海军和空军同样可以由台湾岛向东,把军力伸进西太平洋,进一步保卫国家海空安全。

台湾、海南二岛交相呼应,人民海军可以凭借两岛牢牢控制整个中国领海,将整个海防系统全面健全。

但是,一旦台湾落入敌对势力之手……

那么同样,敌人可以以台湾为基地,以海军袭扰整个中国沿海;

轰炸机可以从台湾起飞,直接轰炸中国腹地,比如抗战时期日本人就是这么做的。

现代对抗,敌对势力还可以在台湾安装功率强大的干扰和窃听设备,威胁大陆的通信安全。

他们还可以在台湾地区部署导弹,只需要中程导弹就可以覆盖到中国腹地深处。

台湾的地理位置,历来引起兵家重视。例如清朝时期曾经率军收复台湾的施琅,就曾经多次向康熙皇帝上疏,系统性地说明了台湾的战略意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篇:

一是《恭陈台湾弃留疏》其中这样写道:“台湾地方北连吴会,南接粤峤,延袤数千里,山川峻峭,港道纡回,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

二是《海疆底定疏》,更是对整个海防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盖天下东南之形势在海而不在陆。陆地之为患也有形,易于消弭;海外之藏奸也莫测,当思杜渐。”

可以说正是由于台湾地理位置的卓越,使得几千年以来它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充满了波折。

而这一切的开始,不妨就从那个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开始说起……

二、陆台之间有记录的最早探索——230年,卫温抵台。

公元229年,东吴孙权正式称帝。东吴由王国正式变为帝国。

但是,由于汉末战乱的影响,整个中国的人口都不多。

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曹魏,大概有将近500万人口。

最弱的蜀汉,人口也就一百万左右;

东吴介于两者之间,大概二百多万人口。

在古代,人口就是生产力,人口决定兵源、决定粮食产量,决定经济社会发展。

现在其实也是一样。

为了补充东吴的人口,公元230年,东吴皇帝孙权,派出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带一万多士兵,出海寻找传说中的夷洲、亶洲,目的是带回两个洲的人口。(《资治通鉴》:吴主使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亶(音“但”)洲,欲俘其民以益众。)

其实孙权这样安排,应该还有个目的,那就是为自己找寻最后一处栖身之地,以备不时之需。

比如一千多年以后的蒋介石,就是这么做的。

由于东吴凭借长江天险自守,所以当时东吴的水军实力,位列三国之首。

如果在海上能有个立身之处,那么依靠东吴强大的水军,起码退守自保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孙权铁了心的要卫温等人出海,即使两大重臣陆逊、全琮以各种理由,比如海上气象难测、即使找到夷洲但原住民也是野蛮人等理由劝谏,孙权依旧不听。

卫温、诸葛直就在海上漂啊漂,找到了传说中的夷洲——台湾。

但是另一个洲,亶洲,却没有找到,《三国志·吴主传》上说,当年秦始皇让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出海找寻长生不老药,最后就是到了亶洲。

而且书中还提到,(亶洲)所在绝远,卒不可得至。就是说亶洲距离大陆太远,短时间过不去。

通过神话传说和地理位置分析,亶洲可能是日本。

不谈亶洲,再说夷洲。

有人要问,凭什么说夷洲就是台湾?你有什么证据?

我当然有证据,证据在《后汉书·东夷列传》的章怀注中。

唐朝章怀太子李贤,在为东夷列传作注的时候,引用了沈莹所著的《临海水土志》的一段话:“夷洲在临海东南,去(会稽,苏州等地)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

秦汉时期,一里大概400米,所以夷洲的位置,就是现在的台湾(按照一里400米算,台湾最北端的台北距离苏州1900里左右)。

由于对气候的不适应,卫温的部队遭遇了瘟疫,病死的士兵多达十之八九。

卫温和诸葛直无奈之下,带着夷洲几千人回到东吴。

由于并未找到亶洲,夷洲之行还损失惨重,而且最重要的是,夷洲的气候不利于孙权栖身。

所以,卫温和诸葛直两人因为未能完成任务的罪名,被诛杀。

两人虽然身死,而且一生其他事迹已不可考证,但仅就发现台湾这一件事情,两人的名字足以写进中华民族历史而永远流传。

因为按照国际惯例,岛屿的主权,是先发现、先命名者获得。

台湾在秦汉时期就得名“夷洲”,史料中记载的最早发现的人是卫温。

这就说明,台湾作为岛屿,从三国时期就属于中国的一部分。

后来东吴被西晋所灭,台湾的法统也就由此属于西晋而继续流传下来。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交流,由此开始。

三、大一统王朝的天威——610年,隋朝攻流求。

隋朝时期,东海上出现了一个流求国。引起了隋朝的不满。

那么这个流求,到底是指的后来的琉球群岛还是台湾?

