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东坡居士的这首颇有禅意的诗深有感触。
庐山烟雨浙江潮,
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
庐山烟雨浙江潮。
这世间的美好事物总是引起人们的无限向往“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真正经历过了,也就“庐山烟雨浙江潮”而已!
譬如男女爱情的美好,总是让人心向往之,那种倾慕心荡神驰,那追求的过程百转千回,一颦一笑无不令人回味,喜怒哀乐皆能牵肠挂肚。及至走进婚姻的殿堂,才明白只是“庐山烟雨浙江潮”,何以当初“未到千般恨不消”?!是故,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感慨:所谓倾城之恋,大抵如此!
人生何处不如此!小时候吃的一种食物,看的一处景物,呆过的一个地方,玩过的一个伙伴,也常常引起我们的美好回忆,总觉得那食物是天下无双的美味,那景物有难以描写的美妙,那地方是心里不舍的牵挂,那个人是最最有趣最可爱的……
它存在于我们的回忆里,我们不时的给它添上几笔色彩,勾勒出美妙的轮廓,加上我们的想象力以及主观意愿,就变成我们心目中的样子。于是我们会魂牵梦绕,尤其是中年之后,更是怀旧日甚,开始追寻留存于心的旧日的人或物。
及至圆了心愿,才发现那种食物已经不是童年的味道;那处景物其实很平常;那个地方早已物是人非,有一种失落感;而那个人也成了陌生人,彼此礼貌的笑笑,便无语。于是我们记忆中的美好轰然倒塌,那碎了一地的记忆变成了无尽的惆怅和失落,殊不知是我们自己骗了自己,也是我们自己毁了自己的记忆。
就让记忆留存于心吧!那是我们心的寄托,是我们情感的附着物,又何苦让它和现实重逢。
由此想起了一个故事:朱元璋逃难时,有一天晚上饿昏了,求乞于一老妪,老妇家无粒米,就用米糠和了点面,做了几个糠粑粑蒸熟了给朱元璋吃,他觉得真是美味之极!后来做了皇帝,对那晚吃的粑粑念念不忘,觉得皇宫里的佳肴也比不上那种美味。于是叫人找来了那位老妇,让她再做出当年的粑粑。及至端上,朱元璋才吃了一口就“呸”地扔下,继而推倒案几勃然大怒,大骂老妇居心不良,投老妇于狱中待斩。可怜老人一晚上念叨,“有来肉也嫌,无来糠也甜”。朱元璋闻之,幡然悔悟,赐金放之。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可能都存在于回忆之中。小至一道美味,大到一个时代的更替,无不体现于此。人们总是喜欢回忆自己所处的黄金时代,感叹那个时代的美好,慨叹现今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其实真的对比一下,社会是巨大的进步了。只不过是我们将那个时代美好的东西留存于回忆,将它不好的一面从记忆中过滤掉,于是我们的回忆骗了我们,或者说我们的主观意愿骗了我们的记忆。
从这个意义上讲,悲剧更能打动人心。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就是悲剧的意义。那种美就会永远留存于世,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不会衰老,不会灭亡。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是因为毁灭才保存了凄美;邓丽君的华年早逝将她的美镌刻在人们的记忆里;一个消失了的古老文明让我们生出无限想象的翅膀和对美的惋惜。
一个一辈子漂泊异乡的人,故乡的云是最美的;一个一辈子在家乡的人,远方的山是想去的地方。我们这一生都在想往着,追寻着,回忆着美好的事物;我们这一生也在经历着,创造着,毁灭着美好的事物。面对美好,无论是心中的向往还是曾经的回忆,只愿你我能“惯看秋月春风”。悟一悟苏东坡恬淡的心境“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