历来众说纷纭。

但是就《隋书·列传四十六》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

这其中的建安郡,大体位于现在福建省南平市一带。

从建安郡到流求,水路走五天。

按照隋朝的生产力和水路行驶速度来看,流求应该就是台湾。

607年,隋炀帝为了探索海洋,派一个叫朱宽的人出海走访,到了流求国。

由于言语不通,只从流求国带了一个人回朝廷。算是完成了初步的探索。

这一次,应该是带回了一个土著居民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

608年,隋炀帝再次派朱宽走访流求国,这一次,朱宽“取其布甲而还”,算是了解了流求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了解完了以后,好巧不巧,日本人来戏了。

日本来了个使者,对隋炀帝说,流求这个地方,对中国可是有长久利益的宝地啊(“此夷邪久国人所用也")。

隋炀帝一听,本来自己也有征服流求的意向,日本使者这么一说,那还等什么?

当然,隋炀帝还是先礼后兵,要求流求国归附,流求国拒绝。

隋炀帝随即派了两人带了些兵马,打进了流求的首都,俘虏了几千名俘虏回到了大陆,流求国至此灭亡(以后又复国)。

事实证明,挟洋自重,以台湾之力对抗大陆,终究会玩火自焚、引火烧身。

四、澎湖列岛的控制权——宋元明三朝经营澎湖。

时间来到了南宋。

公元1171年,南宋实现对澎湖列岛的实际占有,并将澎湖列岛纳入福建省晋江县管辖。

公元1281年,为了寻求攻打日本的基地,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

澎湖巡检司主要管理澎湖列岛地区,并以澎湖列岛为基地,可以进一步观察台湾岛内动向。

澎湖的地位特别重要(澎湖是台湾重要屏障)

澎湖的地理位置,距离台湾本岛仅不足五十公里,澎湖若失,台湾难保。

公元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为推行禁海政策,撤销了澎湖巡检司。

澎湖巡检司的撤销,使得海上来的日本倭寇,可以凭借澎湖和台湾为基地,北上侵犯大陆。

由此,明朝倭患日益严重。

为打击倭寇,保障海上安全,公元1563年,明世宗嘉靖帝再次恢复了澎湖巡检司。

倭寇之患,在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努力下,得以平息。

然而好景不长,海上马车夫——荷兰人来了。

1622年,荷兰准备占领澎湖列岛,被明军击退。

1624年,荷兰正式放弃攻占澎湖列岛的打算,转而谋划台湾本岛。

西方列强占据台湾的时代,来临了。

五、荷兰西班牙殖民时期——1624-1668年

为了找寻一个能与中国大陆、日本商业往来的最佳落脚点。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台湾。

1624年,荷兰人放弃占领澎湖列岛之后,占据了台湾南部。

1626年,西班牙人就侵入了台湾北部。一度占领了台湾北部的重镇——基隆。

随后吞并了整个台湾北部。

占据了台湾北部,就有了与日本通商的重要航道。

为了争夺台湾岛的控制权,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不惜大打出手。

1642年,荷兰人取得决定性胜利,占领了基隆。

西班牙无落脚之处,退出台湾。

荷兰由此控制了台湾。

然而无论是西班牙人还是荷兰人,都在台湾实行奴化教育,强迫原住民改信天主教。

西方殖民者还搜刮台湾地区的茶叶、丝绸等商品,高价转卖给欧洲各国。

由此获取巨大利润。

同时借助台湾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海洋贸易上占据了先机。

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台湾原住民的反抗。

最终,台湾人民联合民族英雄郑成功,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六、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绝唱——1662年击败荷兰殖民者。

1661年,郑成功率领士兵2.5万人,战舰数百艘,自金门开拔,出师攻打荷兰人占据的台湾。

四月初七,郑成功率军包围荷兰人的统治核心地区——台湾城。

但由于台湾城坚固,易守难攻,郑成功采取重炮轰城的办法并未奏效。

郑成功随即改变策略,以优势兵力进行围城。

围城八个月之后,1662年1月,郑成功率军发动总攻,一举攻破安平城碉堡。

台湾城中的荷兰人见堡垒已破,抵抗无益,宣布投降。

荷兰人在此地经营近四十年,最终被赶回了老家。

但请注意,在台湾北部,荷兰人在打败了西班牙人之后,依旧控制着基隆地区。

但郑成功已经无力继续收复台湾北部地区。

因为他的健康状况,已经被一连串打击所重创。

收复台湾南部以后不到半年,郑成功去世。

死前深感明朝灭亡、满清入关,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奋力抓破了自己的脸。

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没有脸面在地下再见先帝。

言罢而终。

享年39岁。

郑成功去世的六年后,他的儿子郑经,派出军队,赶走了盘踞在北部基隆一带的荷兰军。

由此荷兰殖民者全部被赶出台湾岛。

但是,当时的中国大陆,明朝势力已经土崩瓦解。

满清入关后,明朝势力仅剩下台湾一地。

郑经,就在暗中组建自己的独立小王国,台湾也被打造成为一个独立的小政权——明郑。

于是,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七、台湾再次回归——1683年,施琅平台

关于施琅这个人,历史上众说纷纭。

他曾经做过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手下,跟着郑芝龙投降过清朝。

后来在清朝那里混的不如意,就南下投奔了郑成功,从事反清复明工作。

又由于自己的理念与郑成功不合,虽然立有战功,但仍然被郑成功削去了施琅的兵权。

施琅一气之下剃了光头,差点就出家做了和尚。

然后施琅有个手下,叫曾德,此人心术不正。

施琅并不喜欢这个人,但是这个人却得到了郑成功的赏识。

郑成功还把曾德当作心腹,用曾德来制衡施琅。

施琅怒不可遏,直接把曾德抓了起来,要处死他。

郑成功听到消息后,派人立即赶到刑场,要求施琅放人。

施琅没有听从命令,将曾德直接斩首。

这就是著名的曾德事件。

曾德事件以后,郑成功认为施琅不听自己的命令,难以控制。

于是把施琅和他的全家都抓了起来。

但是施琅却神奇的越狱成功,逃出生天。

他的家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郑成功听说施琅越狱,一气之下,杀了施琅全家。

由此,施琅与郑家之间就有了血海深仇。

1652年,施琅选择投奔清廷。

施琅由此背上了汉奸的骂名。

从这段历程来看,施琅为了报仇,选择投奔敌国,确实令人不齿。

但并非无故所为。

他与郑氏之间的恩怨纠葛,也非外人能一语道清。

1680年,郑成功之子郑经去世,享年40岁。

台湾岛上,权臣冯锡范立傀儡郑克爽登位,自己则主持大局。

但是冯锡范的执政理念,在岛内并不得人心。

明郑政权,已经失去人和。

1682年,清朝全面平定三藩之乱,重心移到了收复台湾。

同年10月,施琅任福建水师提督,加封太子少保。

他加紧训练水师,准备平定台湾。

1683年六七月间,施琅率领清兵2.4万人,准备先攻澎湖,再取台湾。

7月10日,施琅率领的清军与郑军在澎湖一带海域交战,初战不利,施琅眼部中枪,勉强保住眼睛。

施琅带领清军到了附近小岛进行修整。

7月16日,施琅指挥清军与郑军决战,由于风向影响,清军处于下风。结果到了中午,风向突变,开始对清军有利起来。

施琅下令,利用风势,发射火器。

郑军战船纷纷起火,清军趁势掩杀,郑军大败。

清军占领澎湖。台湾就在眼前。

此战,郑军已经失去主力,无力与清军继续交战。

投降情绪在岛内蔓延。

9月3日,清军登陆台湾,5日郑克爽投降。明郑灭亡。

攻下台湾之后,关于台湾是留是弃的问题,朝堂之上再次发生争执。

施琅先是主张把台湾交给荷兰人,实行禁海政策。

在康熙帝拒绝的情况下,施琅迅速转变立场,再次上书康熙帝,指出台湾的重要性,要求保留台湾。

康熙帝这次采纳施琅意见,将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归福建管辖。

清朝派兵驻守澎湖和台湾。

至此,台湾再次回归。

施琅平台之后,在土地上巧取豪夺,然后再靠出租土地获取巨额利润,再次为人所不齿。

但是施琅平定台湾,意义是重大的。

如果不平定台湾,台湾很可能已经走上了独立的道路。

而且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依旧会被日本吞并。

如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台湾是以独立国家身份被日本吞并,

那么二战末期的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将难以提供收复台湾的法理依据。

因为清朝的法统来自于明朝,民国的法统来自于清朝。

台湾的法统如果是由明郑转为日本殖民,那么台湾与清朝没有任何法统关系,这样的话,民国从法统上讲,对于台湾,也就没有主权。

所以施琅此次收复台湾,意义十分重大。

后来有人曾在福建泉州晋江施琅纪念馆里的题过一副对联:“平台千古,复台千古,郑氏一人,施氏一人”。对联将郑成功与施琅相提并论,肯定了他的功绩。

八、篇末总结。

通过梳理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施琅平台之前,中央政府确实对台湾保有主权,但没有对台湾进行驻军。

三国卫温的到来,是两岸交流的早期探索,但是卫温的部队由于瘟疫,损失惨重,并未留在岛上。

隋朝攻灭流求国,史料上也没有找到士兵驻守台湾的记录,此时台湾虽然属于中国,但却是一种完全自治的状态。

宋元明三代工作重点是经略澎湖列岛,但是对台湾本岛的控制力明显不足。

明末清初郑成功父子收复台湾,确实将台湾再次收入中华民族的怀抱,但是此时的中央政府已经是清廷,可以说这时候的台海两岸,是处于一种内战的状态。

施琅收复台湾,并派兵驻守于此,算是结束了两岸的内战,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直接控制。

从此以后,台湾彻底融为中华民族和中国的一部分。再也分割不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386评论 6 47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93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851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953评论 1 27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971评论 5 36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784评论 1 28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126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6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148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744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85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79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8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05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7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245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90评论 2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